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为何要增强对乡村教育

所属栏目:教育技术论文 发布日期:2014-04-11 15:05 热度:

  论文导读:农业产业化水平只有在农民整体素质提高之后,才能出现质的提升,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重庆地区农村人口众多,农业产业是该地区的主要产业之一,加强农民教育是优化调整重庆地区经济结构的现实需要。就重庆农村地区来讲,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水平与其接受教育的年限成正比,农村劳动力的收入则可以体现出当地经济发展。

  关键词:数据分析,职业教育

  1.农村教育资源缺乏重庆市农村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教育资源严重不足。重庆地区的农村教育资源,无论在硬件设施还是在软件设施方面都处于比较缺乏的状态。我国“重城市、轻乡村”的教育资源分配,导致农村地区居民接受教育的机会小,教育质量低下。据统计,2010年重庆地区初中和小学的生均经费分别为2915和2830元,而农村地区仅为1574和1421元。另外,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为当地农民集资修建,农村教师待遇也往往远低于其他行业从业人员,这使得教育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高收费和乱收费现象,而这一现象促使了一些农村子女辍学务农。

  2.农村人才外流严重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使得农村和城市间的交流和沟通困难,与外界联系少,也使得农村教育极度封闭[1]。重庆地区农村科技队伍不稳定,农村经济较落后,致使青年农民普遍选择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流动性很大。据国家统计局重庆地区调查组的统计数据,2001年重庆地区外出务工的农民为120万人,截至2010年上升至780万人[2]。农村留守的农民大都未受过职业技术教育,这就导致农村地区从业人员的平均科技素质进一步降低,无法实现科学种田,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得到提升。

  3.农民教育观念落后重庆地区农村仍沿袭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小农经济意识,受农耕文化的影响较深,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保守性和自满性。这种文化心理定势影响着重庆地区村民的思想,农民往往创新不足,保守有余,利益表达能力和政治生活参与能力缺乏。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尚不健全,一些农村地区仍存在“养儿防老”的观念,这对农民的教育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加剧了“读书无用论”在农村的蔓延。3重庆农民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4.对农村发展和农业科技转化的影响重庆地区相对较低的农民教育程度,对当地农业科技的转换造成了负面影响,从而减弱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据笔者的调查,目前重庆地区农村存在“三少四低”现象,即高科技人员少,懂技术会管理的人员少,专业技术人员少;农民素质低,高科技产值低,科技含量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由于留守在农村的务工人员缺乏必要的科学常识,导致科技成果的吸收转化受到严重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缓慢。因此,重庆地区要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就应该进行全局性的思考与筹划,将当地农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作为一个战略问题。

  5.对优化农村产业结构造成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自然资源和人的体力劳动已经不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必须提高体力劳动者的智力水平,形成优化的人力资本,以代替其他生产要素。如,对农业科学研究、推广和对农民的教育,能够取代土地的部分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因此,需要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人员。初中及以下受教育水平的劳动者是重庆市乡村从业人员的主体,整体偏低的农业劳动力素质对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成为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只有引进和留住较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才能不断进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实现农业经济的良性循环。

  重庆农民教育与经济增长模型分析

  1.数据来源和模型假设

  2.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重庆市万州区农业局的抽样调查数据。该抽样调查以农户为单位,对农村发展的20余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笔者从中选取了30户农户的收入与教育类数据进行研究。

  3.模型假设。假设重庆地区农村人力资源的收入与受教育程度高度相关。引入明瑟模型。通过初步分析抽取的数据,认为农村教育水平对农户收入具备边际递增的作用。因此,构建以下的模型表达式:y=a+b×edu+c×edu∧2+ε其中,y为重庆地区农户人均全年总收入,edu为农户人均受教育年限,a,b,c为待定系数,ε为随机误差项。以Eviews软件对以上模型进行计算与验证,将模型的T值、R值作为主要统计指标。

  3.1模型的计算与分析

  3.1.1模型的计算结果。结合以上模型,用Eviews进行分析数据之后,得到输出结果。然后将其以明瑟模型形式表示为:Y=-534.7856×EDU+99.8287×EDU∧2+3105.5420T值-4.5611.199.57其中,R2=0.9643,F=364.5830。

  3.1.2模型分析和结论。由R2=0.9643得到了理想的模型拟合结果。t1=-4.56,t2=11.18,t3=9.58。当以α=0.05作为显著性水平时,可得t0.025(27)=2.162,小于t1,t2,t3的绝对值,因此可判定eduedu和edu∧2以及常数项在模型中的作用显著。结合带入具体数据的模型,可以得出结论: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在不受教育的情况下,收入预期为3105.54,当其选择接受教育时,最初的收入反而随着教育投入而呈下降趋势,受教育年限超过2.7年后,收入与教育才成正比。这说明最初始的教育与收入之间关系不大,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增加,收入随之增加,即村民的教育呈现边际报酬递增的效应。

  4.将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支出决策权从地方政府收回,由上级政府直接安排,从而更加有效地改善教育设施,稳定教师队伍。另外,还应在教育投资集中管理的前提下,规定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资金的最低标准,使农村办学条件得到改善。

  4.1改革现行的财税政策。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受限的关键因素就是教育经费短缺,而教育资金筹集目前已经下放到基层,使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形成政困难。因此,必须增加国家对农村教育的直接投入,保证教育经费按时到位,增加农村教育投资。5.2发展农村各类教育5.2.1继续加强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普及。以义务教育为基础,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实现农村人口负担向人力资源优势的转化。结合农村的实际需求,在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的前提下,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全方位参与办学,提高农村教育普及率。

  4.2发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劳动技能。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村需要大批专业人才的加入。因此,应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为农民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技术培训,真正实现教育面向农村,教育服务群众的宗旨。

  4.3建立高素质的农民队伍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才和科学技术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要素。因此,应建立高素质的农民队伍[3]。①农民致富带头人。具有较高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带动当地农民致富。②农业技能型人才。具有各种专业技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③农村实用人才。掌握种植、养殖、加工等实用技术。④农民经纪人。实现重庆地区农业产业化,促进农副产品转化增值,使农民、农业走向市场。6结语农村教育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推进渐渐被关注,只有在农村教育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才能实现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探讨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教育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笔者以重庆地区为例,探讨教育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重庆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发展农村教育的新模式,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

文章标题:论为何要增强对乡村教育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jishu/2045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