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可以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在数学的学习中最大乐趣就在于“思”,思考了才能发散思维,才能更多的解决问题。发散思维可采用举一反三,一题多解等多种方法。加强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定能使学生思维敏捷,思路开阔,想象丰富.
【关键词】:发散思维、举一反三、一题多解、教育、创新
《论语》里记载着孔夫子这样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千百年来,教与学的歧途无非这两条:重思轻学。孔子一语道破天机。爱因斯坦说:“我们所创造的这个世界,是我们思维的产物,不改变我们的思维,不可能改变外面的世界”。而改变思维,特别是大面积的改变人们的思维,必须依赖教育。也就是为什么要教会学生思维和怎样教会的问题。
一个名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们不断创新的的历史。科学的发明的创造,是靠人的思维来实现的。人的思维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从哪里来?心里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育可以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本质上讲,教育从来就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重要的目标和任务。
而在数学的学习中最大乐趣就在于“思”,思考了才能发散思维,才能更多的解决问题。在知识与思维之间,知识本身并无价值,知识的价值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而当知识用来解决问题时,知识将发挥他的思维训练价值。
举一反三——发散思维的基石:
在一个课堂教学中堪称合格的教师,或者说:“给学生留下最持久的印象的教师,应当是能够唤起学生新的理智兴趣,把自己对知识或艺术的热情传导给学生,使学生有探究的渴望,找到本身的动力”例如:在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中(二年级下册),讲到除法竖式的计算法则:商、乘、减、比、落中的比时,我问学生比的是什么?学生一开始愣了,我并没有着急讲比的是什么,而是引导他们唤起学生探究的渴望。学生得出:平均分要使剩下的不够再分为止,也就是说剩下的要比份数(或每份数)少,在除法算式中就被称作余数要比除数小。在引导下,学生说出了比的意义,接下来就有一类有关余数和除数的题:()÷5=()……?问余数可能是几?最大是几?这时候就充分应用了比的概念:余数要比除数小,则余数可能是1~4,最大是4.这个时候我并没有结束或进行下一题,而是紧接着问如果这道题中5换成4呢?学生立即说出答案,换成6呢?9呢?学生一一快速给出答案。紧接着我又说如果这道题是这样()÷?=()……5,问除数可能是多少?最大是几?该怎么做呢?学生先是寥寥几个举手,接着越来越多的人,生很准确的说出:因为余数要比除数小,所以反过来除数要比余数大,因此除数可能是6~9(因为二年级只学习了表内除法),最大是9。我紧接着问如果5换成7呢?生:除数可能是8~9,最大是9.如果5换成3呢?所有生齐说:4~9,最大是9.好,现在你们自己举例说说看,这时课堂气氛非常好,每个孩子几乎都可以举例,也都清楚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本节课是二年级思维课,因为书本教材中没有,而通过做题发现学生掌握的非常好,无论题怎么变,孩子们掌握了万变不离其中的道理!
而在平时我也很注重孩子们举一反三的能力,如:题目是最小的三位数是几?这道题,学生会回答:100,我总会再追问:那最大的三位数呢?生回答999.我接着说谁还能举个例子?生:最大的四位数是几?全班:9999.生:最小的四位数是几?全班:1000等很多例子。这是举一反三的作用,这是思维的魅力!孩子们的思维在课堂上碰撞出美丽的火花。
举一反三、一题多解的练习能在在很短的时间即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还集中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并能掌握各种题型,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中,无论遇到填空,还是选择还是判断、解决问题等等,我都会换个数字或换个思路,多种思路、多种方法请学生快速回答,并让学生自己举例,结果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花了很少的时间,却让学生产生新的理智兴趣,积极探究,这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一件最为重要的事。因为一旦有了求知的渴望,心灵就会有所作为,心灵有所作为,思维就会闪出灵动的光彩.再后来的试卷或做题当中,我发现凡事出现类似或相关的题,学生的错误率明显减少了很多,并且很多附加题、有选题或逻辑性强的题学生也愿意去做甚至能够做对。因此,在今后我更注重锻炼孩子们的举一反三及一题多解的发散思维能力。以不变应万变,学生受益匪浅!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以集中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课本上的题目和材料的呈现过程大都循着一个模式,学生习惯于按照书上写的与教师教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符合常规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这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必要的,但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智力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显然是不够的。而发散思维却正好反映了创造性思维“尽快联想,尽多作出假设和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方案”的特点,因而成为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总之,发散思维不受知识的局限,不受传统知识的束缚,其结果是由已知导出未知,发现新事物和新理论。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加强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定能使学生思维敏捷,思路开阔,想象丰富,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更重要的是为学生今后成为创造性的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