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文发表大学生幸福感调研

所属栏目:教育技术论文 发布日期:2014-12-12 14:41 热度: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SWB)主要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是反映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指标[1]。主观幸福感是一种态度,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基本成分[2]。

  【摘 要】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并归纳了当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得出结论。认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较高,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群体差异。目前,亟待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信心体验,也需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以提升大学生对于幸福标准的认知水平。

  【关键词】 教师论文发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认知水平,德州市

  我国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已有的研究成果涉及到不同年龄阶层的不同人群。大学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是我国未来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支柱力量,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随机抽取德州市两所高校的20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回收问卷200份,剔除无效问卷8份,获得有效问卷192份,有效率96%,其中男生85人,女生107人。

  2、研究工具及方法

  (1)人面量表:由Andrews FM. 和Withey SB.1976年编制,是一组不同表情的人脸图形,分别为“非常幸福、很幸福、比较幸福、一般、比较不幸、很痛苦、非常痛苦”,要求被试者对与自己总体生活感觉评价相一致的人面表情进行标记[3]。

  (2)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SWBS一CC):2003年邢占军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基础上进行编制。该量表采用六级记分的方法,包含20个项目,包括知足充裕体验、心理健康体验、社会信心体验、成长进步体验、目标价值体验、自我接受体验、身体健康体验、心态平衡体验、人际适应体验、家庭氛围体验10个维度[4]。

  (3)开放式问卷:包括2个题目:一是你认为幸福的标准是什么;二是你认为当前教育的哪些方面对你形成正确的幸福观具有积极作用。

  二、调查结果

  1、大多数大学生总体感觉是幸福的

  采用人面量表施测于全部被试者,从非常幸福到非常痛苦,选择非常幸福的大学生占14.58%,43.75%的大学生选择很幸福或非常幸福,83.85% 的大学生选择比较幸福及以上程度的幸福,仅有3.12%的大学生选择不幸或是痛苦,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总体感觉是幸福的,且部分大学生幸福体验程度较高。

  2、大学生社会信心体验显著偏低

  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得分情况与山东省城市居民常模进行比较,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总分(p <0.05),以及知足充裕体验、身体健康体验、心态平衡体验、人际适应体验四个维度(均为p <0.01),均显著高于山东省城市居民,但大学生社会信心体验显著低于山东省常模水平(p <0.001),应引起重视。

  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群体分布特点

  为了考察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分布特点,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体验和自我接受体验性别差异显著(p <0.05),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体验和自我接受体验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不同年级大学生目标价值体验差异显著(p<0.05),知足充裕体验接近显著水平(p=0.053)。事后进一步比较发现,一年级、四年级大学生目标价值体验显著高于二年级,一、四年级大学生的知足充裕体验均高于二、三年级。

  三、讨论

  1、总体来说,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

  本研究采用两个量表测量的结果均显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较高。究其原因,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受到父母的格外关注和照顾,生活需要能够得到较大程度地满足,没有额外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压力;虽然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大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但大部分大学生尚未直接面对就业压力。另一方面,相对来说大学生面临的人际环境更为直接单纯,人际体验总体是积极正向的,因此,大学生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这反映出大学生的身份价值和地位虽然较之以前有很大程度降低,但大学阶段仍然是个人人生中非常美好的一个时期。

  2、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群体差异

  调查显示,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体验和自我接受体验显著高于女大学生。男大学生一般精力充沛,性格开朗,心胸开阔,并且更加自信,能够积极应对遇到的各项困难和问题,更容易接受自己。女大学生倾向于多愁善感、性格忧郁,容易自卑,遇到困难习惯抱怨,更容易体验到压力。

  研究表明,大学生的目标价值体验和知足充裕体验不同年级之间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现象。多项研究表明,大学二年级是大学生精神状态从高亢到低落、从积极到消极的转折期,是应引起教师重点关注的时期[5-6]。一年级大学生刚刚升入大学,自豪感、新鲜感还未褪去,目标感较强,对未来充满期待,生活较为充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活的另一面逐渐显现出来,感觉到大学生活的空虚无聊,目标感和方向感愈来愈模糊。这时大学生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自己,加之缺乏及时正确的引导来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树立专业兴趣,会导致大学生接下来的大学生活无方向感和目标感,缺乏学习动力,严重影响大学整体的学习和生活质量。四年级大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和成长,对自己有了较为清晰、明确的认识和定位,对于自己当前所从事的学习和工作重新获得认可和满意,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恢复一定程度的自信和期待,自我价值体验重新提高。

  3、大学生的社会信心体验亟待增强

  调查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高于山东省城市居民,但社会信心体验显著低于山东省常模水平。社会信心体验,是指对社会发展所持有的信心程度,以及是否认为社会的发展趋势对人们有利[7]。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和谐、幸福社会的建设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我们取得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是不容质疑的。我国当前出现的许多矛盾和问题,是在人民群众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有了更高的发展需求的体现,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是我们党在十八大以后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大学生作为我国重要的人才资源,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更应该学会辩证全面地看待问题,正确认识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增强社会信心,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立志为建设和谐、幸福社会而努力奋斗。

  4、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开放性调查问卷显示,大学生对于幸福标准的认知评价中,家庭幸福在大学生的幸福观念中占有较大比重,但在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具有积极教育作用的内容方面,仅有1.36%的大学生选择了家庭教育。说明大学生正处于矛盾和过渡时期,他们一方面表现出对家庭较为严重的依赖心理,渴求家庭幸福,另一方面又非常渴望独立,极力要摆脱家庭的束缚,较少接受来自家庭方面的教育和影响。这与大学生所处的特定年龄和心理发展阶段有关,也与我国家庭教育的环境和习惯有关。

  【注 释】

  [1][4][7] 陈妹娟,周爱保.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3.214-217.

  [2] 汪向东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1999.66.

  [3] Andrews FM.Withey SB.Social indicators of well-being:American’s perception of life quality.New York:Plenum,1976.

  [5] 韦有华,汤盛钦.大学生应付活动的测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7.1.67-73.

文章标题:教师论文发表大学生幸福感调研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jishu/2428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