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经济社会目前所处的历史阶段,阐述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及根源,认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要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实际出发;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几方面对策。
关键词:市场经济;思想政治教育;难点;对策
党和国家高度关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04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5年初,中央又专门召开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我们认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掌握新时期中国社会的时代特征,找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进而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是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尝试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初步探讨。教育论文
一、 新时期的时代特征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点分析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搞好各种工作的前提。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序幕,从此我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
1、经济基础的变化。2000年我国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随着市场化改革在广度、深度上的推进,我国正转变成为一个市场经济体,并在国际上得到越来越多的承认。改革开放30多年来,私有财产已得到宪法承认和普遍尊重,“企业家阶层”开始成长,各种所有制经济都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国有部门在增加国民财富、吸纳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主要的作用。在战略层面上,经济体制领域的重大课题已基本完成,改革正逐步向政治体制领域推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传统计划经济日益被现代市场经济所取代,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在经济生活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另一方面,在我国社会中,等级观念趋于淡化,人权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各阶层走向平等,政治文明和社会民主取得巨大进步,中国公民享受到了空前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行为自由。具体到对大学生思想状态而言,自我意识、选择自由不断提高,经济利益意识也会得到增强,责任意识、敬业意识却可能弱化,如果缺少正确引导,则容易滋生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倾向。
2、对外开放的加深。市场经济本质上是竞争、开放的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态势。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国际热钱投机等因素对我国经济运行甚至普通百姓生活都产生了明显影响,宏观调控难度加大,说明我国经济已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中外思想文化的交流不断增多,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更成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增进了解的绝好机会。中外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相互渗透,增强了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趋势,冲击着长久以来形成的政治思想和文化信仰。大学生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快,世界观、人生观等等还不成熟,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念的浸染。特别是国外一些腐朽思想和糜烂颓废的生活方式的乘虚而入,大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
3、网络文化的冲击。计算机互联网的兴起在全世界形成了革命性的网络文化。我国目前拥有3亿左右的网民,成为世界第一网络消费大国。大学生则是网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抽样调查显示,有97%的大学生使用过互联网,45%的学生平均每天上网1小时,36%的学生平均每天上网3-5小时。互联网是大学生获取资讯、了解社会、相互交流乃至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渠道。但不可否认,网络上同时充斥着大量不健康的东西。网络的跨文化传播以其开放的状态,挑战了教育工作者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权威地位,各种思想文化、伦理观念、道德意识给当今的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削弱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正面效应,容易使一些人人生价值观念变异和失范。
4、社会问题的影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经济转轨、工业化都没有完成,新旧体制时有摩擦,诸多深层次矛盾逐渐被显性化和激化。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明显,贵州人均GDP还不及上海人均的十分之一。1500万人口尚未脱贫,数千万待业大军亟需就业门路,老百姓教育、医疗、住房负担沉重,贪污腐化、权钱交易、官商勾结常有曝光,局部地区治安问题突出,社会财富呈快速向少数人集中趋势,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研究表明,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47,连续多年超出了国际警戒线0.4的水平。象牙之塔里面的大学生已失去了“天之骄子”的优越感,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使很多人感到失落和困惑。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在思想困惑中常忧心忡忡,产生心理失衡、孤僻自闭、焦虑抑郁、悲观厌世、强迫症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少数人甚至萌发反社会念头,给思政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二、 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剖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调查研究曾表明,我国当代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状态主流是好的,热爱国家,勤奋学习,努力拼搏,积极向上。因此,总体上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巨大成绩。党和政府对青年一代有高度的信心。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与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和共青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所指出的那样,“当代青年值得信赖能担重任”。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思政教育还存在很多缺陷,概括起来有以下几大问题。
1、师资建设滞后。与思政教育的新形势相比,很多高校在师资建设上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年龄结构、学科结构有欠合理;选拔、考核机制不够健全;青年教师流动快,波动性大等等。有的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存有畏难情绪和敷衍了事的心态。有的教师对交叉学科的知识了解有限,一方面满足于空洞说教,形式主义,几乎每一个问题都是老生常谈,重复性严重;另一方面缺乏创新性和时代感,理论脱离实际,特别是缺少对我国改革开放实践以及市场经济知识方面的介绍,大大削弱了思政课的感染力。
2、教学方法落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开会、听报告、学文件来进行的;在课堂上,也基本是采取灌输的方式。很多老师满足于“一支笔一本书一张嘴”,教学形式刻板生硬,课堂枯燥无味。缺乏“生本观念”,忽视个体差异,只备教材,照本宣科,跟不上学生思想的变化,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缺陷,是思政课堂教学的致命伤。有实证研究显示,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大约80%的人对思政课不感兴趣。
3、心理健康教育匮乏。80后、90后大学生一般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家庭宠爱,生活条件优越,独立能力较差,社会知识缺乏。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下,社会问题积累带来的思想困惑,常常使他们心情苦恼难以自拔。加之学习、就业等压力以及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极少数学生甚至产生厌世和反社会人格等不良心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常将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处理,结果适得其反。
三、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讨
思政教育要充分认识到高校学生的社会角色,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针对性措施,方能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我们认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重点突出以下几方面内容:
1、与时俱进,完善教师队伍。第一,要建立健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考核和选拔机制,激励青年教师自觉献身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形成老、中、青三代教师“传、帮、带”的教学梯队。第二,要优化师资队伍的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思政教师不仅要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原理及其中国化成果,还要通晓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对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也应有所了解。第三,要大力弘扬师风师德和敬业精神。为人师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人格力量。思政教师要具备高度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讲奉献,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人、教育人,培养大学生的法治精神和道德情操,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竞争与合作意识,是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者的应有之义。
2、开拓创新,改进教育方式。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思政战线也应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和通讯手段并加以充分利用。首先,要重视校园网络建设,开辟专题网站和交互式栏目,通过BBS主题讨论、网上党校、时政论坛、专题聊天、网上访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多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督和管理,利用“绿坝”等技术净化网络空间,过滤掉不健康的“电子垃圾”,减少其对大学生的思想毒害。对沉溺于网络的大学生要及时进行干预、引导和救治。再次,要勇于打造高质量、高品位的网络文化品牌,积极创造内容充实、形式丰富的教育产品,将互联网建设成为教书育人的虚拟课堂以及传播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最后,要密切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使有关各方积极参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如,江西蓝天学院以手机短信和飞信技术为基础构建了“每周一评”平台,学生家长定期接收到来自学校的信息,从而及时掌握子女在校学习、生活状况,成为督促子女成人、成才的有力保障。
3.加强疏导,搞好心理卫生。《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明确提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高校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和实施机制,拨出专项经费,配备专业人员,明确责任,各司其职,统筹安排各项工作。第二,利用心理健康普查、测试等手段,建立起完整、规范的大学生个人心理档案,重点关注需要帮助的学生,做好全程跟踪辅导,力争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第三,利用校园广播、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校刊、简报、黑板报等媒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为学生排扰解难。第四,有针对性地开设心理健康系列课程如人际交往艺术、学习方法指导、恋爱心理、择业与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健康人格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等等,优化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大学生的发展和成才。
4.环境育人,创建校园文化。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改变人。环境是一种潜移默化、隐形渗透的重要教育力量。第一,高校要重视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建设,集严谨的科学精神与厚实的人文关怀于一体,继承传统文化精粹,弘扬时代精神特征,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能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第二,增强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密切联系自然和社会,定期组织大学生走进湖岛山川、农村田头、工厂车间、乡社小区体验生活,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架起桥梁,使其受到濡染和熏陶。第三,鼓励和指导学生组织健康高雅、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将社团变成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思政工作新载体,占领校园文化高地。第四,探索公寓教育的新思路,营造舒适、愉悦的生活环境,搞好后勤保障服务,寓教育于服务之中,将公寓变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阵地。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当代青年值得信赖能担重任[N],《新京报》,2008年6月15日。
2.张春平:高等院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学术论丛》,2009年第5期。
3.王艳飞:《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2月。
4.王强:对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2月。
5.郑华萍、柴莉: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J],《理论导刊》,200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