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所属栏目:教育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0-07-15 15:27 热度: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力的强弱越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教学建议中,对写作教学的要求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这一段教学建议,对写作教学的重要意义、训练目的和表达的要求都做出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阐述,应该成为我们进行写作训练的指导方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这些要求去规范我们的教学行为。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们做到“易于动笔”和“乐于表达”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这是一个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根本问题。其中,情境教学,是作文教学的最基本的规律。为了给学生创设情境,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一、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

  现在的学生生活基本上是“两点一线”式的,步入初三的学生甚至连看电视的权利也被剥夺了,这就使学生的信息领域越来越窄,使他们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为了解决这个“源泉枯竭”的问题,我试行了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教学的策略。

  1、随时向学生介绍报刊杂志上的文章,以增加信息来源。

  2、随时向学生通报广播电视中的重要信息,让学生的心灵和着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

  3、利用空闲的自习课和学生聊天,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通过实践,我感觉到学生们对聊天课是十分欢迎的,他们在这样的课堂中,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在对广泛的问题的探讨中,不仅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培养和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对热点、焦点问题的探讨中使他们明确了作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所肩负的责任,培养了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为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文是人的行为,这种行为与人的思想紧密相关,思想深刻了,写作能力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二、把学生引入现实生活。

  学生作文犯愁的原因很多,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是最重要的原因,这和现在的学校生活枯燥乏味有关,也和学生接触社会生活渠道不畅有关。要解决这个困扰学生写作源泉的问题,我还试行了下面的做法。

  1、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进行所见所闻的信息交流。

  课前两分钟微不足道,但积沙成塔、集腋成裘,长期坚持下来时间还是很可观的。由于我们的班容量较小,每个月就可以轮一次,一个学期每人至少可以轮到5次的训练机会。开设的栏目有:叙述事情、实话实说、观察与思考、书海泛舟、开心辞典等,有的可以提前准备,有的是临场发挥。由于学生们的经历不同,思维方式也各不相同,他们在这两分钟内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无疑也同时间接地扩大了其他学生的生活领域,并且还训练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收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现在我们的一般学生都能做到围绕话题作三分钟发言,有效地促进了写作水平的提高。

  2、走向社会,学会观察。

  学生不会观察,关键是他们没有观察的机会,我们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接触社会,这也是拓宽学生生活领域的途径之一。比如,在学完《挥手之间》一文后,需要对学生进行场面描写的训练,如果让学生憋在教室里写,那是无法写好的。当时正值学校附近公路扩展拆迁之际,于是我们就领着学生去实地观察,回来后再写作文。通过这次观察,学生们获得了许多第一手资料,有的从不同角度写了很有创意的4篇作文。事实证明,只要能把学生的生活领域向社会开放,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提高。

  3、利用参与各项活动的机会,积累写作素材。

  我们始终把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当作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每次活动后,我们都要求学生抓住活动中的某一侧面,或记叙,或描写,或议论,或抒情,不仅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还培养了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作文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学生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丰富的想象,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只有使学生体验到生活的情趣,他们才会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三、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为写作创设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其中的“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寻找能够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切入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课文中留有一定的“空白”,如果充分利用这些“空白”,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这一定会为学生提供一个开发创造潜能的机会。

  如《君子于役》这首诗,写了一位农村妇女对在外服役的丈夫的思念。而这位丈夫是怎么走的?这位妇女在思念丈夫的时候,内心活动又是怎样的?他的丈夫还会不会回来?会以怎样的面貌回来?这些问题,无疑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利用这些空间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深厚感情。其中有一个学生写到:

  “荒凉、破败、萧索的山村,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伸向远方,在路旁的高坡上,一位面容清秀、满脸悲伤的年轻女子,正在长时间地伫立着,她的双眼噙满了泪花,久久地凝视着远方……天边一轮红日慢慢隐入了苍茫之中。暮霭沉沉,山路上流动着归家的牛羊;炊烟袅袅,成群的鸡鸭已回到他们温暖的巢穴。——看到这些,这位女子无声地抽泣着——那还是一个月前,新婚不久的丈夫被奴隶主强拉去到很远的地方去服役,这些天来,她孑然一身,与孤灯相伴,终日以泪洗面……撕心裂肺的思念,何时得相聚?相濡以沫的夫君何时是归期?亲爱的夫君呀,你在哪里?问苍天,苍天垂泪;问大地,大地无语。我唯有肝肠寸断,在这崎岖的山路旁,抛洒下这心酸的千行泪滴……”

  当读到这里时,学生们已然是泪光闪闪了。然后教师再问:“这位妇女仅仅是在思念丈夫吗?”这时学生们不约而同地说:“不是!这是对残酷的奴隶社会的血泪控诉,是对自由美满生活的渴望与呼唤,这是对悲惨命运的抗争与呐喊!”在这种情况下,再来让学生朗诵诗歌怎么会读不出感情呢?

  其实,只要我们把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激发想象能力的“空白”比比皆是。如“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可以想象陆游梦中的情景。无名战士牺牲在卢进勇的怀中,可以想象卢进勇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小桔灯》中可以想象王春林的不屈斗争。“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只留马行处”,可以想象作者的惆怅心情……

  这些训练,不仅使写作训练与语文教学找到了结合点,更重要的是也为阅读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实践证明,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需要,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因此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使命感的教师,都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坚持创新,努力探寻出一条适应培养未来人才需要的作文教学的崭新途径。

文章标题: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jiaoyuxue/2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