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评职称论文投稿期刊推荐《教育艺术》坚持以铸魂育人、弘扬正气、培育青年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宗旨,致力于宣传我国社会主 义教育方针,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道德,研究推广别具特色的教育艺术,交流国内外丰富多彩的教育经验和教育信息,启迪心智、化解困惑、净化心灵、强 化美感、激扬正气、振奋民魂。
摘 要:幼儿期是生活能力发展的最佳年龄阶段,尤其是小班幼儿刚刚跨入集体生活,规范的常规和良好的习惯是他们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在实践中,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提出了观点。
关键词: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发展建立,良好常规
一、班常规建立的策略
1.榜样和行为相结合
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只有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提供给幼儿行动的明确方法,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孩子们之间的“榜样”。老师只要表扬了某个孩子,立即就会有许多小朋友来模仿这个小朋友的良好行为,所以教师应该做到及时表扬幼儿中的良好行为。
教师、家长带好头。教师和家长是孩子们的引路人,也是孩子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因此要求幼儿做到前首先自己做好。
2.奖励纸的作用
为了激发幼儿各方面的进步,我发挥了奖励贴贴纸的作用。用贴贴纸鼓励孩子们的进步,孩子们为了争取拿到教师的奖励,努力认真地遵守着各项常规。
3.情感诱导
情感诱导主要是利用幼儿心理、情感的变化采用的一种方法。我经常利用儿歌、故事、图书等文学作品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帮助幼儿掌握常规的要领,记住常规的要求。
4.在游戏中学、练
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是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学游戏活动中,应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在开学初,我在幼儿放茶杯的柜子上贴上了各种小动物的标记,和动物标记找朋友,使幼儿很快地记住了自己的标记。还比如有些孩子玩了玩具不收拾,我采取了“送玩具宝宝回家”的游戏,当幼儿下次玩好玩具要收拾时,我就说:“玩具宝宝要回家了。”通过这样反复练习,幼儿就知道了什么玩具该放什么地方。
二、常规建立教师应先做到
1.常规教育的资源要充实、更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第三部分教育与实施里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首先明确了良好常规在幼儿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但是我们同时也要反思传统的管理行为与现实幼儿主体发展存在的问题。通常在实践中教师的管理出现了一些极端。有的教师把常规看做是管理、控制幼儿的手段,强调了对幼儿的约束。总感觉幼儿被教师牵着走,没有了自主处理自己的行为纠纷、独立管理自己行为的能力。所以我们要重新审视常规,把常规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
2.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教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小班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如有的幼儿大小便来不及脱裤子,弄在了身上,教师要毫不嫌弃地帮助他们换裤子。吃饭时有些幼儿吃到后来饭都快凉了,教师这时应该喂孩子,免得孩子吃了凉饭不舒服。教师的爱是无私的,我们要使幼儿在各方面感受到安全感、满足感,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
3.对孩子一视同仁
每个班里的孩子都有差异,总有一部分让老师特别喜欢的,也有让老师头疼的。为了建立良好的常规管理,所以我们要做到一视同仁。小班的幼儿虽说年龄小,但还是会有察言观色的能力。有些幼儿自认为教师经常表扬他,因此在犯错误时自认为教师会原谅他,当成没有事情发生一样,这样的态度给其他幼儿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三、常规管理的重要性、适度性、技巧性
1.小班常规的重要性
小班是幼儿跨入大家庭中的起点也可以说是转折点,并且是建立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幼儿进入小班不仅改变了原有生活的环境,而且小班幼儿不管在心理或是生理以及品德上都处于低的阶段,所以他们的这一特点给予了教师进行常规管理的有利条件,并能在各种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以及从小班开始建立好小班常规也为升中班、升大班打下基础。
2.常规管理的适度性
在建立常规管理的目标时应当具体考虑到幼儿是否能做到、做好及方便执行。常规的管理问题上要准确把握好尺度,做到让孩子觉得教师给予的环境是自在的,有家的感觉。在对幼儿常规管理的培养上,教师不应该让幼儿感觉到自己是幼儿的对立面,而应该发挥班上的全体幼儿成为班级常规的捍卫者,循序渐进地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3.常规管理的技巧性
《纲要》中倡导要尊重幼儿,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小班的幼儿年龄很小,但也有自己的想法,需要情感,当幼儿违反了常规的时候,老师应该耐心说服和教导。对一些必要批评的幼儿,教师要注意批评的场合,以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导致幼儿受伤害。
小班幼儿是教育开始的最前端,需要我们更多爱的呵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真心去对待工作和身边的每一位孩子,在今后常规教育中就算出现了问题也将会渐渐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