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民办学校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初探

所属栏目:教育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12 13:20 热度:

  [摘要]在现有高等教育体制下民办高校培养创新人才方面不能照搬公办学校的模式。当今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旋律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是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竞争,而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创新能力。因此,民办高校在培养人才上要把创新能力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注意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情感和人格,创新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实现力,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适应时代的要求,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就应从树立创新观念、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管理制度、加强实践环节等方面入手,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通过对民办高校学生有关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问卷调查,分析现状,找出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教育;培养;途径与对策;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那么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信息时代对人才的普遍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不仅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成果,也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的进一步提升,因为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国民序列教育。为此,了解我国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际状况,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对公办院校创新能力的研究较多,但是,对民办高校创新教学的研究少的可怜,更何况谈得上对创新能力的研究。作为民办高校应进一步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教育理论,同时必须紧密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初步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民办高校的创新教育道路,培养出大批创新技能型的实用人才,这才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条捷径之路。
  一、创新能力的内涵
  作为一个民办教育工作者,在研究如何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之前,首先应对创新能力的内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在准确理解与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做好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所谓创新能力就是指怀疑、批判和调查的能力,是指研究者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的能力。它主要由以下五个方面:创新意识、创新基础、创新智能(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等)、创新方法和创新环境相互整合而成。还涉及到一个人的多种能力,如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吸收知识能力、获得信息能力等,是一个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民办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时应注意对组成创新能力的各种相关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分析
  当前,我国大学生特别是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对创新能力重视不够。通过对郑州科技学院等5所民办院校的理工类、文法类、经济类、艺术类学生进行调查,这次调查采取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调查在2008年3月份进行。调查对象为的理工类、文法类、经济类、艺术类学生,一、二年级专科生(约220人左右)。调查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215份,有效率为97.72%,其中参加问卷调查的男生140人,女生80人,男女比例接近2:1;。本次调查设计了31个题目,得出270多个统计相关数据,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一。
  表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项目 性别 类别 年级
   男 女 理工类 经济类 文法类 艺术类 一年级 二年级 
  人数 140 80 80 60 50 30 100 120 
  % 63.63 36.36 36.36 27.3 22.72 13.63 45.45 54.54 
  
  (一)、学生对自己创新思维和能力教育的评价及相关因素的看法。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认为自己经常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占25%,有时参加的占43%,没有参加的占32%。
  在回答你是否把创新灵感和项目付诸于实践行动时,有23%的同学回答经常付诸行动,有64%同学有时付诸行动,有13%的同学没有付诸行动。主要影响因素有3%的同学不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有32%的同学较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有65%的同学平时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
  在回答你对自己创新思维能力的总体评价上,有23%的同学回答好,有27%的同学回答较好,有50%的同学回答一般。
  在回答创新素质教育时,有29%的同学了解较深,有64%的同学了解一般,有7%的同学不了解。主要影响因素是目前素质教育没有完全取代应试教育。
  在回答你认为学校开设一门培养创新课程的必要性时,有78%的同学认为很有必要,有12%的同学认为一般,有10%的同学认为没必要。
  在回答你认为目前所开设的实训课对学生创新能力是否有帮助时,认为很有帮助的为56.63%,有帮助的为26.3%,帮助不大的为17.07%。
  在回答你认为老师的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否有帮助时,有30.36%学生回答有点帮助,有9.94%回答没有帮助,持肯定回答的学生有59.7%。出现此情况的是老师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回答你所在的系对创新能力培养重视度上时,有50%的回答系里重视提供了良好的创新信息环境,有27%的回答系里有时为学生提供,仅有23%的回答系里没有提供。
  在对我校的课程设置是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时:有22%的学生认为紧密结合,有52%的学生认为一般;有26%的学生认为没有;
  你认为目前教学管理制度能否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目的这一问题,有59%的学生回答可能性较大,回答不可能的占19%,回答一定能的占22%。
  在回答你认为学生创新能力在实际能力中占多大比例为好时,有10%的学生回答占0-30%,有45%的学生回答占30%-60%,有45%的学生回答占60%-90%。
  (二)、在学习内容上为了未来就业是否把创新能力纳入教育等问题的看法。
  学生中有54%回答赞成,有27%回答不清楚,有19%回答不赞成。造成这样的影响因素除了社会和学校外还有家庭因素。在回答家庭环境对学生创新能力是否有关系时,有57%的回答有关系,有30%的回答有点关系,有13%的回答没有关系
  在回答你的学习目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时,有24.6%的认为是挣更多的钱,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有50.5%的认为是掌握一技之长;仅有24.9%的选择奉献社会、报效祖国。这说明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有异化需要正确引导。
  三、通过以上调查分析,使得我们值得注意与探讨的问题。
  通过对理工类、经济类、文法类、艺术类学生问卷调查统计资料的分析,发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如下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我们的创新教育是否存在薄弱环节。首先是教师的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性到底如何?为何仅有59.7%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是我们的课程设置是否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紧密结合时,为何仅有22%的学生认为所设的课程紧密结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再者开设的实训课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何仅有56.63%的学生持肯定态度。
  2、我们目前的教育管理制度是否适应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何仅有22%的持肯定的回答的态度。
  3、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应如何结合创新教育开设一门创新能力课,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为将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4、要搞好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是否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和国情等素质教育,进一步解决好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和爱好等问题。
  四、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教育的措施、途径与对策。
  从调查问卷的统计资料分析,学生对目前所实行的创新教育和能力的培养尚不完全满意。我们必须加强创新能力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创新型和技能型相结合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今科技时代的需要。
  (一)、措施
  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一批理论水平高,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教育理念的教师。
  教师对教学的投入多少、水平高低以及自身的创新意识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和引进高水平的教师。首先,要努力提高教师创新教育的素质,大力倡导教师发扬创新精神,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掌握科学的创新思维和方法,不断改进并充实自己;其次,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引进问题教学法、局部教学法、智力激励教学法、发展问题教学法等等,重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让学生的潜能得到释放,培养学生的独立见解和开拓精神;第三,要加强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教师的基本职责是在传授知识、解答疑难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智力和人格,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把育人寓于教学的始终。
  2、加强理工类、艺术类学生实习实训建设,同时加强经济类、文法类的社会实践训练。
  首先要加大实验硬件建设的投入,进一步改善实训教学硬件设施,努力创造条件,增强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爱好。其次,理工类学生在课内所做实训的时数及项目相对还比较少,而且局部受到实训条件的限制,因此,有计划地开放实训室,让学生选择感兴趣课题,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整个实验,促进学生实训能力。另外,要加强经济类、文法类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这样才能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加强课程体系的改革。
  (1)要面向未来构建符合时展的课程体系。民办高校要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竞争力的技能型人才,必需灵活改革课程体系,对不适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必须尽快调整,努力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体系。
  (2)更新教材的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得知,目前各类专业所开设的某些课程内容不适合学生的需求,有的已经过时,陈旧的知识妨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形成,因此要把不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淘汰出去,把具有当代科技的新成就、新技术引进课堂,引进到实训教学中。。
  4、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调整,切实做好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公办高校目前还存在着原先教育体制下的弊端,束缚了高校办学和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缺乏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作为民办高校不能照搬公办高校的模式,应灵活地走一条适合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教育道路。首先,加大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使教学体制有利于教师教学创新性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1)要改革现有管理制度中不合理的内容,包括广大民办教育工作者。虽然国家重视民办教育,出台了民办教育促进法,但是目前政策落实还不足,比如民办高校教师的待遇不如公办学校的教师,特别是在人事上,学术交流上。而对教师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激发与提高,直接影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创新型教师的教育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2)引进现代教学管理的创新理念,此理念要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跟上时代的前进的进步。
  其次,建立适应学生成才创新特点的教学管理。创新意识教育很大程度上要给学生提供有利于个性发展的空间。在教学理念上,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结合“德才兼备”人才的要求,培养复合型重技能的人才;在教学方式上,采取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手段。
  第三,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教学理念。为此,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进一步明确学生是创新教育的主体。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创新型技能型人才服务,要鼓励学生敢想,敢干,敢于开拓前人未涉足的领域。
  5、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各方面的正确引导,端正学生学习目的、动机和态度。
  从调查统计数据来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薄弱环节,这间接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大学生自身的学识、能力、品德等还欠缺,对自己将来能干什么还很模糊,甚至没有目标;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热爱、没有形成奉献科学的敬业精神。以上几个方面反映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树立为人民服务,报效祖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而激发大学生奋发成才、开拓创新,以高水平的创新能力去造就一番人生事业。
  (1)从思想上端正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热情。从调查统计数据中看出,学生价值观趋向异化,偏重于个人发展与物质需求。竟有79.25%的学生是为了挣更多的钱和掌握一技之长而学习。在德育上,如何更有效地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与集体主义教育还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2)加强专业技能教育,通过多种渠道与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似懂非懂,特别有些学生看到当前某行业不景气,就业前景不太乐观,激发不起求知欲望。加强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应有效结合教学手段,如教师课程负责制等,通过让学生参与讨论、科研,引导学生做课题等方式,在实践中加强对专业的认识,更广泛地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和现状,开阔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3)强化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中科院院士唐明述教授指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决不给学生‘完整’、‘到顶’的概念,着重启发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创新的能动性。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有句名言“演死练活”,“牢固”和“扎实”了基本功,才能展示与拓宽创新思维空间。
  (二)途径与对策
  结合多年对民办高校教学和学生管理并根据对大学生自身特点的研究。我认为:当前民办院校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潜能,只要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他们的创新能力会不断开发,不断提高。针对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
  1、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创新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具体化,是以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基本价值取向。我认为:作为培养创新人才重要基地之一的民办高校,教师应构建创新教育理念,正确引导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以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为核心目标,将创新教育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和实验实践环节中。为此,教师在教育理念上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创新为主的教育方式。二是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互动中,培养其良好的创新心理素质。三是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思想、思维、开拓能力和引导能力。
  2、培养一支具有创新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导,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必须有一支创新型师资队伍。首先,教师保持思想观念上的超前性,不断提高创新教育的自觉性,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要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强创新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最后,教师要有勇气接受大学生挑战,能以自身超前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去感染和引导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营造以大学生为中心的富有感染力的课堂及实习实践训练,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灵感。
  3、建立一套高效、科学的评价机制。民办高校不能沿用公办高校的那种评价机制,作为民办高校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实行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重点测试学生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和综合素质,以促进大学生主动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改变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评价学生学习与教学质量的观念,构建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激励机制。如:对在创新方面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与奖励,并作为选拔优秀生和颁发助奖学金的重要依据。对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创新成果的学生,以及在校内外创新实践活动做出成绩的学生,可申请免修相关的课程。
  4、营造培养创新能力教育的新型校园环境。学生参加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主要来源于学生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为此,首先要不断拓宽培养的渠道和载体,积极营造创新的氛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大学一年级是关键的一年,要打好基础,教育者在考虑培养目标时,不能单纯把受教育者简单地视为“教育对象”,而应当把受教育者当作发展主体,视为中心。要精心设计,着力构建一种适合大学生成才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多层次教学和开展各种社团活动,特别是建立专业性的社团,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兴趣,在有利的整体环境熏陶下,让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使学生在活动中长见识、增才干,在活动中受益和增强创新意识。
  5、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创新的灵感大部分来源于现实生活。现实生活是创新最好的材料,当代大学生大多是温室生长的花朵,很少参与社会实践,导致动手能力较差,实践能力弱,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有一大批自主产品问世,真正掌握自主创新技术,这些不是纸上谈兵能够获得的,而是需要学生放开双手,进行实地研究与调查,掌握相应的资料方可实现。因此,参与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特别要主动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呼唤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人才,民办高校也同样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重任,改变教育观念,注重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当代大学生是时代赋予了民办高校的历史使命之一,我们要奋起努力,开拓进取,坚持创新教育,为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奋斗。
  
  【参考文献】
  [1]徐光春.深入落实科学发展,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CD』2007-11-02
  [2]杨新春..许珂敬论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建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3).
  [3]宋孝忠.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高等工程教育理应关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2).
  [4]高校增设“研究与创新”类型课程的建议[EB/OL].[2006-06-23]//http://www.moe.edu.cn
  [5]钟秀芬,任良玉,杨式耕.农林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4.

文章标题:提高民办学校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初探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jiaoyuxue/29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