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孩子的童年生活有一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语文教师应让孩子们从小打好语文基础,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技巧,这对孩子们的终身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摘要:让孩子们从小打好语文基础,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技巧,对孩子的终身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指导学生学习语文课程要掌握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课,激发兴趣,学生价值,贴近生活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引领学生学好语文课程,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那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呢?我从以下四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切知识产生于情境,最终又会运用到情境中。特别对于目前还处于知识经验存在一定程度欠缺、掌握理性知识的能力还不太强、多数凭直觉和情境获取知识层次的小学生来说,利用情境进行教学就显得意义非同寻常。通常情境创设,给小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性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激发他们的求知探索欲望,从而引起他们的兴趣。
情境教学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产物,而是教师主动设计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借由事先创设好的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凭借自己真挚的情感、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教学,在极大程度上感染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语文课堂的魅力,激发他们学好语文的浓厚兴趣。
二、陶冶情感,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
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小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什么都好奇,但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差、叛逆心理相对较强。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取向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对孩子们进行正确的引导,靠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价值观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这需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将教材中蕴含的人文教育因素与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心理氛围有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沉浸”其中,接受正确价值观教育,感受美好的情感陶冶。
总之,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坚持运用情感教育学生,与学生民主平等地交流思想、探讨问题,用自己真挚的感情感染学生,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把正确的价值取向渗透到孩子们的心中,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三、贴近生活,引领学生学习语文
生活是语文的源泉,语言文章是彼时彼地生活在作者头脑里的反映。学习语文离不开生活,对生活语言积累相对较少、实践知识不多的小学生来说,光靠课本学习语文是远远不够的。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老师必须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文章中反映的生活,知道作者的立意、选材、谋篇、运用语言的高明,领略作者表露的感情,感受真、善、美的熏陶。所有这些都要有一定的现实生活、社会知识为铺垫,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正因为如此,教师要多带领和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观察周围的一切,培养从生活中汲取养分的好习惯,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让他们从小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语文离不开生活。久而久之,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演变成他们学习语文、用好语文的丰富资源。
四、走下讲台,充当学生
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越融洽,教学效果越好,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师生相互心灵交流的过程。根据我们的教育对象——小学生本身的特点,我们应当思考哪种教学方法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努力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教学相长”,教师也可以走下讲台,让学生充当老师,老师要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组织、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比如在生字教学中,鼓励学生上台识字,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不但课堂气氛活跃,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成功感,体验到快乐,在学习中无形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让他们认识到:只要努力,自己也可以当小老师,从而增强对自身的自信与认可。
让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可以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我们要不断总结探索最合适的方法,并在实际教学环境中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朱玉香.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3,08:24.
[2]刘铭.新课程下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1,04:31.
[3]冯晓丽.浅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