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在日常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教育是学生在校期间学好计算机、获取计算机知识技能的重要途径。计算机作为现代教育的必修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已逐渐深入到人们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科学迅猛发展的E时代,创新才是生存的进一步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发展对策;学习兴趣
实施信息化的关键在人才,在我国大规模地实现信息化,各行各业都需要大批的各个层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当前,各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少学生理论基础不扎实,实际操作能力不过硬,许多学生既不能很好地运用软件,又不能独立解决实际的计算机硬件问题。如何改进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已成计算机教学的难题。
一、 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现状
1.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专业特色不突出
日前许多职业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但是各个学校的特色有所不同。近年来,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掌握“一技之长”方面较薄弱,所学内容跟不上科学技术发展的节奏。现在很多用人单位需要程序调试及简单开发、维护的人员,然而作为程序设计类课程在各中职学校都开得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是学生过不了“语言关”还有编程的逻辑思维能力差,不理解算法的思想等等,形成了“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尴尬局面。
2.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难以合理施教
在我国,从小学到大学,一定程度上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计算机的教学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我国各地区以及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计算机教学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实施。特别是职业院校学生来源广泛,计算机教育水平参差不齐,使学生个体的接受能力、操作水平差异比较大,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进度计划难以统一,教师很难制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进度,无法进行深入的教学工作,并造成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差异。
3.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够适应现代的计算机课程教学
传统的实验、实训教学是单科性和验证性实验,即每一门课程的实验都是由其任课教师编写详细的实验指导书,学生按步骤一步一步地做,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方法,必然束缚学生的思维。计算机类专业的大多数课程都要求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管理能力,以及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现实的主流教学仍然以知识授受为其目标定位,口耳相传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沉浸在教师严肃的讲述和学生呆板地听讲的气氛中,规训色彩浓厚的教学格调没有给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多少余地。学生的学习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发展,而是为了应付成人的各种要求,他们个性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旧的教育观念,全面贯彻主体参与型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最快捷而且最方便的手段,会不会使用、维修计算机,熟练地掌握一些常用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常规设计与制作,已经成为将来立足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风向标。学校应该在硬件设施方面给学校以财力、物力的支持,迅速改变目前各校硬件设备水平参差不齐、网络教学落后的被动局面。
二、计算机教学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将许多基础知识视为计算机学科教育的内容,而将传统学科和计算机学科分割成不甚相连的教学体系割裂了知识问的内在联系,增加了教学难度;加重了计算机教育的负担。
1. 以学生为中心,减少验证性实验。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决定了它的创造性特点,教师应注重方法的讲究、模式的创新,要创造性地“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的方法。
开展开放性、探索性和综合开发性等实验实训,在实验实训中,教师只给出实验实训的任务,具体的实现有学生自由发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讲解时,应重在点拨,启发诱导。发现学生出现操作失误时,教师最好不要直接点出与纠正,先要提示,然后耐心引导,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这样,学生对错误的印象才会深刻,记忆才会牢固,成功的体验才会喜悦。
2.注重计算机教学的实践性
当前我国的计算机教育过分注重学习书本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验的重要性,从而导致计算机操作能力缺乏:书本理论知识学习很扎实,但实际动手能力、软件开发能力较差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必须改变当前计算机教学课时少、设施不足、不能满足广大教育对象需要和社会效益低的情况,必须要提高计算机教育的社会效益,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式方法,增加实践教学。
3.注重学生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
通用能力是继续学习的基础,通用能力包括七个方面: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沟通能力、安排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字的能力、应用技术的能力、设计与创新能力。教师应该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应该认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使他们在实习实验和学习中具有独立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和实际工作的要求
课程设计也是培养和检查学生科技应用、设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课程结束前由相关教师提出设计题目和设计目标,要求学生理解课程设计任务,自行设计方案,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和设计技巧进行设计,独立或合作完成。它不仅考查学生掌握本专业知识能力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考查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课程设计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
4.采用科学的授课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树立科学的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方法。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根据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必须加强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生产实践,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逐步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有关计算机的各门课程,应始终围绕计算机应用这条主线,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及时了解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最新应用状况和发展水平,使之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我院计算机课程基本上是在计算机实训机房进行授课,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对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课前需制作好课件,设计好教法等准备工作,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但是这种付出是值得的,采用这种授课方式大幅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学模式将不断更新并推动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已逐渐显现出来。为了紧跟科技的发展,适应计算机教材内容的更新频率,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作为我们职业院校教师,应努力去挖掘一切可以挖掘的信息,在计算机教学中采用更好的教学构思、策略,以真正发挥计算机课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大力倡导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培养更多更好的社会需要的计算机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何木青,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研究。硅谷,2010年3月
【2】耿金秀,关于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的探讨。科技信息,2010年1月
【3】白燕青邵得心,关于《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的几点思考。魅力中国,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