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科生的教学工作一直是各高等院校教学任务之中最为核心和基本的部分,新的教育模式和授课方式的探索也一直是本科生教学工作中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将介绍和分析我校在近几年来开设的一种创新研修课的教学模式,从创新课的性质、目的、开设条件、教学方法、授课内容、成绩评定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该类课程,该类课程依托各个学科国际前沿研究方向进行授课,由科研拔尖人才作为主讲教师,采用小班制教学、以实践环节为主体、注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几年来的实际授课效果表明:我校所开设的创新性课程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值得各高等院校在教学环节中进行借鉴。
关键词:教学论文发表,本科生教学,创新性课程,实践环节,创新思维,实践能力
通过教育教学培养人才是高等院校基本职能中最为核心的部分,而本科生教学又是高等教育中的基础与核心环节;因此,探索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新教学方法一直是教育学领域的研究热点[1~6]。近年来,我校也一直在积极探索适应现代教育的授课新模式。自2006年秋季学期开始,我校在本科生教学中专门开设了一类“创新研修课”,该类课程的开设在提高学生科学研究兴趣、激发创造激情、培养创新与创造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从课程的性质与目的、开设条件、教学方法、授课内容、成绩评定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该创新性课程。
1 创新性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校开设的“创新研修课”由在学术领域取得突出科研成果的各学科高水平教师(一般为教授)根据个人国际前沿研究成果为基础而设立,属于全校公共选修课,采用小班授课模式,突出实践环节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创新,考核评价指标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验成果为主。
该创新研修课的开设以适应当前国际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教学知识体系的更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丰富本科教学授课模式为基本目的;可充分发挥学校的科研优势对本科教学的促进作用,实现科研与教学的良好结合和相互促进,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和创新思维,对拔尖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2 创新性课程的开设条件
(1)主讲教师由各学科在科研领域取得突出学术成果的高水平教师担任,一般应具有教授职称。
(2)课程主题应结合主讲教师自身的主要科研方向,并应具有国际前沿性,要求主讲教师在该领域具有丰富的学术成果积累。
(3)对授课主题不做具体限制,采取个人申报、学校审批、择优资助立项的开设模式。
(4)该课程授课内容以理论授课为基础,以实践授课环节为主体。
(5)设置专项课程基金,用于实践环节中实验平台的搭建,采取定期验收模式对课程开设效果进行跟踪。
3 教学方法改革
(1)首次采取了双向选择的选课模式,先由全校本科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具体课程,对专业不做具体限定,然后由各个课程负责老师对学生的前期基础知识进行初步的测试,最终确定上课名单。
(2)采用小班制教学,10人以下小课堂授课,保证师生之间的充分沟通和交流,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
(3)采用引导式、互动式、讨论式、研究式和实践式的教学方法取代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
(4)对应创新研修课,在本科生培养大纲中设定专门的创新学分。
4 授课内容的规划
本校所开设的创新研修课的特色之处在于选择了国际前沿性研究课题,以理论授课为基础、以实践授课环节为主体来进行授课。结合《压电超声驱动技术》(主讲人:陈维山、刘英想)这一门创新研修课来进行具体说明。
压电超声驱动技术是近三十年来才逐渐发展并走向成熟的一种新型精密驱动技术,与电磁驱动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设计灵活、输出力矩/推力大、功率密度高、定位精度高、断电自锁、无电磁干扰、易于实现直线和多自由度驱动等突出优点;目前已经在航空航天、超精密机床、光学精密工程以及数码相机等领域得到了初步的应用。作者所在课题组自1991年开始展开在压电超声驱动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和研究成果。
基于压电驱动技术的突出优点和我们所积累的研究成果,经过个人申请、学校评审立项,开设了《压电超声驱动技术》这一创新研修课,课程共计20学时,其中理论授课8学时,实践环节12学时:
(1)授课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压电超声驱动器的基本致动原理,压电超声驱动器的特点,压电效应、压电陶瓷材料的基本特性、压电超声驱动技术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压电超声驱动器的应用现状、压电超声驱动器的分类、行波超声驱动器基本构型及工作原理、驻波超声驱动器基本构型及工作原理、复合振动模态超声驱动器基本构型及工作原理、压电金属复合梁式超声驱动器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压电超声驱动器设计实例。该部分理论授课的核心目标是要建立学生对压电超声驱动技术的基本认识,了解其工作原理与设计过程。
(2)实践环节部分:共计设置了正压电效应观察、逆压电效应观察、压电超声驱动器制作、压电超声驱动器阻抗特性测试、压电超声驱动器振动特性测试、压电超声驱动器热耦合特性测试、压电超声驱动器机械输出特性测试共计7个实验。该部分实践授课的核心目标是要通过实际制作压电超声驱动器并完成各项测试来加深学生对压电驱动技术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5 成绩评定方法
我校创新研修课的考核评价并没有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模式,而是采用了实验成果、实验报告为主,学术报告、设计报告为辅的评定模式,重点是要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验成果。传统的试卷考核模式虽然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中仍旧是最为主流的一种考核方式,但存在考试功能单一、评价错位、实践能力考查弱、重分数轻能力等不足。鉴于我校所开设的该类创新性课程择了国际前沿性研究方向为基本授课内容,而且是面对本科生进行开设,课程基本的目的定位于建立学生对于该课程所涉及的研究方向的基本认识;而且,该类课程中实践环节相对理论授课环节占据比重要大。因此,该类课程以考察学生的实验成果和动手实践能力为主,这种考核方式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6 结语
几年来的授课效果表明:我校所开设的这一类创新性课程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便于激发本科生对各个学科的前沿研究方向的求知欲,也使得师生之间可以近距离的实时沟通,该类创新性课程已经逐渐成为我校本科生教学环节中最受欢迎的一类课程。因此,我校所开设的创新研修课探索出了一种适用于本科生教学的新模式,值得各高等院校进行借鉴。希望这种授课模式逐渐成为各个高等院校本科教学模式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树国.关于一流大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1(2):9-11.
[2] 杨叔子.文化的全面教育人才的拔尖创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10):1-5.
[3] 单小彪,黄文涛,王丽丽.基于项目学习的本科教学实践与经验[J].中国校外教育,2012(9):68-69.
[4] 刘儒德.用“基于问题学习”模式改革本科生教学的一项行动研究[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3):49-54.
[5] 潘云鹤.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1(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