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毛泽东同志说:“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此话是经典,他曾经让中国广大城镇青年积极投身于农村这一社会大课堂,进行学习和实践。他老人家的这一号召和理论,虽然今天看来确实有点不合时宜,但对于新课改后今天的农村小学教育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作文课程 农村小学 拓展 实践活动 开展教学
实践证明,农村小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出生于斯成长于斯和学习于斯,他们对农村的感情与生俱来,他们的思维、学习和行为无不受到家乡山山水水、人人事事的影响和感染。教育的本质就是使人明理辨非,而寓教于乐又是教育的教学手段和过程,因此农村小学不仅要围绕教育大纲和书本开展教学,而且更应从书本走向农村社会,进一步以农村题材拓展教学视野和范围,这样不仅有利于农村小学生有效学习书本知识,而且可进一步培养他们对农村的感情和责任感。同时,农村小学经济拓展作文课程,既对学生可寓教于乐,又可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事半功倍。
何为作文课程拓展呢?它首先必须围绕教学大纲紧跟书本展开,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试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如何发挥、利用农村题材广泛这一资源优势,帮助学生寻找作文的活水,达到授业解惑的目的,是亟待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探究的课题。
引言
农村,由于其良好的地理环境,具有丰厚的人文底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又体现出新时代的气息;这些都为农村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会观察,学会想象,学会生活,体验生活的快乐,培养学生的乐观态度,这就是作文教学之关键。
小学教育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本和前导,因为小学学习是学生们今后进行如中学、大学等高层次学习的前提,而语文又是他们学习其它各科知识的必须过程和基本工具。我国虽然重视九年制义务教育,然而由于农村小学的课本单一资料缺乏,加之受家长和老师视野限制,因而农村小学生相对于城市学生的思维相对欠活跃,知识面也相对较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智商的开启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一、利用得天独厚优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敢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以优秀作文为榜样,取其精华。但切不可千篇一律,扼杀创新。在指导过程中,要体现出作文创新的三个层面,即:选材立意的新颖化、写作心理的个性化、表情达意的多样化。多设计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小问题,让学生既能获得大量的写作素材,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此,我们应该利用农村的自然教学资源,大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让学生飞出单一、封闭的课堂,接触自然、社会,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达到放飞学生想象,开拓学生思维的目的。
二、体验家乡自然风光,谈谈家乡景色之美
小学生的思维大都以直观形象为主,占据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写作的兴趣在具体形象面前、具体的情境之中也更易激发。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让同学们拥抱在大自然中: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春之绿、冬之雪、夏之泳、秋之游……当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时,他们已深深地体验到了大自然之美!
当学生沉浸在大自然的欢乐中时,作为教师在此时就要稍作点拨,如问:玩得高兴吗?美吗?你喜欢吗?说说好吗?这时,学生们跃跃欲试,争相畅叙心中之美。因为这不是冥思苦想地写枯燥的作文,而是在叙述自己此时的真情实感,情源于景,景溶于情。自然之景,即是自然之情。在描述家乡美好景色的同时,又陶冶了他们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三、 纵观家乡飞速发展,抒发心中振奋之情
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现代社会,农村的面貌可谓日新月异,令每个生活在农村的人不断惊喜,无比振奋!这当然是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极好素材!首先,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参观如日中天的工业园区、养殖致富的专业户、优耕良种的专业户、手巧玲珑的编织户等,并通过各类渠道了解家乡的过去,在比较中体会现在和过去的强烈反差,更直观地感受当今的发展。接着,在班上开展讨论会,让学生们说说“家乡的变化”:可以从自己家里的生活变化谈起,亦可从门前路的更新说起……同学们都积极且热烈地抒发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踊跃发言。这时提出作文的要求,学生就会很自然地把这种振奋之情流于笔端。在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与骄傲之情,使他们从小树立起把农村建设得更加繁荣的理想。
综上所述,我们在作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应相应地激发学生的情趣,捕捉学生细微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带着积极而强烈的情感去作文。辽阔的农村是一个资源丰富内容精彩的素材库,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勤于开拓,科学地开展作文综合实践活动,定能帮助同学们找到习作的活水,使学生的文字呈现出盎然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