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论作文教学中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所属栏目:教育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0-07-15 15:18 热度:

  [摘要]作文教学必须注意培养和发掘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这不仅是改变学生“想不到”以致“没东西”写这一尴尬局面的现实需要,更是立足素质教育,放眼社会进步,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的时代召唤。

  [关键词]能力培养联想想象

  想象是人脑对原有的感知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形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能力就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纵观古今,人们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创造和认识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极大地丰富了精神世界。

  然而,现在为数不少的中专生缺乏这种有目的的、主动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和发掘学生的想象力,这不仅是改变学生“想不到”以致“没东西”写这一尴尬局面的现实需要,更是立足素质教育,放眼社会进步,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的时代召唤。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开展思维想象训练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和生活经验

  想象不是凭空杜撰编造的,它来源于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想象能力的强弱,取决于想象者是否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要想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首先要开拓他们的视野,帮助他们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和生活体验。为此,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可能地阅读各类书籍和报纸杂志,还要通过读书会、议论会,辨论会,活跃他们的思想。同时要带领学生观察自然、观察人生。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让年轻的心灵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受到美的熏陶。春天,到公园里观察绿色生命竞相萌发的情景,在郊游中领略山川的秀丽景色。暑假,带领学生参加夏令营,登山看日出,临溪观飞瀑,近海听潮声。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画展,观看文艺演出,运用艺术作品那富有直感的形象,勾起他们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联想。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感情受到净化。

  语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接触社会,启发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和周围发生的事情,比如要求学生将当天发生的,觉得最特别的事情记录下来,不管是好事还是丑事,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新闻趣事,只要觉得印象深刻,就把它记录下来,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读观察日记,或口头作文讲述自己记录的“新闻大观”。这样就能促使学生关心社会动态,逐渐开阔视野,丰富精神生活。

  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

  二、 抓思维的联想性训练

  联想是想象的初级形态,根据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先训练学生联想的能力。联想性思维是一种感物联类由此及彼所发生的思维活动,它以表象间的内在联系为思维运行的轨迹。有了联想,就会心骜八极,神游万仞;有了联想,就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有了联想,就会妙笔生花,出奇制胜。一个联想过程中的“此”与“彼”之间决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而是具有多种不同的联系在作者头脑中形成的多种不同的联想:如《土地》一文以土地为出发点,联想到晋公子重耳离乡出奔的故事,联想到“乡井土”所寄予的丰富感情,联想到古今多少劳动人民为土地而进行的悲壮的斗争,联想到“寸金桥”和“一寸土”的寓意,这是辐射型联想;巴金由眼前的灯想到心中的希望,是相似联想;李健吾由雨中登泰山想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相关联想;朱自清由月下荷塘想到江南采莲习俗,是因果联想;杜甫由“朱门洒肉臭”想到“路有冻尸骨”,是对比联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空间接近而引起的联想;“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则是由时间相同而引起的联想……

  教师在讲解具体的联想方式之后,就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我们可以借鉴前苏联心理学家哥洛万斯和斯塔林茨的做法:任意给出两个概念或词语,要求学生经过联想,建立起彼此的有机联系;也可以采用美国马尔茨曼创造的“暴风骤雨”联想法:教师呈现许多普通词语,如“大地”、“青草”、“天空”等等,每个词语都反复呈现数次,再次呈现,都要求学生对同一词语作出不同的联想。我们还可以找出一件事,让学生有意识地捕捉同这件事有某种联系的事物,或类似或对立,或互为因果……总之,要让学生有意识地发挥联想,要让学生明白:别看自己生活圈子狭小,但只要留心观察,即可贮备起丰富的记忆表象。校园漫步、街头浏览,都不能无动于衷;一缕朝霞,一抹新绿,都能唤起美好的情思和遐想。这样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他们把平时观察到的材料凝绕到笔下,避免了文思枯竭,自然就能写出好文章。

  此外,我们还可用课文引路进行联想性训练。如笔者在讲述完《雄关赋》后,让学生作联想性作文《长城上漫想》,结果一位学生由对长城的描述联想到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抗震救灾的子弟兵,这不能不说是联想性训练的必然结果。

  三、 抓思维的想象性训练

  学生熟练地掌握了联想的方式和技巧,就能调动大量记忆,为想象的高级阶段——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提供了条件,也作为一种桥梁来过渡,推动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形成。

  再造想象是依据语言和其它物质手段所作的形象化的描绘,在头脑中构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性想象则是无需假借他人提供的形象性描绘而独立地将记忆中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综合、从而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过程。由于所有想象都是以生活经验为基础,所以创造想象离不开再造性想象,而又高于再造性想象。如果说写作是以创造性想象为主,再造性想象只起参考作用。那么在文艺作品鉴赏中,再造性想象则是主要的,但同时也含有创造性想象的因素。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呢?我们可以凭借语言文字的描述或有关图片画面的引领,经过构想而在头脑中再造出某个事物的完整形象,例如让学生依据“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的词句在头脑中勾画出湘江秋色图、伟人肃立像的想象。这里,以想象再现生活的真实为主要目的,偏重于追求细节的传神,情感的细腻,形象的丰满,过程的完整。再如,让学生观察名画《最后的晚餐》,注意抓住人物的衣着、恣态、表情、动作、通过想象,再现当时的场景和人物。

  此外,我们还可以命题诸如“假如时光可以倒流”、“假如我是‘神七’宇航员”等等这样一些假设性的作文题,让学生的思维在“假如”中延展,在延展中生根、开花、结果,还可以采取要求学生通过寓言、童话的形式进行训练,经常地训练,学生定能在广阔的想象空间里自由自在地翱翔。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通论》叶苍岑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2]《华夏美学》李泽厚著,天津社科出版社

文章标题: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论作文教学中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jiaoyuxue/1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