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当前师生关系之间存在着师生之间不平等,师生关系疏远和重知识传授,轻情感交流的问题。而生命哲学视角下的师生关系要求师生之间要尊重生命的平等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和生命的完整性。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人为本,师生共同发展;换位思考,师生之间彼此理解;因材施教,彰显生命个性;尊重生命,营造民主课堂。
关键词 基础教育课程论文,生命哲学,师生关系,构建
1.1师生之间不平等,师生关系疏远
受我国几千年的教育思想影响,一些传统的师生观念如“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仍根深蒂固。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总是喜欢板着面孔,不苟言笑,让学生敬而远之来凸显自身的师道尊严。学生众多,教育任务翻倍,于是对于有些教师来说教育的目标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关注学生的成长。教学上的机械灌输,管理上的缺乏弹性,导致师生关系长期处于管理方式跟不上当代学生的特点,很难做到因时制宜,其结果就是造成学生对学校管理的抵触情绪,进而导致与教师之间关系的紧张。很多教师习惯以“过来人”的身份去看待现在的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有一种心理上的抵触,逐渐形成师生之间的相互冷漠。
1.2重知识传授,轻情感交流
古往今来师生之间强调的是一种师道尊严。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知识的容器,两者之间的关系因知识的传授而存在。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和教师紧紧围绕高考转,强调的是知识的接受,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兴趣,更不把学生看做是一个自我实现的人。2001年我国实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兴趣,而效果并不明显。多数教师害怕情感目标的达成会影响知识目标的达成度,认为情感目标会冲击知识目标的地位。教师和学生之间强调的还是知识的传授,忽视情感的交流,师生之间是一种不和谐的关系。教育中,师生关系一度异化为知识传承的手段,人性被淹没。
2生命哲学视角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
2.1师生之间生命的平等性
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是一种“我与你”的关系,我并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把你当作物来对待,而是把你当作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平等的伙伴来对待。教师拥有知识,但在互联网时代,学生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到各种知识,学生在某些方面也可以是教师。教师和学生只有在生命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才能达到真正的对话,这是在没有话语权没有控制权,双方在一个平等的平台进行交流。交流的过程是一种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对话,彼此敞开胸怀,双方自由交流,对话的双方都是主体,双方探索真理,而不是去信奉某一个真理。
2.2师生之间生命的独特性
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每个生命的存在而精彩。对每一个人来说,生命就在他的活动、他的态度、他对人与事的认识、他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中表现出的他的独具的特征。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风格、管理方式,这正是他们独具魅力的所在。每个学生由于生长环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具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各方面展现出自己的特点,在人生道路的成长中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优点,用学生的优点和兴趣爱好来带动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而不是紧紧揪住学生的缺点不放。学生作为独特的个体,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优势,从而实现生命的公平发展。
2.3师生之间生命的完整性
教师和学生之间除了进行知识上的交流,还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而且还有性格、气质、兴趣的彼此容纳和迁移。以往师生之间重视的是知识之间的交流,轻视情感之间的交流,造成了一系列问题。师生之间为了形成一个良好的关系,就要彼此尊重生命的完整性,使师生之间在知情意行各方面达到充分的交流,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灵的沟通,达到一种默契的交流。在遇到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时,只需要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双方就能够明白,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3生命哲学视角下师生关系的建构
3.1以人为本,师生共同发展
没有教师和学生的存在,师生关系就不复存在,所以这里的人不仅指学生,也指教师。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承认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除了认知能力之外,还具有兴趣、个性和主体性,因此教师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相信学生具有自我实现的能力;另外要发挥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学强调的是引导,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 而不要强硬地灌输造成学生的反感。教学中教师要把握生命活动的某一个瞬间或偶然,用心、用情和用经验感悟生命,惟其如此,才是对学生本质上的尊重和呵护,才能达到对生命的滋养与提升。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了发挥,教师教得快乐,学生学得快乐,师生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关系,彼此促进,共同发展,生命的尊严得到彰显。
3.2换位思考,师生彼此理解
无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都要靠理解去实现。我们都听说过三毛和席慕容的故事,三毛是不幸的,她遇到的是一位只重成绩而忽视人格的具有强权意识的老师。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给三毛致命的打击,让她走不出 人生的阴影;而席慕容是幸运的,她的老师没有因为她在数学方面的不足而全盘否定她,在不动声色中放了她一马,让她在别的领域振翅高飞。人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欣赏应成为为人师者的一种美德。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考虑问题。学生也要从教师的角度考虑他们的做法,体会他们的良苦用心,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生命的个性才能得到发挥,生命的潜能才能得到开发。
3.3因材施教,彰显生命个性
教学不能事先设定某种目的,不能按某种固定的方式进行,因为心理的成长具有许多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教师事先无法预知的,因此也无法做出准确安排。每一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过程不是灌输的过程,而是彰显生命个性的过程。每一个生命体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要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成为学生个性的发现者,而不是个性的压抑者,使学生在教师的赏识下获得健康的发展。同时教师的教学风格也可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得到彰显,凸显自己的教学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彰显的不仅是学生的个性,也是教师的个性,达到一种学生热爱学习,教师热爱教学的效果。使教学过程中成为一个彰显生命,彰显个性的过程,使彼此体验到生命的活力。
3.4尊重生命,营造民主课堂
构建生命视野下的师生关系,必须创设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环境。课堂是师生之间交往的重要场所,课堂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师生交往的质量。一种民主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往,学生敢于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不会把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对与错上,教师也能够很容易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一种师生互动的课堂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点和兴趣出发,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和对话。当学生的回答错误时,教师不应该打断学生的话语,而是允许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答案的对与错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师生之间交流的过程,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放下自身的权威,与学生之间平等的交流。总之,民主的课堂环境和氛围是师生之间良好交往的外在保障,为了达到这种课堂氛围,师生之间应该互相尊重生命。
参考文献
[1] 祁伟.生命视野下的师生关系及其建构[J].教育探索,2009(9).
[2] 毛少华.谈生命美学视域下的师生关系[J].教育探索,2012(11).
[3] 邵小佩,杨晓萍.从柏格森生命哲学思想管窥当前幼儿园教学[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5).
[4] 燕良轼.论生命视野下的师生关系[J].教师教育研究,2006(18).
[5] 马丁・布伯.我与你[M].陈维纲,译.三联书店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