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及社会的和谐稳定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关系到大学毕业生自身价值的实现,因此妥善解决大学生就业这个难题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分别从用人单位、高校以及学生自身三个方面分析了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几点原因,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原因;解决方案
1.引言
自1999年以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招生数量持续增加,这既满足了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客观需要,也为解决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奠定了基础。但随着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快速增加,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甚至很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窘境[1]。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加重了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影响很大,致使一些企业出现减产、停产甚至破产的局面,这也减少了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
图12005——2010年全国毕业生人数
3.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3.1用人单位因素
从用人单位角度分析,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2]:
(1)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大大冲击了大学生就业。许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也在面临着破产倒闭危险局面,致使接纳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相对有限,因此很难给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2高校因素
3.21高校教育结构性失衡
在我国教育体制中一直将考试的分数作为评价教育成果的核心标准,而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一些高校专业设置过细,培养的人才素质结构单一,综合能力差;还有一些高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致使高校专业设置不能与市场需求更好的相结合,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
3.22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
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就业信息的发布、就业技巧的指导及政策宣传,在大学生毕业前夕召开“毕业生就业形势报告会”和“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高校由于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致使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内容狭窄、不全面。在日常的教学中,仅对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进行讲解,而在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使得大学毕业生难以适应当前的市场就业形势的要求,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
3.3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3.31综合素质不高
由于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特别是实践技能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目前多数高校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注重专业课的学习,不注重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大学生在应聘场合易紧张慌乱,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失去就业的机会。
4.解决方案
4.1用人单位方面
解决大学生就业,离不开用人单位的理解和支持。积极为大学生见习基地的实施创造便利条件,与高校开展合作项目,接纳即将毕业的学生来用人单位实习,充分了解大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客观公正的指导[3]。
4.2高校方面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人才供应出现不平衡的现象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是与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和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接轨相适应的。面对人力市场的供求状况,高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顺应市场供需变化规律,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学得一技之长,又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以便在社会发展中能“实现自己”、“发展自我”。为此,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调整专业设置
目前多数高校的专业设置出现了趋同化的现象,这种现象对于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是非常不利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类型的高校对自身必须要有明确的定位.要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专业设置差异;必须根据市场需要和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不断地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一个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柔性机制。
(2)大胆尝试与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发展职业培训机构
由于从高校出来的毕业生普遍存在实践能力弱,表达沟通能力差等方面的问题。与用人单位合作,为学生建立实习基地,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加强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践结合起来,使毕业生的综合能力真正能够得到提升。
4.3大学生自身方面
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现实,大学生自身也必须加强自我调控以就业为契机.发展和完善自己,为此大学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加强综合素质培养,提升就业的竞争力。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人文科学素质等内容。学生也应该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接触,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提升就业能力。
(2)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大众化的教育时代大学生应该以正确的价值观来武装自己。当代大学毕业生要通过各种主题集体活动和就业教育,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社会需要是一切职业的来源。大学生要及时关注社会发展变化,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将客观的社会需要与主观的个体需要有机结合。而应该主动到基层、及中、小企业中去,到“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脚踏实地、勤奋工作、施展才华、实现价值,因为那里正是更适合大学生历练的平台。
(3)要面向基层,原因有二,其一是生产生活聚集的地方,很多现实问题需要人们去解决去创造,而且基层人才匮乏,毕业生比较容易获得施展才能的机会,有利于大学生的快速成长;其二是基层现实条件比较差,有利于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潜能,促使毕业生去发奋努力改变现实,这既服务了现实社会又实现了自身价值,同时也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姜振栋,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
[2]陈文景,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J],魅力中国,2010.6
[3]崔丹,孙国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