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大多数英语学习者从小学开始就正式学习英语,随后步入初中、高中、大学甚至研究生阶段,各级学校均为学生们开设了一定学时的英语课程。然而,外语教学水平、教学方法还是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很多学生经过九年甚至十二年的外语学习,大多数人听不懂、讲不出,难以与外国人直接交流,也不能较熟练地阅读外文原版书籍,这说明我国的外语教学效果不理想,还不能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做进一步探讨。
摘要:在汉语环境下学习英语,母语的影响是贯穿始终的。本文通过分析汉语环境下英语学习的特点,研究如何在汉语环境下学好英语。
关键词:教师论文发表,汉语环境,英语学习,特点,方法
一、汉语环境下英语学习的特点
1. 使用的局限性――教室英语
英语本来是一种交流的工具,而我国学生的英语应用绝大部分是在英语课上完成的。在英语课上使用英语和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英语是完全不同的。在这个阶段中,即便学生能够流畅地使用英语,但表达的范围却十分有限,用英语仅能表达会说的,而用汉语却能表达想说的。“仅能表达会说”这说明英语表达的“局限性”,而用本族语表达则有“无限性”这个特点。首先是心理因素不同,在英语课上,学生会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从而被动地使用语言。其次是课堂上使用的英语,目标明确,学生知道教师会问哪些问题,教师也会按照一定的教学内容使用语言,即便是所谓的free talk,知道彼此要干什么、说什么。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所谓的表演。在真正的语言环境中,以上所说的条件都不具备,这就造成了有些学生能在英语课上熟练地使用英语,在日常生活中却不能和外国人进行最基本的交流。原因就在于学生学习掌握的是“教室英语”。
2. 思维模式停留在从汉语翻译到英语的过程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提倡使用英语,尽量创设英语环境,比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大学英语课程的课堂教学更应该用英语来进行,在公开课上更是如此。但是只要一下英语课,一走出教室,学生之间交流用的就是汉语,甚至教师和学生的交流都是汉语,学生回到家里更是用汉语,甚至到了大学,情况也和中学差不多。用英语思维只是一个目标,而不是中国人学习英语的实际。中国学生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先有了中文句子(汉语思维)再用英语的形式把其表示出来,这样的表达程序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汉语的痕迹,进而出现了那么多的Chinglish。
3. 英汉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者长期以来在汉语环境中所积累的汉语文化是根深蒂固的,它会以顽强的方式影响英语学习。生活产生语言,语言体现文化。语言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语言习惯和礼会文化相辅相成。东西文化虽有相通之处,同时,也存在很多差异。因历史演变、地域风貌、礼会习俗、宗教信仰等不同,各自的思想观念、待人处事的方式亦有差异。这些差异反映在语言上便产生了语言表达方式的异同。例如,中文说倾盆大雨,而英语却用“to rain cats and dogs。”当表示“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时,我们可能会这样说:“He is the first person to eat the crab.”在汉语中我们这样说,英美人可能会感到很奇怪,其实在英文中如果想表达这个意思。另有说法,即:“the first person to try tomatoes。”所以,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以及社会文化知识,有助于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养成自然的英语思维习惯。
以上是中国学生在汉语环境下学习英语的特点,英语学习者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所进行的理性思考,如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整个接受过程,是以汉语为基础进行的。只有我们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高度重视汉语的影响和作用,克服语言障碍。
二、在汉语环境下学习英语的方法
1. 自创英语氛围,培养英语思维习惯
训练听说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任务和重要目标。尽管是在汉语环境下学习英语,但我们也要学会营造英语氛围,逐渐培养听说习惯。英语氛围的营造要从头开始,不能因为学生没学过多少英语,怕学生听不懂英语,教师就不说英语,不营造英语氛围。只有师生通过听说英语营造英语氛围,才能给学生创造听说英语的机会,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听、说英语的良好习惯,才能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才能激发学生对英语的热情和兴趣。另外,学生应自主学习,参与各种课外交际活动,将英语学习的氛围扩展到课外生活中。如:听英语广播、讲座、报告,观看英语电影,阅读英文报刊、小说;组织英语演讲讨论、编排英语话剧、组织表演等活动。
英语思维既包括用英文进行抽象、概括、分析、判断、综合、推理的能力,也包括用英文遣词造句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英语思维。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正确认识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英语思维方式的培养应该从模仿开始。心理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从听开始的,当一个婴儿开始学习说话时,完全是从模仿父母的声音开始的。声音是个人语言系统的基石,口语学习的关键是要精听并模仿地道的英语。精听主要分三步走:首先,在不要看原稿的情况下,努力去听,直到我们自认为都听清楚了之后再看着听力稿听,随后检查自己没听出来的部分,最后再脱稿听。隔段时间要反复听,做到模仿得惟妙惟肖之后,可以进入下篇课文,几个月之后,你会发现你的英语发音和听力会有明显的进步。 还有泛听,听歌、听电影对白、听英语新闻,只管去听,起初听不懂也没关系,没事的时候就听,关键是创造一种语言环境,过段时间肯定会有效果。再者,就是大量阅读,最初要多读英美原汁原味的简易读物,试着把自己所读过的章节或刚刚读过的小故事用英语复述出来,这是个提高英语思维的重要过程。读通、读顺、读得有感觉是提高口语表达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读熟了,在写作说话时就要注意运用,开始可以照搬,到后来就要学会变化。有人曾经说过,学习语言的最好方法就是学了某个表达法后,当天至少用三次,用多了也就不会忘记了,当你有感觉了,下次遇到那样的环境就可以脱口而出。 大声朗读英语和背诵也是培养英语语感的(下转第30页)(上接第27页)好方法。人常说熟读百遍,其意自现。生活用语很多是固定的句型或说法,对口语句型掌握熟练的人,口语交流的基本障碍就会被扫除。多多练习,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
再者,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要尽早地使用英语释义的词典,至少也要使用英汉双解词典。实践证明,勤查英语释义的英文词典,不仅有助于学习者掌握确切的词义,而且通过这种训练,对加强语感有很重要的意义。
2. 注意汉语语音、语调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及汉语对英语学习语法的影响
比如说persuade,中国人是把这个词先分解成一个一个单音,然后再合成一个词persuade,而英语国家人士则根本没有这样的分解过程。在语调方而,英语里没有汉语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概念,主要靠重音来体现词的语调变化。英语国家人士认为语音语调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是共生共存,浑然一体的东西,而学英语的中国人则被重音的位置搞得晕头转向。我们要充分利用汉语的正面影响,尽量避免汉语的负面影响。
3. 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任何语言的应用是在特有的语言系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人文地理环境中进行的,不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就难以有效地完成跨文化交际。为了避免用汉语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去理解英语,尤其要注意英汉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对于真正成功的语言学习者而言,学习者的双文化功底甚至比双语言功底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起作用的文化语境中才富有意义。思维和语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思维的方式决定着语言的表达方式。
综上所述,在汉语环境下学习英语,母语的影响是贯穿始终的。这就要求我们应当对学生在教室以外的英语学习给予更多的关注,关注学生的课外活动,关注学生的课外作业,关注学生学习使用英语的整个过程,而不是仅仅关注英语课堂。有一个口号叫做“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这对英语学习来说是片面的,学习英语应当是“向英语学习的全程要质量”,这样才更有把握,更靠得住。英语学习就好比一场围攻战,被围攻的是你脑子里的母语,攻打这个堡垒的是英语大军。所以,我们一定要下定决心,扎扎实实打好围攻母语堡垒这场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