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如何与新时期的“90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所属栏目:教育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1-11-01 08:33 热度:

  摘要:高校老师是大学生最亲密的朋友。时下,高校教师队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教师越来越年轻化,即年龄处在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而学生也基本是“90后”了,当叛逆的“90后”学生遇见年轻的教师会有何种认知,反过来年轻的教师会如何带领自己的学生走的更远,学的更好呢。本文将论述新时期,青年教师与“90后”学生各自不同的行为方式与鲜活特点,阐述如何在新时期做好两个群体间的互动,让教学工作更具时代特点。
  关键词:青年教师,“90”后,鲜活特点,教学工作
  作者简介:1陆菁菁: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研究实习员
  2许海锋: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助教
  
  据统计,从2008年入学的新生开始,约有18%-28%出生于90年代,这就意味着大学已经开始进入“90后”时代。“90后”学生已经逐渐成为中国高校的新生力量。目前,我校已经开始迎接“90后”的新一代大学生,以生物环境学院为例,全院学生2250人,90后有600-700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数值将逐渐增大,直至所有。一个时代的青年有一个时代的鲜明特征,不同时代的大学生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90后”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上所彰显出来的新变化,已不可避免地成为高校教育工作将面临的新课题。
  
  一、我院年轻教师现状分析
  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现有教职员工64名,其中专任教师49位。年龄小于35岁的青年教师,现有33人,占51.6%,而其中担任专任教师的有25人,占专任教师人数的51.0%。就青年教师的学历状况、工作状况、专业基础等调查分析如下:
  表一:学历状况
1.jpg

  从表中数据分析,青年教师的学历普遍较高,为本科以上学历。说明这一群体的教师文化素养较高,有扎实的后续培养的基础。
  表二:工作状况
2.jpg

  从表中数据分析,青年教师多为3年左右的新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比较少,教育教学能力有待在实际工作中提高。
  表三:专业基础
3.jpg

  从表中数据分析,在33位年轻教师中,有25位学历专业对口,仅8位非专业人员。说明我院的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相对比较扎实,当然在工作中也应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
  
  二、社会对于“90”后群体特点的认知与综合评价
  所谓“90后”,指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新群体。90年代的中国历经十几年的改革,经济水平快速提高,综合国力大大提升。“90后”从小就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伴随着家庭的宠爱,物质的享受,使他们任性、骄纵,耐挫能力差,表现欲过强,叛逆性格明显。与此同时,“90后”学生又显出不同以往的优势:创新能力突出,接受新鲜事物、适应社会的能力强。视野更开阔,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多元,心智发展更超前,知识面、早熟度及个人能力的发展都远超前辈。及时准确把握“90后”大学生的特点,对增强大学生教育实效性有重要意义。从总体上看,“90后”大学生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新特点:
  1、“90后”大学生的特质:个性独立,自主意识强
  2、“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关注社会主流思潮,价值观更加务实
  3、“90后”大学生的网络烙印:善于用网络获取信息,但有时内心虚无
  
  三、青年教师眼中的“90后”学生
  “90后”学生颇有“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架势。一位青年老师这样评价他的“90后”学生:他们有共同的特点就是个性张扬,在同学和老师面前都不拘谨。在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每一个上台表演的学生都非常积极地表现自己的才艺,完全没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犹豫之态。在学生干部竞聘过程中,都非常有热情,毫不含糊的阐述自己的施政纲领。天马行空的想法,不会羞于表达。
  同时,对于这些学生来讲,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弱。出生在90年代的他们沐浴在父母至爱中,走进大学校园后表现出极强的自尊心与优越感,但是强烈的自尊心并没有和遵守纪律紧密的结合起来。进入大学后,由于需要经历“心理断乳期”,很多学生都会经历一阵苦闷、迷茫的时期,他们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浮躁的心态,需要良师的引导。
  
  四、“90后”学生眼中的青年教师
  在90后的眼中,青年教师已经是为他们传道授课解惑的主力军了,相对于老夫子们而言,青年教师自身接受的教育更加系统,无论专业知识还是思维观念,都抛弃了曾经的“假”、“大”、“空”的凌空虚构,而转向更加注重当下应用的实效性,和前代教师“俯首帖耳”的全盘继承相比,青年教师大多有自己的主见,一般不会拘泥成规,会使用自己的方式建立课堂秩序。同时,他们能够熟练操纵各种现代化教育手段,与互联网的关系也是相伴相随,总是和这个世界保持着同步的发展。这种生存状态,注定会形成张扬的个性、不羁的言行。在“90后”学生眼里,这是一种独特的魅力,因为他们属于一个共同开放的“大时代”。
  
  五、青年教师如何与“90”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青年教师和“90后”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很多类似之处,例如:电脑里一定有聊天工具,拥有超丰富的想象力,喜欢看而不是读,不喜欢笔记,宁愿打字等。两代人的相似,使青年教师更易于理解“90后”学生,更了解“90后”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而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利于教育教学。
  第一,内外兼修,树立典范。作为当今的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作为学生的模范。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的不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上,进而上升到人生观、世界观的建立。所以教师不仅要内外兼修,更应体现时代的特点,社会发展的特点,正确的树立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第二,塑造魅力,成为朋友。根据调查,“90后”大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排在前几位的特点是:和蔼可亲、脾气好;能够听取学生的意见、信任鼓励学生;宽容、能够理解与关心学生;幽默风趣,有人格魅力。对“保姆型”、“警察型”、“放任型”的老师,学生普遍不喜欢。这表明学生渴望与老师建立平等信任、轻松愉快、和谐的“亦师亦友”关系。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大力提倡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是教育改革的一大突破。使教师从高高在上变成走近学生,融入学生,达到与学生之间在心灵上的交流沟通,是一种尊重学生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师要经常下班级,入寝室,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学生多些理解关爱,心贴近了,学生与教师就自然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师生之间才能互相关心彼此尊重。
  第三,巧用网络,创新教育。教育是一种创新的事业。这种创新的事业不仅仅体现在教育教学上的创新,更体现在思想,方法上的创新。在师生沟通方面,常规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也不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沟通方法上需要推陈出新。网络是一种虚拟的环境,但是正是因为他是虚拟才有他的优越点。据科学家分析,当人处在网络的后面,就会释放内心的各种压力,以及平时不能表现出来的人格,把埋藏在心底的思想完全释放。所以,要积极利用QQ、博客等工具,及时与学生互动,掌握并了解学生。
  第四,同心共济,共同发展。师生“共建、共享、共同成长”,这应该是新时期高校教师工作的核心或终极目标。青年教师与“90后”学生之间是学习的共同体、积极的合作者,“一言堂”、“满堂灌”、即将成为历史,“教学相长”已不再是一句口号。师生之间要逐步建立一种互教互学、平等对话与沟通的关系,分享彼此的知识与经验,共同体验教育中的欢乐与烦恼、成功与失败。青年教师应该身体力行与学生们一起参与教学活动,承担责任,完成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带动身边“90后”学生,感化他们,赢得学生们的信任与尊敬,合力创造美好和谐的校园环境。
  
  六、结束语
  对于教师这一神圣的事业而言,我们与学生之间是没有代沟的,也是不应有代沟的。学生的更换,同时也意味着教师思想的变迁,这也体现了教师工作的创造性这一特点,教师的思想应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潮流。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睿智的教育思想、博大的教育胸怀,能包容每个学生,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求同存异,和谐相处,真正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赵作斌.成功素质教育——大学素质教育模式的新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08).
  [2]袁岳.90后的特征,以及和他们沟通的三大策略[J].图书馆杂志,2009,(01).
  [3]陈健平.“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探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4]侯佳伟.大学生的独立现状和影响因素研究[J]青年探索,2009,(05).
  [5]张宝君.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7).

文章标题:青年教师如何与新时期的“90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jiaoyuxue/10529.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