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材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及其重大的作用,教材关系到学生,出版商,教师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切身利益。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国外英语教材评价理论的观点、方法、概要内容和国内教材理论的发展和研究重点,进而促进建立一套科学而操作简便的评估标准理论,丰富英语教材理论研究的理论和实践。
关键词:英语教材评价;教学的关系;评估标准;教师发展
教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materials)指课堂内外教师和学生所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包括课本,练习册,补充练习,辅导资料,自学手册,录音带,计算机光盘和软件,幻灯片,卡片和教学实物等。狭义的教材就是指教科书(课本)。当我们进行教学评价时,评价的对象既包括基本的教学资源教科书,又包括了配合课本使用的辅助材料,如:教师用书,学生课外读物,学生练习册,多媒体或网上材料等等。
一、教材评价的定义
英语教材评价就是对作为英语教材的媒介,工具和资源材料等进行价值判断。教材评价作为一种理论进行探讨开始于20世纪70-80年代。对于一套教材的评价体系,国内学者蔡敏(2003)根据美国评价学者派特(M.Q.Patton,1978)提出的多元主体参与模式,提出了使用英语教材的学生、英语教师、教材编写者、评价专家,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共同参与评价的模式,从而使英语教材评价一改以往传统的由教育专家评价的单一化走向多元化。
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教材评价的概念是1987年Hutchinson和Waters在《特殊英语用途》中提出的教材的评价是对教材的价值和质量作出判定的一种对照过程或行为(amatchingprocess)。国内英语教材评价研究(包括研究综述)主要涉及英语教材评价研究的主客体、英语教材评价的指导思想、英语教材的评价标准、英语教材评价的方法、英语教材评价的内容等领域。本文介绍国内英语教材理论的发展和研究重点,包括教材评价的语言观,文化观念,内容分析,与教学的关系,促进建立一套科学而操作简便的评估标准,丰富英语教材领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从而更有效的选择教材,进而促进教师发展。
二、国内教材理论评价发展和基本标准
1.英语教材评价的因素
在教材评价中应从内部和外部因素两方面考虑。内部因素包括:语言输入(input)的质和量,语言的安排步骤,语言输出(output)。外在因素包括教材编写的原则和出发点,根据或贯彻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教育指导方针,教材的目的(培养语言准确/流利,培养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培养技能/方法等),教材使用者的实际情况(包括教师的语言表达水平、教学实践能力等;学生思想状况、学习动机等),教与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融合/主动积极/相反),教材是否课本与教师用书、练习册、声光配套。除了必要的内外因素,还要考虑如下因素如《课程标准》、现行的英语语言学习理论、教学评价、社会环境和课堂环境等。
2.英语教材评价的内容分析
英语教材内容包括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篇章知识,学习策略知识,文化背景知识等系统的基础知识。在教材评价方面,英语教材应该系统地编排语言知识,反映学生语言系统的发展规律,突出重语言技能的同时掌握全面语言能力。。教材应该符合学生现有水平,及认知特征,语法和词汇的难度要均匀的分布,有可理解性并有一定的梯度,难度略高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教材要符合目的语表达的方式,英语语言输入尽量的地道,尽可能使用真实材料呈现给学生,让其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感知语言美,逐渐发展学生全面交际的能力。另外,教材的形式和内容要多种多样,迎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社会生活,具有时代气息,可供学生想象和发挥的空间。
3.英语教材评价的文化观念
外语教学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教学。一本教材需要用尽可能原滋原味的英语材料来承载文字背后所蕴含的语言文化,引起学习者对该文化的热情,激起学习者融入该文化的动机,加深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认识,发展全面学习的语言能力。一本好的教材在体现本国优秀文化的同时,应该客观地没有偏向地介绍目的语国家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人文,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等,从而培养学生多文化的视角。《新课程标准》将文化意识素养视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大标准,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获得文化信息和文化行为规范,体验目的语文化来拓展文化知识,最终形成个人跨文化敏感意识和交际能力。
三、英语教材与教师英语教学
1.教材和教材练习的编写意图
在讨论教材与英语教学之时,首先要明确教材和教材练习的编写意图和练习本身的多样类型,同时有几个有关语言教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其之间的关系需要说明:1.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语言的意义远远比形式重要,但传统外语教学中往往重视语言的形式而不注重意义,因此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要重视语言意义的教学,一味偏其一方面都是不全面的。2.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关系。在外语教学中,培养语言能力是目的之一,单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如何培养语言能力和怎样培养语言能力之外的交际等能力,这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3.语言的用法和使用之间的关系。学习者既要学会语言的用法(语法规则),也要知道如何使用语言。
2.练习的类型
教师必须根据自己学生的语言水平由初级到高级阶段合理和适度安排有重点和无语言重点的实践活动的练习。既不能超乎学生的能力追求流利,也不可授予过多的语言用法和形式,致使课堂缺乏趣味性。语言教学实践活动的两种类型:1)有语言重点的语言使用活动。目的是训练语言形式的准确性,学习语言用法或形式及其功能2)无语言重点的语言使用活动。其目的是训练语言使用的流利性,自然而然的语言学习。
3.英语教学中课本的作用
事实上,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并不能像理论上所假设的那样,把各种教学方法区分得很清楚,现在存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是各种不同的方法的综合。教师更动课本在原则上是件好事,是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他自己具体的教学情况与教学方式,为了更适应学生的需要。一套课本的最低要求有:1、从教师角度来说,教材必须要贯彻大纲的要求且有连贯性;教材必须须留有余地,不能将教师和学生限制得太死,可以让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做一定的改动。2、从学生角度来说,语言材料必须有一定难度和深度,应包括一定量的语言重点;必须有大量有意义和能使学生发挥的语言时间活动的材料;教材应适应大部分学生发挥语言水平,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
四、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影响教材评价的因素,教材评价的语言观,内容,文化观,和教学的关系,加深英语教学与教材评价之间的关系理解,对促进教师发展及选择教材给予帮助。当然,教材在教师手中只是一个工具,任何工具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教学内容在课堂的呈现取决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情境,学生个体差异,教师的语言实践和教学组织水平等诸多因素。目前我国还未对教材评价研究相对比较匮乏,鲜见英语教材评估的文章和专著,更未形成一套科学而简操作的评估标准,教材评价涉及的因素多种多样也有一定主观性。因此我们必须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教材,对它进行动态的二次开发,在促进教师拜托教材束缚后对教材内容个性化的创造,重新赋予它崭新的意义。
参考文献
[2]蔡敏.论教育评价的主体多元化[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1):21-25
[3]乔爱玲.从外语教材编写的宏观设计与微观设计评估教材[J].山东外语教学,2002,(3):75-77.
[4]刘道义.浅议英语教材的评价标准[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4,(12):14-16.
[5]孙平华.论我国中小学英语教材的评价标准[J]课程.教材.教法2006,(4):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