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音乐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以全方位、多层面的整合教材,扩容信息量,促使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从而深化德育和美育,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在音乐课中充分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能贴近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最佳状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拓展艺术创新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小学音乐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它的教学目的是审美和育人,是“情感教育”、“素质教育”。而其它的认知学科的教学目的只是为了获取某一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是“技能教育”。因此,教学设计应摆脱传统认知教学模式的影响,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理论,对音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进行全方位、有针对性地设计。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学习、发展学生个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而,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音乐教学中,我由浅入深地将音乐与培养二十一世纪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所应具有的审美素质联系起来,利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使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一、理解多媒体音乐课的内涵
多媒体音乐课,即指“多种电教多媒体组合优化的音乐课”,也指“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音乐课”。尤其是后者,多媒体计算机的集成性和控制性,信息媒体的多元化、多样化,具有突破时空的局限,运用多种艺术形式扩大容量的特点。它使音乐语言和文字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相对单一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并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容量,使学生直接受到美的熏陶,以取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调动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枯燥乏味的语言材料,只能引起学生的思维疲劳和厌烦心理。因此,创设美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多种感官参与,多种形式的表达,是人类共有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多,而多媒体组合的视、听、动结合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习的兴趣更浓。
例如《花蛤蟆》一课,我根据歌词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当学生走进教室时,就能听见“呱、呱、呱”的叫声,看到屏幕上有几只蛤蟆在岸边又蹦又跳,这是老师设计的课前准备,目的就是为学生营造一个乐学的氛围。同时伴有歌声“伸直个腿,大粗腰,瞪着个眼,赛灯泡……”音乐动画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花蛤蟆”被电脑表现得惟妙惟肖。有的同学还增加了一些身体动作和表情,再加上蛙叫声,恰到好处,把蛤蟆的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我接着说道:“同学们自编的‘花蛤蟆'真让老师大开眼界,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
正是利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使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课件放在导入教学的环节去使用,达到了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学生在乐学中感受到了美,体会到了美,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1、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
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用于音乐教学的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连接,能达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渴望;用于教学内容之中,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更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效应。运用多媒体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全面增强音乐的时空效应,唤起学生的美感,提高他们欣赏美的能力。
例如:《小猫钓鱼》是四年级第一学期教学中的一首歌曲。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有表情的演唱这首歌曲,根据这首歌的这一特点,我精心设计了一个教学方案,以新奇为主,通过请学生讲述《小猫钓鱼》的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播放动画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动画片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学生,于是我便抓住了这一积极的情趣,开始了新课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这一实践证明:教师因势利导,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用多媒体去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很好地调动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实现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有机整合。
2、利用多媒体,发展音乐思维,提高创新意识。
创作与表现是一个新课题,它要求教师运用音乐教材,引导学生在音乐创作活动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音乐活动的教学形式是以小组内或师生间的合作学习为基础、共同参与为目的的。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加强创作训练,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音乐能力与音乐文化素养的提高。
学生都喜欢活动的画面、有趣的情节,而电教手段的直观具体,变换灵活,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正符合学生的要求,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例如,在教学《我有一个愿望》这首歌曲时,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创作意识和小组间的合作呢?我借助了现代信息技术,首先制作了具有新疆风格的活动课件。画面上呈现了新疆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有美丽的大草原、成群的牛羊、追逐嬉戏的儿童等画面。把学生带到了一个风光美好、景色宜人的世界里。为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我让学生创作演唱形式、编配打击乐器。我将各种打击乐,如三角铁、铃鼓、碰钟、串铃、木鱼等乐器分组放置,学生随着音乐在律动中选择自己喜爱的乐器,以小组尝试设计演奏方法。这里的演奏方法包括节奏设计、表演动作、队形变化等,让同学们在相互配合中完成演奏,共同承担小组合作的成功与失败,享受集体创作的荣誉和欢乐。有的小组把前乐段安排了音色明亮的乐器,如碰钟、木鱼、三角铁;后乐段安排了音色较暗淡的乐器,如铃鼓、双响筒、串铃来烘托气氛;有的小组安排了前乐段独唱、后乐段合唱的形式,边唱边奏;还有的小组根据歌曲的风格,跳起了新疆舞,做着维吾尔族小朋友手持冬不拉等民族乐器的动作,并不断地变化着队形。歌曲流畅活泼的旋律和节奏勾画了天真热情的维吾尔族儿童,在一起倾吐心愿、载歌载舞的生动画面,加之屏幕上的动画,更使歌曲洋溢了热烈欢快的气氛。
1、 “我有一个愿望,长大当个歌手,弹起心爱的冬不拉,把共产党的恩情歌唱;我有一个愿望,长大当个画家,画幅祖国的美景,挂在教室的墙上……”歌曲叙述性的语言与音调,热情的表达了少年儿童对党和祖国的赞颂。通过一点一点地培养,学生在歌曲中感受了节奏感、协调感,培养了合奏能力。同学们在多媒体软件的帮助下,促进了创作意识的形成,使学生在自主、协作、创新的环境中学习。
总之,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与音乐课教学的有机整合,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它可以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想象美;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普及,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还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其技术的先进性,优越性,智能化将得到充分的体现。然而多媒体音乐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全盘否定和排斥,而应该把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的生动启发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技术辅助手段,它只能与课堂教学规律及特点相适应,多种教学手段协调互补,才能体现其强大的生命力,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李克尔.《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2002版第四期 .
2、 李学锐.《发挥电教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2002
3、陈至立.《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在全国中小学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