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论文范文正确认识哲学家的语言隐喻

所属栏目:教育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4-04-16 14:20 热度:

  论文导读:原子命题摹画原子事实。在维特根斯坦看来,世界是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它是事实的总和,而不是事物的总和。语言与世界之间存在着严格的对应关系,事实对应于命题;基本事实对应于基本命题;对象对应于名字。但虽然语言和世界有相同的逻辑构成,它们毕竟不是一个东西。语言如何表述世界的一个事实,换言之,语言为什么能描写(说)世界,这是早期维特根斯坦要解决的问题,他通过他的图像论来回答这个问题。本文选自《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是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与语言研究的重要学术刊物,也是语言学中文核心期刊。现任主编为曹志耘教授,副主编为施春宏教授。

  三十多年来,本着务实、创新的精神,《语言教学与研究》在推动语言理论研究、交流汉语教学经验、培养学术队伍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深受专家的好评和读者的喜爱,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据最新发布的北京大学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语言教学与研究》杂志在同类核心期刊中名列第三(未计翻译类杂志)。据最新发布的清华大学编《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8版)》,《语言教学与研究》杂志的“影响因子”为0.944,在语言文字类期刊中列第二位。影响因子越大,期刊整体的学术影响力也越大。在“Web即年下载率”方面,《语言教学与研究》杂志为44.7,在语言文字类期刊中列第一位。据中国知网“中国引文数据库”,《语言教学与研究》的“总被引频次”为15816次,近十年(1999-2008年)的“H指数”为35,这两项重要指标在语言文字类期刊中均列第一位。“H指数”指至少有H篇论文的被引频次不低于H次。

  2009年7月9-10日,“语言教学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30周年庆典”在北京西郊宾馆举行。本次会议和庆典活动由北京语言大学主办,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承办,会议代表和庆典嘉宾共80余人,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门和大陆各地,收到论文59篇。各位领导和嘉宾代表对《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30年来为我国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

  关键词:图像论语言,语言教学与研究

  维特根斯坦隐喻性语言哲学观

  原子命题摹画原子事实。在维特根斯坦看来,世界是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它是事实的总和,而不是事物的总和。语言与世界之间存在着严格的对应关系,事实对应于命题;基本事实对应于基本命题;对象对应于名字。但虽然语言和世界有相同的逻辑构成,它们毕竟不是一个东西。语言如何表述世界的一个事实,换言之,语言为什么能描写(说)世界,这是早期维特根斯坦要解决的问题,他通过他的图像论来回答这个问题。图像论,就是语言是实在的一个图像。命题意义的图像论是《逻辑哲学论》中的命题学说的核心内容。维特根斯坦认为,命题是实在的图像;命题是事态的逻辑图像;命题是对基本事实的描述。但无论是命题还是图像,归根结底是思想在起作用,“事实的逻辑图像就是思想,”是思想使命题符号能够描画事实。命题符号后面是思想活动,思想活动是在心灵内对事实进行描画,然后由有形的语言表达出来。维特根斯坦认为,一个命题的逻辑形式表示一种结构,它使该命题具有意义。但是,这个结构是什么,却不是用语言来表达的。这就是所谓能显现出来但却说不出来的东西。这里,维特根斯坦采用图像这个隐喻,将视觉所体验的图像投射到他的抽象的语言哲学观,将能说的和不能说的都展示了出来。这也说明了隐喻既是一种思维方式,又是一种生活的体验。据说,维特根斯坦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读到一本杂志,上面有一幅描述在一次汽车事故中事件的可能次序的略图。这幅略图在这里起着一个命题作用,也就是说,对事物可能状态的一个描述。它具有这种作用是由于图的各个部分与实在的事物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这就使维特根斯坦想到,可以把这个类比倒过来,这一命题就相当于一个图像,因为它的各部分与世界之间有类似的对应关系。命题的各部分组合起来的方式———命题的结构———描述了实在成分的一种可能的组合,即事物的一种可能状态。维特根斯坦在阐述其命题意义的图像时,用了四对概念,即:对象与名字、事态与原初命题、事实与命题、世界与语言。这八个主要概念又可分为对应的两组,即:对象、事态、事实、世界以及名字、原始命题、命题、语言。整个图像论是围绕着这四对两组概念展开的,其内容也因此包含四个不同层次。这些层次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大区别。《逻辑哲学论》使用图像这个隐喻说明了两个中心问题:第一,语言和世界的关系是什么?第二,语言和思想的关系是什么?并就此作出了回答:语言通过描述世界而代表着世界;命题是事实的画像,同时,命题又是思想的表达,或者说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是我们用以思想的媒介。维特根斯坦以为这样就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哲学问题,然而,他后来发现,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于是便开始建构他的下一个隐喻性语言哲学观。2?家族相似早期维特根斯坦相信语言或命题意义唯一的确定性,是因为他相信实在世界中没有任何含糊和不确定的东西。而维特根斯坦后来发现,即使我们认为是同类的事物之间,也存在着许多差异,于是他在《哲学研究》中对“家族相似”这个概念作了明确和详细地阐述。他把各种语言游戏之间的关系称为“家族相似”,这就是说,各种语言游戏仿佛是一个家族成员,他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没有任何一个完全相同的共同点。他说:“我想不出比‘家族相似’更好的词来表达这些相似之处的特征;因为家庭成员之间各种各样的相似之处,如身材、相貌、眼睛的颜色、步态、性情等等,也以同样的方式重叠和交叉。我想说的是,各种‘游戏’形成一个家族。”这就是说,正如家庭成员里父母、兄弟、姐妹之间在许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而并非任何方面都完全相同的那样,在各种语言游戏之间,或扩大一些来说,在各种游戏之间,情况也是如此。语言具有各种不同的功能,语词的功能更是如此。维特根斯坦自己明确列为家族相似性质的概念有游戏、数、词、句、句子、语言、读、引导等等,并对其中有些概念的相似性作了详尽的研究。他说:“我要向你们传达这样的一种观念:命题是各种各样的,我们几乎没有可能提供一个涵盖了所有这些情况的定义,有命题构成的这个家族有很多共同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事实上只为大多数命题所共同具有的东西往往被认为是所有命题所共有的东西。”因此,语言并无本质,“我们看到,我们称为‘命题’、‘语言’的东西并不具有我以前所设想的那种形式上的同一性,而是由彼此具有或多或少的亲缘关系的构造组成的家族。”这个家族,是由各种各样的语言游戏组成的。3?语言游戏语言游戏是维特根斯坦为了说明我们的日常语言实际起作用的方式而在《蓝皮书》里提出来的概念。维特根斯坦认为,我们日常语言的内部结构和应用条件过于复杂,使我们不能一下子就看出它起作用的形式。我们可以设想儿童一开始使用的那种语言,或原始部落使用的原始语言,只有这样才能作为研究语言的开端。谈到语言游戏,就不能不谈到语言规则。任何一种游戏都必须有它的规则,多种棋类游戏有它们各自的规则。各类球类游戏也有它们各自的规则,没有一定的规则,人们就无法玩这些游戏。与此完全相似,语言游戏也必须有它自己的规则,如语词的使用规则、组合规则等等。只有正确地遵守一种语言规则,我们才能正确地使用这种语言,这是显而易见的。不要问意义,要问使用,这是《哲学研究》的一个中心思想。“使用”这个概念提示工具性,维特根斯坦把语词比作各种各样的工具。意义被看着是一种工具的使用。因此,语言的功能是对世界的反应而不是反映。在《哲学研究》中,维特根斯坦应用最多的还是“生活形式”这个词,在他那里,生活形式首先是一个群体活动的整体,它是我们语言活动的基础,这种生活形式不同,决定了语言游戏的不同。任何语言游戏只能在它所在的那个生活形式中去理解。人类的语言活动或者说语言游戏主要应从人类的实践活动方面去理解,是人的社会实践决定了语言表达式的使用意义。语言或语言活动才是最重要的生活形式。语言游戏植根于生活形式,归根结底是人类生活实践的一部分。有多少种生活形式,有多少种生活实践,就有多少种语言游戏。语言游戏的要旨在于:语言表达式的意义在于其使用,语言游戏是人类活动的一部分,或是“生活形式”的一部分,句子、语词没有独立、自足的“真正的”意义,他们的意义要视他们被用在什么语言中而立。现在,我们将图像说与语言游戏说加以对照,可以看出:在图像理论里,语言从根本上是一种反映,而语言游戏则说,语言首先是一种活动,是和其他行为举止编织在一起的一种活动。在图像说里,是一条边相切方式的接触,而语言游戏却是语言和现实难分彼此的大面积交织。在图像说里,世界和语言仿佛一开始都是已经制成的、现成的,而语言游戏却是生长出来的,而且不断生长、变化。)维特根斯坦使用“家族相似”和“语言游戏”两个隐喻来阐述他后期的语言哲学思想,这也充分说明了隐喻具有其复杂性、系统性、多层次性。这里,维特根斯坦用家族———游戏———规则———工具来指语言形式———语言使用———语言规则———词语,游戏通过家庭相似彼此沟通,遵守传统的,但又可变的规则。语言的意义也在于它的社会实践的使用。一个语词在实践中的用法就是它的意义。语言表达式在不同的语言使用中会有不同的用法,因此,它们的意义也就是变动不居的。维特根斯坦后期把语言看作是人们用来在相互之间传递信息的手段,是一种人类的社会活动,而且是人类的全部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维特根斯坦提出的著名口号“意义在于使用”,旨在强调语言使用者同符号之间的统一关系。他认为,语言本身就是人的一种活动,并努力将这种活动嵌入人的“生活形式”之中。

  启示

  在此,隐喻的运用生动地解决了我们最为关心的几个问题:究竟维特根斯坦是怎样以他自己匠心独运的方法去解决那些古老的哲学问题的?语词和思维究竟如何获得它们的意义?我们的思想究竟如何找到它穿越语词迷宫的道路?[10](P28)这使人们对语言问题以及语言哲学进行更深刻地思考。从而也使维特根斯坦自己的哲学远远超出了语言哲学的范围。从此,无论是分析哲学,还是语言学都从维特根斯坦的著作中得到了极大的启示。之后产生了以奥斯汀与塞尔为代表的日常语言哲学学派;这一学派在本世纪后半期极大地推动了语言学,特别是语用学和语义学的发展。众多哲学家们的语言哲学观,尤其是维特根斯坦的图像论、家族相似和语言游戏等语言哲学观的隐喻性与隐喻体验论的解释不谋而合。体验论强调隐喻的本质是通过某事物来理解另一不同事物,而充当这一“某事物”的,就是人类的身体经验。换言之,人类通过“近取诸身、原取诸物”的移情式工作机制,即“泛灵投射”,来建构世界,同时这一隐喻式“体验———认知”活动并不是随心所欲的投射,它的输入信息、投射特征及类型均受到“身体机能与经验”的极大限制。这样,意义转换生成的场所就从互动的话语———扩展到互动的物(客观世界)、我(认知主体)、思维与存在。通过对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观的隐喻性分析,我们对隐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隐喻不仅属于语言,而且属于思想、活动、行为。隐喻不仅能突破既定思维范畴而建立新的逻辑关系,为我们提供新的认知角度和模式,并且通过类比、投射向未知领域进行创造性扩展,从而生成新的知识与理解。

  图像论,就是语言是实在的一个图像。命题意义的图像论是《逻辑哲学论》中的命题学说的核心内容。维特根斯坦认为,命题是实在的图像;命题是事态的逻辑图像;命题是对基本事实的描述。但无论是命题还是图像,归根结底是思想在起作用,“事实的逻辑图像就是思想,”是思想使命题符号能够描画事实。命题符号后面是思想活动,思想活动是在心灵内对事实进行描画,然后由有形的语言表达出来。维特根斯坦认为,一个命题的逻辑形式表示一种结构,它使该命题具有意义。但是,这个结构是什么,却不是用语言来表达的。这就是所谓能显现出来但却说不出来的东西。这里,维特根斯坦采用图像这个隐喻,将视觉所体验的图像投射到他的抽象的语言哲学观,将能说的和不能说的都展示了出来。这也说明了隐喻既是一种思维方式,又是一种生活的体验。据说,维特根斯坦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读到一本杂志,上面有一幅描述在一次汽车事故中事件的可能次序的略图。这幅略图在这里起着一个命题作用,也就是说,对事物可能状态的一个描述。它具有这种作用是由于图的各个部分与实在的事物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这就使维特根斯坦想到,可以把这个类比倒过来,这一命题就相当于一个图像,因为它的各部分与世界之间有类似的对应关系。命题的各部分组合起来的方式———命题的结构———描述了实在成分的一种可能的组合,即事物的一种可能状态。维特根斯坦在阐述其命题意义的图像时,用了四对概念,即:对象与名字、事态与原初命题、事实与命题、世界与语言。这八个主要概念又可分为对应的两组,即:对象、事态、事实、世界以及名字、原始命题、命题、语言。整个图像论是围绕着这四对两组概念展开的,其内容也因此包含四个不同层次。这些层次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大区别。《逻辑哲学论》使用图像这个隐喻说明了两个中心问题:第一,语言和世界的关系是什么?第二,语言和思想的关系是什么?并就此作出了回答:语言通过描述世界而代表着世界;命题是事实的画像,同时,命题又是思想的表达,或者说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是我们用以思想的媒介。维特根斯坦以为这样就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哲学问题,然而,他后来发现,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于是便开始建构他的下一个隐喻性语言哲学观。2?家族相似早期维特根斯坦相信语言或命题意义唯一的确定性,是因为他相信实在世界中没有任何含糊和不确定的东西。而维特根斯坦后来发现,即使我们认为是同类的事物之间,也存在着许多差异,于是他在《哲学研究》中对“家族相似”这个概念作了明确和详细地阐述。他把各种语言游戏之间的关系称为“家族相似”,这就是说,各种语言游戏仿佛是一个家族成员,他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没有任何一个完全相同的共同点。他说:“我想不出比‘家族相似’更好的词来表达这些相似之处的特征;因为家庭成员之间各种各样的相似之处,如身材、相貌、眼睛的颜色、步态、性情等等,也以同样的方式重叠和交叉。我想说的是,各种‘游戏’形成一个家族。”这就是说,正如家庭成员里父母、兄弟、姐妹之间在许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而并非任何方面都完全相同的那样,在各种语言游戏之间,或扩大一些来说,在各种游戏之间,情况也是如此。语言具有各种不同的功能,语词的功能更是如此。维特根斯坦自己明确列为家族相似性质的概念有游戏、数、词、句、句子、语言、读、引导等等,并对其中有些概念的相似性作了详尽的研究。他说:“我要向你们传达这样的一种观念:命题是各种各样的,我们几乎没有可能提供一个涵盖了所有这些情况的定义,有命题构成的这个家族有很多共同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事实上只为大多数命题所共同具有的东西往往被认为是所有命题所共有的东西。”因此,语言并无本质,“我们看到,我们称为‘命题’、‘语言’的东西并不具有我以前所设想的那种形式上的同一性,而是由彼此具有或多或少的亲缘关系的构造组成的家族。”这个家族,是由各种各样的语言游戏组成的。3?语言游戏语言游戏是维特根斯坦为了说明我们的日常语言实际起作用的方式而在《蓝皮书》里提出来的概念。维特根斯坦认为,我们日常语言的内部结构和应用条件过于复杂,使我们不能一下子就看出它起作用的形式。我们可以设想儿童一开始使用的那种语言,或原始部落使用的原始语言,只有这样才能作为研究语言的开端。谈到语言游戏,就不能不谈到语言规则。任何一种游戏都必须有它的规则,多种棋类游戏有它们各自的规则。各类球类游戏也有它们各自的规则,没有一定的规则,人们就无法玩这些游戏。与此完全相似,语言游戏也必须有它自己的规则,如语词的使用规则、组合规则等等。只有正确地遵守一种语言规则,我们才能正确地使用这种语言,这是显而易见的。不要问意义,要问使用,这是《哲学研究》的一个中心思想。“使用”这个概念提示工具性,维特根斯坦把语词比作各种各样的工具。意义被看着是一种工具的使用。因此,语言的功能是对世界的反应而不是反映。在《哲学研究》中,维特根斯坦应用最多的还是“生活形式”这个词,在他那里,生活形式首先是一个群体活动的整体,它是我们语言活动的基础,这种生活形式不同,决定了语言游戏的不同。任何语言游戏只能在它所在的那个生活形式中去理解。人类的语言活动或者说语言游戏主要应从人类的实践活动方面去理解,是人的社会实践决定了语言表达式的使用意义。语言或语言活动才是最重要的生活形式。语言游戏植根于生活形式,归根结底是人类生活实践的一部分。有多少种生活形式,有多少种生活实践,就有多少种语言游戏。语言游戏的要旨在于:语言表达式的意义在于其使用,语言游戏是人类活动的一部分,或是“生活形式”的一部分,句子、语词没有独立、自足的“真正的”意义,他们的意义要视他们被用在什么语言中而立。现在,我们将图像说与语言游戏说加以对照,可以看出:在图像理论里,语言从根本上是一种反映,而语言游戏则说,语言首先是一种活动,是和其他行为举止编织在一起的一种活动。在图像说里,是一条边相切方式的接触,而语言游戏却是语言和现实难分彼此的大面积交织。在图像说里,世界和语言仿佛一开始都是已经制成的、现成的,而语言游戏却是生长出来的,而且不断生长、变化。)维特根斯坦使用“家族相似”和“语言游戏”两个隐喻来阐述他后期的语言哲学思想,这也充分说明了隐喻具有其复杂性、系统性、多层次性。这里,维特根斯坦用家族———游戏———规则———工具来指语言形式———语言使用———语言规则———词语,游戏通过家庭相似彼此沟通,遵守传统的,但又可变的规则。语言的意义也在于它的社会实践的使用。一个语词在实践中的用法就是它的意义。语言表达式在不同的语言使用中会有不同的用法,因此,它们的意义也就是变动不居的。维特根斯坦后期把语言看作是人们用来在相互之间传递信息的手段,是一种人类的社会活动,而且是人类的全部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维特根斯坦提出的著名口号“意义在于使用”,旨在强调语言使用者同符号之间的统一关系。他认为,语言本身就是人的一种活动,并努力将这种活动嵌入人的“生活形式”之中。

  启示

  在此,隐喻的运用生动地解决了我们最为关心的几个问题:究竟维特根斯坦是怎样以他自己匠心独运的方法去解决那些古老的哲学问题的?语词和思维究竟如何获得它们的意义?我们的思想究竟如何找到它穿越语词迷宫的道路?[10](P28)这使人们对语言问题以及语言哲学进行更深刻地思考。从而也使维特根斯坦自己的哲学远远超出了语言哲学的范围。从此,无论是分析哲学,还是语言学都从维特根斯坦的著作中得到了极大的启示。之后产生了以奥斯汀与塞尔为代表的日常语言哲学学派;这一学派在本世纪后半期极大地推动了语言学,特别是语用学和语义学的发展。众多哲学家们的语言哲学观,尤其是维特根斯坦的图像论、家族相似和语言游戏等语言哲学观的隐喻性与隐喻体验论的解释不谋而合。体验论强调隐喻的本质是通过某事物来理解另一不同事物,而充当这一“某事物”的,就是人类的身体经验。换言之,人类通过“近取诸身、原取诸物”的移情式工作机制,即“泛灵投射”,来建构世界,同时这一隐喻式“体验———认知”活动并不是随心所欲的投射,它的输入信息、投射特征及类型均受到“身体机能与经验”的极大限制。这样,意义转换生成的场所就从互动的话语———扩展到互动的物(客观世界)、我(认知主体)、思维与存在。通过对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观的隐喻性分析,我们对隐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隐喻不仅属于语言,而且属于思想、活动、行为。隐喻不仅能突破既定思维范畴而建立新的逻辑关系,为我们提供新的认知角度和模式,并且通过类比、投射向未知领域进行创造性扩展,从而生成新的知识与理解。

文章标题:教育学论文范文正确认识哲学家的语言隐喻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jiaoyuxue/2061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