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电缆的跟踪体会

所属栏目:物理论文 发布日期:2012-05-08 08:58 热度:

  近段时间因跟踪国际贸易部的一批出口电缆,在这跟踪过程中,我觉得既要保证好质量,又要更好的做到节制降耗,其实这完全可以做到的,在这次跟踪过程中以前不可能做到的,变成了可能,例如;1*95对方提出采用1.25mm的铝丝作为铠装,而以前裸线二部低于1.43的铝丝是不可能拉出来的,由于交货日期紧迫,外购也不可能了,为了1*95的铝丝铠装,由车间调度员在裸线二部作工艺跟踪,经过多次试制,终于拉出了1.25mm的铝丝,还有内护套最薄点厚度的控制,由于低烟无卤材料的特殊性,当低于一定的厚度时表面就容易断裂,平时挤塑工正常的最薄点的厚度达到1.0mm,但这次因外径控制得相当严格,他们经过不停地调试,终于把最薄点的厚度达到了0.7mm。
  理论指导实践,但实践又能补充理论,因这次电缆外径的控制要求非常严格,经过理论计算的数值实际上完全能够指导生产,经过每道工序的跟踪,实际操作出来的外径有时控制的非常好,对于控制电缆,因是小截面的,线芯保持原有的惯性很小,所以经过各道工序时,完全在理论计算工艺范围内,对于电力电缆,因是大截面的线芯,线芯保持原有的惯性很大,在经过各道工序时,最大值也就超过了工艺规定的数值的1-1.5mm(特别是成缆工序)。
  严格控制各道工序后的半制品的外径,也就控制了成品的外径,对于截面1.5的绝缘外径,首先导体的外径指导值为1.59(7/0.52)mm,挤塑工在开绝缘时,显得非常小心,他们精心地选择模芯与模套的搭配,温度的准确设置、螺杆的适当转速,牵引速度的控制,我们工艺规定的标称值为0.7mm,指导值要求为0.71mm,在现场经测试绝缘厚度达到了0.708mm,而且也保证了它的最薄点的厚度不低于0.63mm,经测最薄点的厚度为0.64mm,而且也没出现偏芯,保证了它的质量。
  违背工艺操作,就会明显影响其他的工序操作,对于电力电缆规格4*35的线芯,工艺要求成缆节距倍比为45-50倍,由于种种原因,认为小截面的节距倍比不好控制,开出来的成缆节距倍比达到了80-90倍,倒致线芯不紧凑,有松散现象,无认包带更好地去绕包仍出现包带绕包时不均匀,有起皱现象,在现场经过多次调整设备与参数,终于避免了以上的现象。
  外径的控制,能够引导工人更好的操作技巧,在现场,4*25的线芯,因调度员没有把外径控制范围写在任务单上,当时填充了16根120#的PP填充条,操作工认为只要填充圆整就行,经测成缆外径为25.68mm,然后调度员把控制外径补上去了,操作又作了更换,用了12根90#的PP填充条,既保证了成缆线芯的圆整度,又更好地控制了它的外径,工艺规定值为19.57mm,而实际操作出来为20.47mm。
  下一道工序是上一道工序的检验员,因外径的控制非常严格,所以每次操作工在生产前,先把上一道工序的外径测量一下,如果超过了工艺规定的范围,他就把信息反馈过来,例如4*25的规格,到了内护套工序时,挤塑工测出了线芯的成缆外径为20.47mm,比工艺规定的指导值大了0.9mm,而内护套规定的标称值为1.0mm,最薄点也要达到0.8mm,当又要控制外径,内护套挤出时的成品外径指导值为21.23mm,所以操作工不好再操作了,就把信息反馈过来,实际上4*25线芯的成缆外径尽管比理论上大了0.9mm,但应该也在工艺范围之内,因成品外径为指导值的±3mm,所以给了内护套操作工的1mm,内护套操作工按工艺完成了挤塑工序。
  端正的工作态度决定了产品的质量,钢丝铠装时因产品的质量也要求严格,操作工在操作时显得非常认真,钢丝铠装排得非常均匀,包带平整,均匀地绕包在铠装钢丝上,而且外径控制的非常好,钢丝铠装后的线芯自然就很圆整了。
  打造一流的产品就是通过细节来控制的,所以说细节决定成败。在最后的一道工序挤塑外护套,也是精品的关键,操作工按照工艺要求生产,精确配模、还不时地检查各个环节,经检查外护套紧密挤包在缆芯或铠装层上,表面应平整、外径均匀。没有划伤、松套、塑化不均和焦烧等缺陷。以下列举几个规格,对外径尺寸的范围的控制,
  表1外护套工艺参数
  经现场取样测量,都符合工艺要求,有力地确保了产品的质量与外观。
  在整个的过程中,不得不强调配模的重要性,具体如下:
  配模的理论公式
  (1)模芯D=d+e
  (2)模套D=D+2δ+2△+e
  式中:D――模芯出线口内径(mm);
  D――模套出线口内径(mm);
  d――生产前半制品最大直径(mm);
  δ――模芯嘴壁厚(mm);
   △――工艺规定的产品塑料层厚度(mm);
   e――模芯放大值(mm);
  e――模套放大值(mm)。
  (3)放大值e或e的说明。
  1)绝缘线芯模芯e的放大值为0.5~3mm;
  2)绝缘线芯模套e的放大值为1~3mm;
  3)生产外护套电缆用模芯e的放大值、铠装电缆为2~6mm,非铠装为2~4mm;
  4)生产外护套电缆用模套e的放大值为2~5mm。
  模芯与模套孔径合理选配之后,还应注意模芯外锥与模套内锥角度差的选定,一般必须使模套的内锥角大于模芯的外锥角3°~10°,这个角差是极其重要的。只有这样的角度差才能使塑料挤出压力逐渐增大,实现塑料层组织密实、塑料与线芯结合紧密的目的,但这个角度差不宜过大,否则使挤出压力增大而降低挤出量。
  以下举例说明模具的选配
  1)生产绝缘线芯3×185mm的铜导体扇形电缆,其扇形(标称)宽度为21.97mm(其最大宽度允许值22.07mm),绝缘层标称厚度为2.0mm。(其最小厚度允许值为2.0×90%-0.1=1.7mm,模芯嘴壁厚为1.0mm,选用模具。
  模芯D=d+e=21.97+1.5=23.47(mm)考虑到实体扇形及最大宽度,选取D=24mm。
  模套孔径D=D+2δ+2△+e
  =24+2×1+2×2+3=33(mm)
  2)生产电缆外护套,规格为1×240mm,选用模具。该电缆成缆后直径为23.6mm,护套标称厚度为2.0mm,取模芯嘴壁厚为1.5mm。
  模芯孔径D=d+e=23.6+3=26.2≈27mm
  模套孔径D=D+2δ+2△+e
  =27+2×1.5+2×2+4=38mm
  这次出口电缆的跟踪体会尤深,总的原则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优化工艺,提高生产效率与成本核算,为公司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文章标题:出口电缆的跟踪体会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wuli/1192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