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所属栏目:特殊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2-08-18 09:21 热度:

  摘要:大学生就业体制由“国家分配”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转变,使得大学生就业市场成为了配置人才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基础。由于个人职业理想、个体差异的不同,不可避免的出现大学生就业困难或失业现象。这种现象是相对的,不是因为没有市场需求,而是大学生不符合市场需求,不具备在就业市场中竞争的能力。对大学生的就业教育主要应从职业生涯规划、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素质、择业心态四个方面来实施以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的大小有多种因素决定,对大学生而言,高等教育起了决定性作用。狭义的就业能力是指将高等教育服务转化为人力资本、并能实现这种人力资本价值的大学生的综合能力。高校所提供教育服务的数量与质量,构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最大可能边界;而大学生能从高等教育服务中吸收多少养料,最终决定自身就业能力的大小。就业能力较强,意味着他不仅从高等教育服务中得到了较多的知识和技能,还能较好的展示和实现自身的才能,从而获得较理想的工作职位。现实中,各高校提供教育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存在差异,再加上大学生自身因素与努力程度的不同,不用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会存在很大差别。这种差别反映在就业结果上,就是有些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有些大学生无法实现就业;实现就业的,在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就业能力不足不仅与大学生的个人利益密切相关,还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就业能力不足的大学生,支付了相同的学费和生活费、却没有获得相应的收益,其人力资本投资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这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社会资源。因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就是解决就业难的根本途径,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过程,也就是提高高等教育投资效率的过程,它不仅是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关键,也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和就业格局的变化,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已逐渐被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及大学生个体所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广大学生个体与社会组织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学习与时间安排。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在提升个人就业能力上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1.1 加强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
  职业理想的形成经历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抽象到具体、由不稳定到稳定的发展过程。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理想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自主意识发展迅速,掌握了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了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推理能力;他们开始探索自己的职业前景,并对职业进行价值评价。此时,加强职业理想教育有助于帮助他们正确分析自我,认识职业,了解社会,使他们的职业理想逐步系统化、科学化;有助于帮助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有了职业理想,才有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美国的戴维•坎贝尔说过:目标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能帮助我们从现在走向未来。大学生只有明确了职业理想、职业目标,才会为职业理想、职业目标的实现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避免随波逐流。
  实践证明,当人们把职业理想作为自己职业生活中具体奋斗的目标时,其具体选择职业的行为将会受到积极的影响并产生激励作用。多样化的社会职业中,不同的职业理想将引导人们选择不同的职业,一个合理而恰如其分的职业理想能以巨大的感召力指引人们正确进行职业选择,唤起人们从业的热情和勇气,在成就事业的征途上奋力拚搏。
  1.2 深化自我分析的观念
  自我分析是指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聘用你是因为你的能力,解雇你是因为你的性格”,这是近年来一些用人单位在选人时出现的出现一种新观念,他们认为,性格比能力更加重要。性格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成分,几乎涉及到人的心理过程及个性特征的各个方面。职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性格要求,这是客观的岗位要求,如对文员的要求是心思缜密、有条不紊;对医生则要求具备耐心细致、热情待人的职业性格特征。因此,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职业方向来培养、发展相应的职业性格,以适应将来所从事的职业要求。
  自我分析是职业生涯规划中最重要的一步,也是关键性的基础工作,职业生涯只有在对自我有着清醒的认识上才能进行,才能制定出符合个性特点、符合个性性格、能力特长以及兴趣爱好的职业生涯策略。学生如果开始关注自己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就会主动进行生涯规划,只有积极规划自我,才能在规划的指导下逐步走向成功。因此,帮助大学生深化自我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来说,可以指导学生选修与专业学习、专业研究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人文素质等课程,充分发展和展示学生个性,健全学生人格。
  2、 社会适应能力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6年度发展报告》中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如:认知能力较差,不能正确评价自我和他人;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人际交往存在障碍;实践能力弱等。因此,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大学校园生活环境中,为达到与所处环境的和谐状态而必须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主要由认知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对挫折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构成。
  中国社会调查所在2005年对大学生适应社会情况调查显示:67%的企业认为毕业生工作不踏实、缺乏实干精神;52%的企业认为毕业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较差,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较严重;61%的企业认为毕业生对薪金要求较高,不切合实际,同样的成本完全可以招到一个经验丰富的员工。因此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就要树立社会意识、团队意识、责任意识、沟通意识、拼搏意识,尽快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变换和心理适应。
  3、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升就业能力的根本
  《健康咨询报》在全国范围内对12.6万名大学生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20.23%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西北师范大学1992年至1995年休学、退学的133名大学生中,有17.3%的人因精神分裂症等心理障碍而休学、退学;1996年3月21日《青年报》报道上海高校学生中有三成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令学生烦恼的200多种原因中,80%是由于人际关系、学业、恋爱、择业等原因造成的。这些数字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大学生心理素质需要关注!
  大学生不仅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更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素质体现着一个社会综合素质的高低。而当代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只注重专业知识、忽视心理素质的情况,使一些人在面对困惑或逆境时,总是表现出一脸的茫然,影响到自己的择业选择。尤其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一旦遭遇失败,便一蹶不振,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达到胜利的彼岸。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其一是开展心理素质状况调查。只有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前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素质教育。作为大学生个体,也只有了解自我的心理素质状况,才能明确目标,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其次,开展心理学系列课程教学。震惊高校的“马加爵事件”出现以后,高校加大了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视力度,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咨询室,培养了专职的心理咨询师,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引入心理学教育的很少,高校应该开设普通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等系列课程。通过心理学课程学习,大学生可了解基本的心理现象和规律,认识到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在大学生活期间自觉地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最后,要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挫折教育,培养学生不怕失败,迎难而上的坚忍品质。
  4、 正确的择业心态是提升就业能力的保证。
  毕业、就业、择业是大学生人生旅途的重要转折点。在就业过程中,面对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大学生心理是很复杂的。在择业时,大学生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态。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会直接影响择业的过程和结果。
  总的来说,大学生在进入社会择业时候往往出现追求完美、徘徊观望、自负攀高、盲目从众、自卑失望、焦虑恐惧、依赖依附、懈怠就业、首次择业定终身等等心态。从而表现出“低不成、高不就”、“有业不就”、“自愿失业”等不良现象。大学生只有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才能有利于确定正确的择业目标,才能有利于择业目标的顺利实现,才能有利于从学校到社会的角色变换。
  4.1正视现实、正视自身、合理定位。
  在面对客观的就业现实面前,大学生应该既不幻想,也不逃避,无论它对自己有利或不利,都应当以一种乐观自信的心态去应对。理性的分析当前就业难的根本原因,理智的面对现实。在正确认识自身的基础上,合理的定位自己就业的区域、行业,客观的评价自己。
  4.2主动出击、勇于竞争、善于竞争。
  毋庸置疑,求职择业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所以每位求职者都不能抱有幻想和侥幸心理,要正视现实,积极行动。因为,“双向选择”的过程,就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间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相互认可的过程,大学生作为就业的主体,一方面拥有对用人单位、就业方式的选择权,另一方面,也将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因此在求职择业时期,要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关注就业信息,勇于竞争,善于在竞争中展示个性。
  4.3面对挫折、沉着应对、自信豁达
  崇高的职业理想与现实总会有差距,尤其是理想或热门的职业更是如此,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这是市场经济社会的普遍现象。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要消极退缩。要正视既成事实,要沉着冷静分析应聘失败的原因,正确估计就业市场的形式和恰如其分地评价自身的素质,及时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重新进行新的尝试。要始终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要充满自信地参加下一轮的人才招聘会。当然,从根本上说,一个人战胜挫折的能力绝不是一时的努力奏效的,它还有赖于平日不断地增强自身修养,学会科学地认识、分析事物,特别是要主动经受一些磨难,增加一些挫折经历,提高自己的耐挫能力。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
  
  参考文献:
  [1]黄敬宝.提高就业能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关键[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
  [2]大学生如何提升就业能力.
  [3]周莉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三重三轻”[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
  [4]程良越主编.职业生涯辅导[M].职业导师杂志社出版2007年出版
  [5]何祥林主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华中示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文章标题: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teshu/1304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