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要有新思路和新举措,而高等师范院校培养未来的灵魂工程师,更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视野、模式、路径上强化改革。特别在教育途径和工作方法上积极探索,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要占领课堂主阵地,拓宽教学主渠道,在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克服已有的和可能的弊端,保证质量;同时要开辟第二课堂,延伸主阵地的教育效果,为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努力。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投稿,师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方法
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从党和国家兴旺发达的角度看,它是“希望工程”;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角度看,是“基础工程”;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大计的角度看,是“铸魂工程”。显然,能否实现大学生特别是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最大化,尤其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采取哪些新思路、新模式、新途径和新方法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意义非凡,责任重大。
笔者围绕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变化规律开展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结合本题做一探讨,以求对实际工作有所裨益。
一、第一课堂:主阵地、问题与对策
第一课堂是指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第一课堂在教书育人中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在新时期,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借鉴这一宝贵经验。要坚守课堂教学这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不动摇,查找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力度不减弱,研究和采取有效对策的措施不松懈。
1.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不动摇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途径也应该宽阔通畅。无论有多少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是主渠道。而且这一渠道只能拓宽不能堵塞。
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要持续拓宽
我院历来重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特别是2005年以来,我院认真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新方案,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断向纵深扩展。我院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够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始终坚持“五个结合”,即“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把改革教学内容与推进教学方式转变结合起来,把理论课程规范教学与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主渠道的源头活水奔流不息。
⑵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育人功能要充分发挥
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具有强烈的育人功能,必须重视发挥其作用。要研究通识课程设置中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的比重和梯次分布,采取专题讲座、社会调查、走访等形式,充分发挥我院哲学、史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达到“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用优秀文化培育学生,用民族精神塑造学生,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平、道德修养、精神境界和人文素养”的目标。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关键是教师。目前我院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的教师队伍数量相对充足,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比较合理,教学水平较高,完全可以胜任这一任务。
⑶专业课程在思想教育中的育人作用要大力推动
专业课程不是直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但也不可能置身局外。因为科学知识是科学世界观的基础,世界观则是科学知识的升华。所以,高校专业课程任课教师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教学中既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也培养思想道德素质。教师要发掘专业课程的思想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政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目标。
⑷形势政策教育课程的实施要常态化
形势政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润滑剂的作用,它以时代性、新颖性、时效性等特点强烈地吸引着大学生,对于强化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高校要高度重视,把形势政策教育课纳入教学管理体系,保证课时、计入学分。要从师资配备、教学计划、教学要求、教学组织、成绩档案、教学反馈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强课程建设。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制定教育计划,编制宣讲提纲,抓好形势政策教育资源库建设。要让形势政策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常态,把形势政策教育课堂变成育人的重要战场,让形势政策报告会成为最吸引听众的风景线。
2.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具有许多优势,只能拓宽不能堵塞,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拓展的过程中必然会暴露出诸多矛盾和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会降低。因此,我们要抱定“查找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力度不减弱,研究和采取有效对策的措施不松懈”的态度,在强化管理和坚持改革两个方面夯实课堂教学主阵地的根基,确保第一课堂的质量和效力。
⑴克服“重视不够,建设不足,管理不严”的矛盾,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管理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不受学生欢迎的现象屡见不鲜,其主要原因还是“重视不够,建设不足,管理不严”。要想改变现状,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必须从管理层的思想解放入手,加强对思政课堂主渠道的建设和管理,合理配置学生数量,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本科思政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政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用于开展本专科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并提供相应的经费保障;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凡是思政课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共党员,具备硕士以上学位,兼职从事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时间不少于2年;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技术高级岗位比例不低于学校重点学科高级岗位设置的平均水平,且不得挪作他用;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配置机制,吸引并创造优惠条件鼓励相关专业学科带头人、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和优秀辅导员等承担思政课教学任务。要注重考核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实绩,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获奖情况和教学科研成果,应该作为其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和升职的重要依据。 ⑵克服“僵化、保守、机械性”的矛盾,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改革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僵化、保守、机械”等弊端。首先是第一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差,往往只强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的定向教育,教学内容相对固定,教学方式方法相对单一,教学效果难以保证主渠道作用的发挥。其次是灵活性差,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般采用“一对多”的单向交流模式,缺乏灵活多变。今后要强化教学改革,方法上要用启发式、引导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取代传统的灌输式、单向式的授课方式,既贴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思维习惯,也使教学相长、引人入胜的场面成为思政课的常态。
二、第二课堂:有效途径、不足与策略
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在第一课堂以外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它具有教学内容上的广泛性、形式上的灵活性、范围上的开放性等诸多优势,因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但不足也会存在,需要采用新思路、新策略和新方法来应对。
1.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效能
⑴内容上要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
第二课堂的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时代特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选择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感召力的内容。例如,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相当突出,是大学生普遍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也是大学生目前最大的思想困惑和精神压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功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帮助学生解决就业等实际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⑵形式上要不拘一格让大学生喜闻乐见
思想工作必须讲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耐心细致,潜移默化,做到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简单生硬。为此,我们正好借用第二课堂这一载体,通过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巧妙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从我院多年的实践看,以下形式比较受欢迎:
①主题教育活动。乌兰察布市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历史文化古迹和革命文物遗迹资源丰富,我校有计划地利用这些资源,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每年利用清明节、“五四”青年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节日,组织团员青年祭扫老虎山烈士陵园、举行入团宣誓仪式等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效果很好。此外,学校还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以及党课、团课等阵地,对大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做文明大学生”等主题教育活动,塑造并引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
②社团活动。其主要作用是学生自我培养的重要课堂,学生成长的第二集体,是大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载体。我院多年来联系青年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积极倡导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德育理念,支持帮助团员青年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成效明显。大学生社团及其活动在我校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现有E点集通社、春草文学社等32个学生社团。各学生社团组织以“社团-素质拓展的舞台”为主题,开展了大量有时代意义、健康向上、教育和科技含量较高的活动。多次获得自治区高校“优秀社团”称号。
③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此类活动能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激励学生美的向往,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和积极生活态度的形成。我院团委多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每年举办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例如,“金鹰杯”大学生辩论赛、“希望杯”模拟讲课大赛、“感动校园”征文大赛、“真情杯”校园短剧大赛,“科践杯”课件制作大赛,“墨缘杯”三笔字书法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十分理想。
⑶范围上要面向社会开放加强社会实践
第二课堂的活动范围除了大学校园,还应该面向社会,包括工厂、企业、农村牧区、街道、社区等各个角落。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广泛而深入的社会实践中去,得到书本上不可能得到的体验和认知,使头脑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升华为大学生内在精神因素,用以指导行动。我院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建有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8处,开展扶贫助困献爱心等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利用寒暑假深入农牧区和乡镇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教育了学生,巩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坚持真实性,扩展开放性,增强教育性
第二课堂的实施是对第一课堂的必要补充,但在实践过程中容易暴露出一些明显的不足,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认识这些弊端,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加以弥补。
⑴内容上易泛而失“真”,应坚持真理
许多高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在内容上都比较浮泛,应景性活动多,顾及学生实际需要少。活动中习惯于灌输那些照搬照抄的“大话”、因循守旧的“老话”、脱离实际的“空话”,结果收效甚微,造成教育活动的“失真”现象,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顺应大学生的需求,才能得到积极响应,效果就明显;反之则会冷漠、厌烦,甚至出现对抗情绪,形成逆反心理,良好的效果就无从谈起。因此,第二课堂的思政教育,一定要考虑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与接受心理,充分尊重大学生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愿望和要求,坚持真善美,防止假大空。
⑵形式上易散而失“神”,应保持教育的灵魂
第二课堂具有开放性,且活力无穷。这种自由开放的活动教育方式,容易出现自由而失“度”、散漫而失“神”(即失去活动的教育主旨)的弊端。因此,如何保证教育的内在主旨,是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课堂的形式可以散漫自由,但不能失“神”,要有精髓,有内核,有灵魂。要在各种活动中加强思想政治观念的引导,增强主题性、针对性,避免随意性。
⑶范围上易自我封闭,应开放教育的环境
第二课堂本来是灵活自由的教育形式,但往往局限在一校、一系、一班级,缺少开放性和交流空间,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受益面受到很大局限。如果能够从自我封闭和自我陶醉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走出一班级、一系、一校的狭隘视野,扩大班际、系际和校际间的广泛交流,互相学习借鉴,必然会迎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局面,取得丰硕的成果。
⑷工具上易陈旧落后,应利用互联网实施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根据大学生接受信息途径的新变化,学院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工具的作用,建立校园网平台上的红色网站,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推广载体,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面对新时期、新形势和新机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牢记教育宗旨,结合时代要求,依据教育规律,挖掘学生需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内容、新手段和新方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仍然要高度重视第一课堂的主渠道地位和主阵地作用,强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同时也要更加重视第二课堂的地位和功能,灵活而有效地实施教育活动。要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把管理与育人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结合起来,把教学资源和行政管理资源结合起来,把网下教育与网上教育结合起来,把治学与做人结合起来,努力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维、立体、有效网络。高等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先行一步,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者、设计者、组织者、发动者和领导者,通过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思想、道德、文化诸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主体整体育人目标的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