在我们的生活中,快乐无处不在。家人的团聚是温馨的快乐,学生的进步是收获的快乐。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那样:轻轻松松你就会快快乐乐。因此,将快乐引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去感受、理解、领悟和掌握新知,是我在声乐教学中的一种尝试。在此基础上,我构建出“快乐教学”的模式。
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总结提炼出“快乐教学”模式的程序,即主要实施步骤:
一、走进课堂——踏上快乐的班车
学生走进音乐教室,萦绕在耳畔的是优美的轻音乐或是高雅的古典乐,营造轻松和谐的环境,置身音乐艺术的海洋,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完全放松下来,心境很快进入到课前准备状态,避免了上课前短暂的喧哗。
二、课前提问——在快乐中重温旧知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前提问一般是直截了当的一问一答的形式,这种形式,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于老师所提的问题,已掌握了该知识点的学生能一字不差的回答出来,而对于尚未掌握该知识点的学生来说却是在被动和不情愿的心态下去寻找答案,这样他对于答案本身的理解则不甚了了。其实,我认为对于一个词语或概念的解释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与解释,只要把握住中心含义就完全可以了。因此,我在声乐教学中采取猜词游戏的形式进行课前提问,即,把要提问的概念、歌曲和人名(词曲作者、歌唱家等)写在纸上,然后,请一名学生猜,其他人按自己的理解来表述。这就需要表述的学生对所表述的内容要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形象逼真的动作,对猜词的学生这是一种提示和启发,猜词的学生通过对其表述的意思进行分析与理解,直到猜出准确答案。这样,问题的答案就会在每一名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对于《南泥湾》这首歌曲,有的学生将其表述为:它是一首歌名为三个字的陕北歌曲,反映的是王震率领三五九旅与陕北人民自力更生、开荒种田的历史事件;而有的学生则表述为:它的词作者是贺敬之,曲作者是马可,原唱是我国著名民族歌唱家郭兰英,歌曲其中的一段旋律是:56 53 2·3︱12 16 5-︱……,这时,猜词的同学就会很顺利地说出准确答案。我想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互动的游戏,通过这种形式的游戏不但培养了学生扩散思维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重温旧知,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全面性的了解,更体会到了一词多解的妙趣所在。
三、学习新知——轻松+快乐。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老师讲解,学生记忆,老师灌输,学生接受,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似乎总是跟着老师走,始终处在被动地位。其实,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是课堂上真正的学习主人,我认为:教师应该由讲授者变成专业顾问、咨询专家和现场主持人,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对于学声乐的学生,在课堂上常常会表现出一种好奇、好动甚至好胜的行为。教师应顺势利导,让他们问出来,动起来,不要怕影响课堂纪律,只要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必然会静下心来聆听老师的讲解并且用心去寻找每个问题的答案。我想:自信是轻松的基础,轻松则是快乐的源泉。因为以轻松的心态去学习新知,必然会很快的理解与掌握知识的要点,因此,他会感到学习的快乐。例如:在学习新的发声练习时,用na代替ma来发声,这样可以让声音在鼻腔内更好地体现出来,声音听起来更厚实,其方法就是在体内先产生en这个音,然后再发出na这个音。在老师没讲解之前可以让学生先试验发声,然后找出几名学生进行示范,可以想象,发出的声音必定是五花八门,有的高亢、有的低沉,必然会引起学生会心的笑,这时让其他学生感受他们各自的不同,并且把点评的权利下放,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其优点所在。为什么只说优点呢?因为,有这样一句名言:“赞美是阳光,洒入人的心田就能催生出真善美,激发出人的潜能”,所以,在教学中我始终倡导学生要看到对方的长处。然后,老师在肯定优点的同时再进一步纠正、讲解与个别指导。此时老师就是真正的专业顾问和咨询专家了,对于声音高亢的学生,肯定他的声音是充满激情的,但要注意气息的连贯和声音的厚度,就象大树一样根要牢牢地抓住土地;对于声音低沉的学生,肯定他的声音是圆润且厚实的,声音的“基石”很好,但要注意声音的扩张,就象茂盛的树叶一样。这时学生就能以轻松的心态来倾听老师讲解的发声要点,因为,他刚刚得到了他人对自己某一方面的称赞和老师的肯定,并且充满了自信,所以,在老师耐心的纠正下,就能很快的理解老师所讲的发声要点,从而感受到正确发声所带来的快乐。学生在发声过后会感觉嗓子有些疲劳,加之长时间站立发声,身体一定会有些劳累,这时我往往在课堂中安排一会儿短暂的休息,为学生现场弹奏一段舒缓的乐曲,让学生坐下来闭目小憩,甚至同座的同学可以互相捶捶背、敲敲肩,这种自由与随意不仅不会影响课堂纪律,而且能让学生既做到了放松又体会到童趣的快乐。另外,音乐常识是我在声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辅助内容,例如:中国的十大古典名曲是什么?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代表性歌曲是什么?世界各国的经典歌剧、舞剧的曲作者等等这些音乐常识,之所以加入这些内容,是因为现在的幼师人才在音乐方面的培养不仅仅要求你有出色的弹或者是优美的唱就可以了,专业技能的提高需要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因此了解一些与音乐相关的综合常识是时代对幼师专业的要求。就象现在的全国歌手比赛那样,在演唱完歌曲之后还有综合素质考核,这种形式正是素质教育的完美体现,更为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要增强与丰富自身修养。
因此说,在学习新知过程中,要以学设教,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学生就象风筝一样,让其充分施展自由翱翔,而这根风筝线却始终掌握在老师的手中。
四、巩固新知——让快乐延续
对于刚刚学过的知识,学生究竟掌握理解到什么程度,这要通过小测试来进行检验。在巩固知识这个环节上,我一般情况下也是采用游戏比赛的形式来进行的。例如;在讲舒柏特的《摇篮曲》这首歌曲时,提到过舒柏特是奥地利人,有“歌曲之王”的美誉,一生曾创作了六百多首歌曲,《摇篮曲》是舒柏特为了换一块面包而在一张烟纸上随意写的。诸如此类的一些花絮和关于创作背景的知识点,我常常是请多名学生到前边来,让他们判断我说的对与错。例如:“舒柏特是德国人”,对的站左边,错的站右边,又如:“舒柏特一生创作了八百多首歌曲”,也是对错各一边,如此几轮就会选出优胜者。对于取胜的学生来说证明他已经牢固地掌握了新知,而对于被“淘汰”的学生来说,则会更深刻地牢记他判断错的那个知识点。如此教学,往往在学生意犹未尽的时候就下课了,其实老师想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让快乐延续。
五、我的感受——向快乐出发
快乐教学的实践,使我感受到学生对声乐学习的热情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也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最大的变化是入学时腼腆内向的学生变得开朗大方了,而顽皮好动的学生在课堂上则能有条不紊地随着老师的节奏走,且能很好的充当老师调节课堂气氛的小助手。这些极大地鼓舞着我,使我在快乐教学中尝到了甜头 ,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