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世纪中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科学技术进入了空前发展的时期。这也大大加快了教育发展的进程。教育与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福祉,然而也使人类社会充斥着强烈的浮躁和功利的情绪。工业化进程中的大批量生产的模式被引进学校,教育开始趋于功利化。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的形式化正是始于其本质成为问题之时。”①这种功利的教育虽然能够使人快速地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忽略了教育对人们精神的陶冶。
摘要:雅斯贝尔斯是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他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现代教育有着导向作用。本文通过反思现代教育的弊端,积极寻求本真教育的指引,试图削弱现代教育的功利与浮躁,还教育的本来面目。
关键词: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网,雅斯贝尔斯,本真教育,实践意义
1反思现代教育
当今的教育深受这种教育观念的影响。今天的教育只是知识的灌输,技能的训练而不是把精神的陶冶居于教育中心。教育更像是一项工业活动,学校则是培养人才的“工厂”,学生像机器一样运转,没有思想,没有创造。教师终日重复着同样的教学内容,遵守着刻板的教学规则,采用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没有自己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和基本坚持。他们往往更看重的是孩子的成绩,而较少地关注孩子理想的陶冶,精神的培养。如此以来,学习对于孩子而言成了与心灵相隔离的苦役。貌似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可是那仅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送”来的知识,很少自己去主动探究未知世界。孩子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迈着沉重的步伐去学校学习可能他们根本就不感兴趣的知识。学习对于他们而言,往往是更大的压力而不是享受。“如何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铸造功能融合起来,成为人们对人的教育反思的本源所在。”②
2寻找本真的教育
2.1教育的本质
雅斯贝尔斯认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③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不仅仅包括知识授受,还强调人与人精神方面的契合,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平等地交往,使受教育者自由生成知识。从雅斯贝尔斯关于教育本质的论述中不难发现,他重视的是人,而非书本知识,注重教育对人精神的陶冶。
2.2教育的目的与方式
从其存在主义的哲学出发,雅斯贝尔斯提出了培养“全人”的教育目的。所谓“全人”,就是全方位发展的人,而非仅具备专业知识的人。这种教育目的观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书本知识,还要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促使学生自由生成知识,注重学生品性和灵魂的培养。
基于这种教育目的观,雅斯贝尔斯倡导苏格拉底式教育,在这种教育方式中,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不像传统教育那样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启迪和引发学生的思考。
2.3教育的内容
雅斯贝尔斯认为“全部教育的关键在于选择完善的教育内容和尽可能使学生之‘思’不误入歧路,而是导向事物的本源”。④由此,雅斯贝尔斯提出了适应他所处时代的教育内容,即学生应该掌握把握自我与认识世界的知识与本领,接受科学教育、哲学教育与宗教教育。
2.4教育的作用
雅斯贝尔斯从社会、个人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三个方面论述了教育的作用。社会由单个个体构成,个体的发展程度决定了社会的进步程度。而个体的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个体的发展,因此每个人都要受教育,这不仅可以让自己清楚地认识世界,更有利于自己用最新的知识与技能去改变世界。
与此同时,教育的作用有是有限的,教育不是万能的。而且教育是一种长期的投资,不会像工厂企业那样立竿见影,能够很快地获得回报。尽管如此,雅斯贝尔斯仍固执地认为国家应该把钱“用在比国防力量重要千百倍的未来之上——教育方面”。⑤
2.5关于教师
雅斯贝尔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有:第一,要爱学生。第二,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地获得知识而非灌输知识。第三,教师要有独立人格与见解。第四,教师要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热情。雅斯贝尔斯不仅向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而且还明确了社会的责任。他认为,“一个民族如何培养教师,以及在何种氛围下按照何种价值标准和自明性生活,这些都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命运”,⑥“教育革新的先决条件是提高教育的地位,以提高大、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来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并通过教育的伟大性和它在国民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重要性来获得声望和影响力”。⑦3本真教育的实践意义
雅斯贝尔斯首先是作为哲学家存在的,生存与超越是其哲学观的核心。由此引发了其丰富且深刻的教育思想。他倡导教育是灵魂的唤醒与自由的生成,强调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与学生灵魂的交流。这正是我们现代教育缺失的地方,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给我们现代教育的发展指引了方向。基于对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的理解与启发,笔者试从教育的内部系统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对当今教育现实的改变提出建议:
一是教育的内部系统(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教师是教学任务的直接承担者,对于实现本真的教育至关重要,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的影响较大。因此教师应该做到:(1)教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要有自己的教育信仰,对教育事业有一股热情与忠诚。(2)教师要关爱自己的学生。在一个爱学生的教师眼里,所有的学生都是爱学习的,都是可以培养成才的,抱有这样的教学信念,才能真正地去理解学生进而培养其成才。(3)正确地树立和运用自己的权威。这里的权威并非是教师强制压迫学生的思维,而是用自己广博的学识、优雅的人格魅力去征服自己的学生。所以更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不是整天盯着学生的成绩。对学生而言,要树立主体意识,教师仅仅是“引路人”。学生要争做课堂的主人,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此外,还要修炼内心,提高自身修养,增强接人待物的本领,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关于教育内容,一定是广泛的知识,涉及人文、历史、地理、哲学、科学各个方面,尤其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知识。
二是教育的外部环境。首先,国家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教育的财政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当今教育的失落归根到底是教育评价机制的影响。高考这一指挥棒,只要存在,教育的功利性和工具性就不可能消除。因此,要改革一考定终身的教育机制,更加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的充实和理想世界的扩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其次,社会上还要形成一种尊师重道的风气,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性循环。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会感受到来自他人的认可与尊重,体验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会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教师的这种投入与热情会感染到学生,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未知的兴趣。最后,社会降低对教育的期待,耐心等待教育的回报。“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育是一项长久的投资,一定要耐心等待教育的回报。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⑦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三联书店,1991.
参考文献
[1]雅斯贝尔斯.现时代的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