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法》是民办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也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传统的教学往往只注重法律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尤其是当前我们民办高校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观念淡薄,学习主观能动性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民办高校;经济法教学;学生主体地位
前言:经济法既是法学专业的核心课,也是民办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科的专业基础课。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向实用性转化。因此,经济法的教学目标就在于培养学生运用经济法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不仅学习到了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1.利用时事热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已经是大家公认的教学真理。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不学或学不得法,也不会有最佳的效果。因此我们教师课堂设计的指导思想首先是要在确保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从学生心理特征和能力基础出发,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法律关系主体中的自然人行为能力时,我引入“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因参赛选手年龄太小而被取消”一事;讲授税法中的个人所得税时,我讲的是NBA篮球巨星姚明、科比等人的年薪及个人所得税缴纳情况……学生听到这些他们非常喜欢的明星和热切关注的事件后,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使他们积极进入主动学习状态。接着,通过具体事例分析,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提升了学生获取信息和提炼信息的能力,同时巩固了旧知,形成了认知冲突,便于顺利引出新知,为后面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关知识也能得到很好的掌握。
2.加强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投入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循循善诱,启发、点拨学生,围绕教学目标,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通过理论学习、技能训练获得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
2.1案例教学,形成教学互动
案例教学,就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一些真实、典型的经济法案例的详细描述,让学生进入案情,身入其境,充分参与教学,提出相关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分析讨论、寻找答案。恰当的案例教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只是简单的采用理论阐述、法条解释、相关案例分析,虽然对学生理解经济法基础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作用,但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和交流,不能加深印象。所以,在运用案例教学时应注意师生互动并灵活多变。可以先介绍案例,再循序导出基本原理,也可以先作理论铺垫,再援引案例分析,还可以将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遴选尤为重要,一个真实性、典型性、代表性并具有启发性的案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鼓励学生收集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例,精心挑选有代表性的运用到教学,或者鼓励学生自己到讲台上讲解,从而使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并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中。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双向提问式,形成教学互动
双向提问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横向联系,纵向思考,进一步提出疑问,教师解答、学生自己寻求答案或者学生之间相互解答。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拓展知识层次;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加强自身学习,及时发现学生的兴趣,并反省自己在教学中的疏漏,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而学生提问一方面受到教师的启发,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产生疑问;另一方面,说明他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并在积极思考。例如,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一些法律问题,而以其有限的法律知识无法解决;或者发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从而产生怀疑等。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学生有疑问总比没有好,教师的职责是营造宽松、平等的良好氛围,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质疑,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地将疑问提出来,并寻求解决之道。
2.3讨论式教学,形成教学互动
讨论式教学的亮点就是把教师的单向传授变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教学相长,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适用于有争议的问题,并且经常和案例教学交叉使用,也就是说,以案例为讨论对象或者在讨论中应用案例。在具体的教学组织上,可以采用分组讨论、随机讨论等方式,并对各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
2.4仿真模拟,形成教学互动
从性质上讲,模拟教学是一种启发式的实践教学,强调学生通过情景演练,进行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从而获得体验,将知识有效地内化的过程,它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教学活动。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潜能,给学生锻炼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其实际功效是不容低估的。这种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提高综合能力,而且能增强学生横向竞争学习的欲望。此外,通过模拟演练,学生们还领会到沟通、理解以及执行的重要性,在课程学习中挑战自我,在团队中体会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重要性,领略团队合作精神。
3.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
3.1组织开展实践教学,布置实践性作业。经济法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法理的精髓,能够比较娴熟地将法理应用于实践,因此在作业上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将知识点再写一遍,而是以实例形式布置,让学生充当实例中的某一角色,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查阅法规,领会法理,既锻炼了能力,又自然而然地掌握了经济法理论知识,学生们均反映对这样的作业很感兴趣。同时学生为了完成作业,不仅需要反复阅读教科书,而且还要查阅大量的课外书籍,无形中就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开展网上课堂。要利用先进、快捷的网络平台,适时开展网上课堂,将课件、教案、讲义、参考文献、习题等内容放到网上,便于师生之间更广阔的沟通,使我们的课堂无限延伸,师生在网络的空间里,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参考文献:
[1]陈玉珍.提高财经类院校经济法教学质量的新思路[j].法制与经济,2008,(10)
[2]赵美珍,刘永宝.经济法教学改革的三个视点[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