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教学的内涵,除了同传统教学有效性一样,具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三重含义外,还具有自身独特性的内涵,这种独特内涵包括三个逐级递进的层面:底层表现为师生参与网络教学资源的广度,中层表现为网络教学资源与师生之间教学交互的深度,高层表现为网络教学师生间情感沟通、价值观调校和学习能力提升的效果。
关键词:网络教学,有效性,独特性,内涵
网络教学脱胎于传统教学,网络教学内涵应该符合普遍意义上的教学有效性和特殊性规律,但是网络教学由于其信息传递媒介以网络为主,具有传统教学难以拥有的优势,如教学规模和教学时空的突破性、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学习模式的多样性等等,因此网络教学有效性又具有它自身的特点。在二十多年发展过程中,网络教学得到了空前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教学有效性内涵将不断发展和丰富,人们对有效学的追求也将不断变化。人们正不断追求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教学条件的、适应个别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促进学习者能力获得的有效教学,网络教学的丰富实践将不断诠释和发展“三效”和“三度”的内涵。
一、网络教学有效性的一般内涵
网络教学虽然是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但它也遵循一般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其组成要素也包括教师、学生、媒体、信息和环境等;其最终评价体系也会体现到教学有效性问题上。“教学有效性”和“有效教学”在内涵上是一个概念,它们关心的主题都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效率、效益和效果。
1.教学有效性的含义
“有效性”是一种价值属性,以写作为客体的活动结果是否符合活动主体需要为依据进行判断。同样,教学有效性本质上也是一种价值属性,是对教学活动结果与社会和个人的需要是否相符及相符程度的高低进行价值判断,也就是说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具体说,教学有效性蕴含着以下三重意思:
(1)“有效”即“有效果”。教学效果是指教学结果中与预期目标相符的部分,考察的重点对象是学生的行为和结果,是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吻合程度的评价。这种层面的教学有效性是用某种预期目标(或标准)去衡量教与学的结果,关注的是学习结果的好坏及学习效果的有无。
(2)“有效”即“有效率”。这个层面的教学有效性意味着教学系统中各要素在实现教学目的的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付出(包括时间、精力、物力等)要符合“经济原则”或“节约原则”。在夸美纽斯的教学思想中,从一对一的“个别教学”发展到一对多的“班级教学”,是最典型的减小投入、增加产出的“教学有效性”。但仅仅这种简单的通过减少固定教学投入成本从而实现提高有效性的方法显得过于偏激。大量事实证明:在当前以网络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我们甚至愿意牺牲这种“班级教学”而强调“个别教学”,那么是不是不追求教学有效性呢?当然不是。因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再不需要从事简单的重复讲授活动,此时的“有效率”应该是“横向”意义上的相对概念,即与其他教学形式相比,通过某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使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大大缩短,从而增加单位时间内信息传递的容量。
(3)“有效”即“有效益”。当我们全面认识教学活动时,教学有效性还应包含教学活动的客观属性,即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具体说,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程度的评价。
2.网络教学有效性的一般价值观特征
一般意义上讲,网络教学有效性本质上也是一种价值属性,是对网络教学活动结果与社会和个人的需要是否相符及相符程度的高低进行价值判断,也就是说遵循网络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投入,实现特定教学目标,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其中,时间包括:制作网络教学平台的周期、达到网络教学目标的学生学习时间、教师用于网上学习指导的时间、师生等待服务器的响应时间等。人力包括:制作教学平台所消耗的人力、用于网络学习指导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包括:制作网络教学平台所需的经费投入、网络教学平台的维护经费、网络教学平台的升级开发经费、学习者支付的用于学习的网络流量费。网络教学有效性必须满足和实现“有效率”、“有效果”、和“有效益”。
二、网络教学有效性的特殊内涵
网络教学的特殊性就在于网络教学系统和实施过程中的教学媒体和教师发生了变化,其中“教学媒体”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通过校园网络、国家和地区教育专用网和lnternt网等形式,以网页发布、BBS论坛、BLOG网络日志、EMAIL邮件发送、QQ和MSN聊天等方法传递和呈现网络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是面对面的教师真实形象,也可以是虚拟世界中的教师形象。网络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即可以是同步形式,也可以是异步形式。
1. 师生参与网络教学资源的广度
它是评价网络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条件及实现网络教学过程的首要条件,表现网教师和学生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的可能性和普遍性。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1)教师和学习者对计算机基本操作的熟悉程度,这是开展网络教学的最基本条件;
(2)教师和学习者对网络教学形式的认可程度。人的主观意识决定人的实际行动,学习者主观上是否愿意接受网络教学形式,是否具有抵触情绪,将直接影响网络教学的实施;
(3)学习者自学能力的高低。学习者的学习自制力和自我学习能力是实施网络教学的制约因素;
(4)网络教学资源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的程度。如网络教学资源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界面的美观性,人机交互的简洁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