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环红花湖自行车赛道规划方案解析

所属栏目:体育科学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0-12-04 08:37 热度:

  摘要:本文从红花湖自然环境及建设情况出发,提出环红花湖自行车赛道路线的规划方案,并结合赛道周边环境和自行车运动的特点,对赛道的配套设施布局进行研究,得出具体方案,最后总结全文。
  关键词:惠州,自行车,规划,解析
  
  1项目背景
  惠州市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性中心城市,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为主的制造业基地,也是广东省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惠州自然景色绮丽,集湖、山、泉、海、江于一体,享有“岭南明郡”之美誉。红花湖是西湖的水源,其湖面开阔,烟波浩淼,且山水交融,步移景异。红花湖与西湖、西湖与惠州已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0)》中已定位红花湖中主要活动为游憩、健身以及科普教育,环湖道为红花湖自行车道,供自行车爱好者提供骑行、比赛。环红花湖自行车赛道的建设对推进城市建设,创建文明惠州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2建设条件分析
  2.1红花湖自然环境
  2002年,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湖风景名胜区由西湖景区和红花湖景区组成,红花湖与西湖相依相存。为了解决西湖的水资源问题,改善西湖生态环境,1991年开始兴建红花湖景区,解决了西湖的水源问题和龙丰、下角等片区的内涝问题。红花湖距离西湖不足1.5km,景区山水交融、植物荟萃,湖水参差曲折,妙趣天成,如图1所示。
  红花湖以种植红花植物为主如红花羊蹄甲、刺桐、大叶紫薇、茶花、红檵木、大红花、悬铃花、红绒球、洋蒲桃、枫香等,呼应红花湖景区的主题。
  红花湖主要有三处观景点,一是新永福寺;二是廖承志纪念广场,加强对惠州近代革命文化的挖掘与纪念,加深红花湖景区的人文内涵;三是主坝,在此可以观赏红花湖湖汊与半岛相牵连、湖光山色与天空流霞相辉映的美景。
  红花湖水质较好,通过调水对西湖水生态系统构建和水环境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红花湖水库作为西湖主要的水源,每年向西湖供水2-3次,共约500万立方米的清水。
  2.2红花湖现状道路及基础设施
  由红花湖路口到环湖路有大约2km的7m宽水泥路。现状环湖路有大约2643m的7m宽水泥路面,14491m的6m宽土质路面。
  高榜山作为城市西南侧的制高点,目前有一条大致宽6m的水泥上山路通向山顶,山上车辆可以通过高榜山至红花湖的连接道通往红花湖景区。红花湖现状的车辆管理处设置南门山下山道,游客从正门入,可由北门乘车下山,也可由南门步行下山,进入红花湖景区。
  红花湖主坝西南侧有条现状4-5m宽的土质路通往火车西站方向,此路也可作为消防疏散通道,如图2所示。
  2.3自行车比赛在惠州
  惠州市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略向西南倾斜,即北部北高南低,南部南高北低,地貌类型多样,南北部多为山地丘陵,中部多台地、平原,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42.6%,丘陵、台地占32.1%,中南部为谷地平原,占19.8%,水域占5.5%。有利的地形加上人们节能、健身意识的增强让惠州成为特别适合骑自行车的城市,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自行车爱好者行列中来,自行车队伍正在壮大。据调查发现,目前惠州市的山地车、公路车、折叠车等运动保健车,每年成加速度增长;
  惠州于2005年就成立了自行车协会,协会每年都会举办一些活动,会员也逐渐增多,惠州自行车活动氛围也越来越浓厚。
  因此,红花湖景区有建设环红花湖自行车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3环红花湖自行车赛道路线规划
  3.1平面规划
  通过对高榜山-红花湖景区的实际情况,本规划对环红花湖自行车赛道进行选线,具体如下:
  规划方案起点设在廖承志纪念广场,比赛时为逆时针方向环行,开始向红花湖大坝方向进行环绕红花湖至通往高榜山路口后,进入高榜山通山路至新联路上的登山口下山,再达本方案的终点高榜山广场。规划方案充分利用现有2.63km的环湖路和2.87km的高榜山水泥混凝土路面,以及已形成的约14.49km的良好土质路。该方案起点位于廖承志广场处,地势平坦,视线开阔,有大约2.7万平方米的空旷平坦场地供比赛时布置赛场以及工作人员、参赛选手以及观众使用,同时也可充分利用其附近红花湖大坝处约2.9万平方米的场地,用做停车之用,大约可供停车960辆;终点位于高榜山广场,有举办市登山比赛的经验,场地足够供工作人员、参赛选手、观众以及车辆使用,赛道各项指标均容易达到公路自行车比赛要求。而且规划方案路线涵盖了红花湖和高榜山两大景点,道路起伏不断,有山有水,使得比赛更富挑战性和观赏性。具体路线如图3所示。
  本规道路的平面规划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灵活运用线型要素,顺应地形地物,处理好与重要地物点关系的基础上,以20km/h的车速为设计标准。
  3.2横断面规划
  横断面以满足人、自行车和小汽车的通行为要求,根据规划道路功能、工程特点、沿线地形、地貌条件、土地利用规划等综合分析,本规划环红花湖路路幅总宽为7m,高榜山上山路段宽为6m,具体断面形式见下图4所示。
  3.3结构设计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稳定性好、防滑能力强、使用周期长等优点;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振动小等优点,但具有强度和稳定性容易受水环境破坏的特点。由于红花湖属于典型的雨源型淡水湖泊,常年蓄水,环红花湖道路紧临水体,沥青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容易受水环境破坏,使用周期将大大减少。故本赛道采用水泥砼为规划路面结构。
  3.4特殊防护工程措施
  道路上的转弯、连续弯、陡坡、危险地点等,均应设不同的标志和防护设施,特别在临湖、临崖的高危险地段,应提前设好危险标志,以及在危险处设置波形防撞护栏,以防车辆速度太快冲离路面,设置防撞护栏的路段路基宽度均向外增加50cm。
  
  4自行车赛道配套设施规划
  4.1起终点场地规划
  (1)会场组织
  环红花湖自行车赛道的起终点应选择地势平坦,场地较宽,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功能分区的位置。组织会场设于广场中心,周边设置停车位,方便车辆进出,且充分利用边角的窄小空地。广场中设置3个进出口,一个正对新联路的中间位置为主出入口(已有),广场两侧设置两个辅助出入口,利于人群集中时进行有效疏散。
  (2)交通组织
  环红花湖自行车赛道定位为旅游运动通道,比赛时主要供自行车比赛用,平时也能供人、自行车、机动车环行。因此环红花湖自行车赛道的交通组织思路是:在保证自行车比赛时自行车手能够自由、安全的发挥技术水平的前提下,做到工作人员、观众能够顺利安全工作和观赛,车辆能够顺畅的疏散并有足够的车位停放。全线还应合理设置标志标牌,路标明确,指示清晰,辅助疏导交通。
  (3)紧急疏散通道
  紧急疏散通道特别是起终点处人群密度大,需通向场地较为宽敞空旷的地方,利于发生突发事件时疏散人群。廖承志广场处可利用附近西南侧的4-5m宽的土质路来改造成水泥路,通往火车西站方向进行疏散;高榜山广场处可利用新联路进行疏散;沿线还可以通过从红花湖路口经永福寺进入红花湖环湖路的现有路进行疏散。
  4.2休息区及观景台设置
  自行车比赛的激烈程度、现场的刺激画面足以使观众欢呼、沸腾。观众为运动员加油助威可以更好地激发运动员的挑战精神与顽强意志,每到激烈之处,观众都禁不住会呐喊助威,观众情绪也随比赛激烈而不断高涨。根据该运动特点,观众可以近距离接触比赛。对于沿途观赛的观众来说,首先要选择一个安全的位置观看比赛。在赛道中经常有一些危险地段,或是急转弯地形,以及运动员竞争比较激烈的地段。运动员在激烈的竞争中就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如果运动员在高速状态下发生侧滑、摔倒等事故,势必威胁周边观众的安全。所以,观众在沿途观赛时一定不要超越隔离区,最好在赛道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既安全视野又好的观景台,以保证观众安全。
  本规划中全线共设5个观景台及4处补给区,选址的总体原则是:合理、安全、经济、美观、环保。并且重点考虑设于风景优美,视野开阔,且场地较为宽敞之处。本规划方案的休息区和观景台,如图5所示。
  
  5结论
  红花湖是惠州市区少有的集自然风光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地方,在此修建自行车赛道目的是为了丰富人们的休闲文化生活,提高景区的档次。本文从风景区规划理念出发,结合自行车运动特点,提出了自行车赛道的路线和配套服务设施的规划方案,希望能够对其他城市类似风景区修建文化服务设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惠州环红花湖自行车赛车道规划[R].惠州:惠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
  [2]惠州西湖国家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0)[R].深圳: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2007
  [3]惠州红花湖景区中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2007-2020)[R].广州: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9

文章标题:惠州环红花湖自行车赛道规划方案解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tiyu/565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