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间体育活动发展至今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全国有相当一部分的省市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它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各地在开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下面就我所认知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做简单的说明。
摘要: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它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到调剂作用,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折射学校管理的一面镜子;既体现着学校校风校纪、学生的精神面貌,又反映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关键词:教学与管理杂志社官网,大课间,组织管理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1.内容单调、形式单一
活动的内容是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地好与坏的关键,也是学生参与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源泉所在。但学校内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项目与内容比较单一,没变化,缺乏趣味性,一年四季几乎都是一样项目。没有创造,无形中也制约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学生兴趣的降低。
2.场地、器材设施不足
在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教育投入中体育投入所占比率失衡,造成人均运动场地和可供活动的器材不足。还有的学校器材设施简陋破旧,十几个人抢一个篮球,“僧多粥少”的现象屡见不鲜。
3.时间不充分
在大课间35分钟内,除去学生走路集合时间,做操时间,还剩下23分钟。试问:这有效的23分钟内学生们如何吸收丰富多彩的大课间呢?大课间自由活动的时间是少之又少,不能给到学生充分锻炼的宗旨。
4.组织者的培训少
开展丰富多彩、学生广泛参与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离不开好的组织者。他们本身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好坏。但是在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很多学校,组织者的培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一是培训机会少,对外的交流与学习机会也比较少,教师参与培训的面很窄。二是培训的内容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效果不明显,不能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
5.科任老师没有主动参加
多数科任老师认为大课间活动是体育老师的事情,没有把自己充分融入。再就是他们没有体育或艺术特长,在开展大课间活动时,不能给学生指导。进行专项技能设计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还有一定的困难 。
6.组织管理尚未系统化
大课间体育活动一直没系统化,处于实践摸索阶段。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执行部门对如何抓好大课间体育活动理解不够深刻,对活动质量、活动内容和模式、组织形式等方面都缺乏严格的要求和评价体系。
二、对策
现在的小学生不缺乏活动的兴趣,但是缺乏活动的方式,所以有的中小学在开展“大课间”活动时出现这么一种现象:一些学生呆呆地站立在操场上“无所事事 ”,另一些学生玩得“不亦乐乎”。出现这种现象与体育老师组织不力有一定的关系。怎样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内让学生彻底放松玩得痛快,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围绕以上情况,本人对“大课间”活动做出几点建议,如下。
1.变化形式、丰富内容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开展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关键。变原有单一集体活动形式为年级、班级、项目、场地等多种活动形式,进一步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是大课间体育活动改革的重点。在大课间内容的充实上,应该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提倡自制器材和自编活动内容。
2.因地制宜,从实效出发
体育活动是户外活动,必然要受场地、器材、学生人数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大课间体育活动不能要求统一的模式,一切应从实际出发,从实效出发,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
3.激励学生积极性
加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培训力度,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进行交流;积极开展学校、年级、班级之间的大课间活动的评比工作,建立激励机制;努力发掘和培养学生体育骨干,发扬学生体育骨干的带头作用。
4.开展培训组织者
各地的教育研究部门要加强对“大课间”活动的研究,各地的教育培训部门要加强对体育和艺术专职教师以及班主任相关业务的培训,以便发挥“大课间”活动最大的效益;各中小学之间要加强“大课间”活动经验的交流、体育器材的交换 使用与共享……从而使“大课间”活动能够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使其内容丰富多彩,组织与活动形式各异,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诱惑力,适合于各式各样的学生参与。
5.老师都积极参加
科任老师都要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是一个可敬的英雄,因而会产生一种凝聚力,并且在教师面前会表现和展示自己。自然而然也会认知到锻炼身体意义。从而为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奠定一定的基础。 科任老师在“大课间 ”活动中不但是带领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激励学生积极锻炼、提高自觉性和主动性的辅导者,能够促使每个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并把“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降低到最小限度。
6.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网络和机构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个自上而下合理、科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管理网络和机构进行管理、协调和评估,形成校长统帅、体育教师牵头、班主任主抓、辅导员教师辅助、学生主体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层层落实,齐抓共管。
“大课间”这种新的组织形式,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更新思想,积极宣传和引导,提高各级部门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学校要加大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科研工作,同时积极参与外界的先进经验进行交流,积极探索适合各地各校特点的组织方法、活动内容和形式。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富嘉贞.关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研究和建议,中国学校体育,2000.(3)
[2]向 阳.学校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体育学刊,2002.(7)
[3]葛秀范.关于大课间活动的实践和思考.体卫广角,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