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12 10:01 热度:

  摘要:多校区办学拓展了办学空间,弥补了教育资源的不足,增加了高校的竞争优势,但是也给高校带来了一些管理上的新问题。笔者深入思考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对所遇困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在我国,多校区高校一般规模比较大、组织结构复杂,而且校区往往不相连接,又由于多校区高校本身是一个存在时间不长的事物,于是如何高效的开展各项工作是高等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其中作为学校的最基础性工作----学生管理工作,问题凸现。
  这里借用国内学者对多校区高校的定义,指具有一个独立法人地位、有至少两个在地理位置上不相连的校园的大学。①为了使研究的问题更具有普遍意义,这里所说的多校区高校既可以是由一所以上原本独立的高校相互合并而形成,也可以是为了拓展办学空间、办学规模或办学功能而扩建新校区后形成。
  一、存在问题
  (一)存在偏见,人心难合,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和谐开展
  多校区有的是合并形成的,有的是新建形成的,但不论是哪一种方式,师生们心目中总是有“总”、“分”之别,认为“总校”、“本部”、“总校区”是正规的、正统的,除此之外是非正规的、非正统的;认为在师资力量、硬软件设施等诸多方面“分校”、“分部”、“分校区”比不上“总校”、“本部”、“总校区”。因此“分校”、“分部”、“分校区”的师生易产生自卑心理。事实上有的多校区高校也确实存在这些情况,如在合理分配资源时,有的“总校”、“本部”、“总校区”的某些“留守”的院系领导就不情愿把性能好、价格高的实验器材分离出自已院系所在的校区;在合理分配师资力量时,也是有部分教师(包括学生管理工作者)不情愿去资源馈乏新校区教书育人,就是去了,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的,这种情况相信一段时间内是不会消融的。
  更为严重的是并后高校的学校机构设置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问题。并前大家都是独立建制,各种机构和干部都配备齐全。并后自然就多出几套班子。在重新配备机构和干部时,学校领导更多地考虑的是比例与平衡,照顾各方面的利益,于是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互相攀比,人心不合。如有的领导在并校后由原来单校区的实权派人物,成为清闲岗位的领导人物,心理会十分的不平衡,会无事生非,搞得人心恍恍;由于处室部门的重复,如学生处的领导由单校区时的一把手变为并校后学生处的二把手甚至三把手,分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由于心理有怨气,工作上消极应付,出工不出力,甚至顶着干,一心只想着利用自已的关系网四处向省市级领导部门诉苦,希望帮忙“扶正”,这样会大大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影响多校区高校的和谐发展。
  (二)多校区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不健全
  对合并式高校而言,由单校区变为多校区时,每一校区基本都是未合前的一所学校,而每一所学校毫无疑问都是自成管理特色,在学生管理方面都也是如此。由此,合并后,除地理位置的分离外,要求其它都必须统一,显然学生管理工作也必须在各校区是统一的。于是我们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比单一校区更具活力的学生管理体系。对于扩张式的新校区而言,各个校区也只是“总校”继续延伸各种教育制度,基本上没有变化。由于新校区大多建立在离市区较远的市郊,没有“总校”那种浑厚的校区底蕴,因而对新校区的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也应有所变革。
  于是,学生管理工作模式要进行改革,把不适应情势的部分淘汰掉,增补符合自身发展的内容、制度,形成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的工作模式。
  现实中,由于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不健全,常常会出现以下情况:有的多校区的高校总部的学生工作管理机构管理权限集中,各个分校区学生管理机构没有决策权,甚至缺乏相对独立的执行权,总部的学生工作管理机构管的过细、过杂,不但要求负责全校大政方针,同时亦为琐事忙碌,这种情况下,则往往会出现总部学生工作管理机构的过于强化,而校区学生管理机构的过于削弱;有的多校区高校恰恰相反,总部的学生工作管理机构管理权限下放,只负责全校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大的方针,各个分校区学生管理机构有相对的决策权和相对独立的执行权,具体管理学生方方面面的工作,这种情况下,总部的学生工作管理机构过于削弱,校区学生管理机构的过于强大。这个度不易把握。
  (三)校区分散,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加大
  1、信息不畅
  高校多校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几个校区在空间上分散,地理上有一家距离,学校学生就分布在各个校区内。多校区高校学生分布有以下特点:一是按院(系)分布;二是按年级分布,如大一新年全部安排在新校区,老生则在老校区;三是两者兼有。如有的学校把新生安置在新校区后,新校区仍有空余教室和宿舍,则又把部分院(系)老生也安排在新校区。同时,随着校区的增加,学校的成长,使得多校区的高校不仅存在校区分散,也存在学生人数愈来愈多的现象。这也是多校区高校最为明显的特点之一。由此,学生管理工作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管理难度进一点增大。
  学生工作讲求实效性。高校形成多校区后,很多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都会有这样的一种体会,由于各校区在地理位置分散,导致各类通知、办法等文件都无法及时到达,往往地理位置越远的校区越晚收到,有些紧急文甚至逾期才收到。由于收到的文件时间晚,无时间细细考虑,很多学生工作者只得匆匆应付了事。如遇到是一些材料上报的通知,那便只得利用额外时间加班加点完成,这将直接导致学生管理工作质量不高的现象发生。另外,对于学生管理工作者来说,有的需要在几个校区间来回奔走,才能及时向学生传递上级信息,迅速安排各种活动,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这样无形中也会使学生管理工作打折。
  2、成本大幅上扬
  不论是合并式高校多校区,还是扩张式高校多校区,由于校区的变化,使得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本都无形中增长不少。参加学生工作会议的学生管理人员往来时间耗费过多;各级文件、通知的传达耗时过长;传达通知、文件的交通运营费用及其它费用上涨;校区间相互联系的电话、手机费增加;重复购置设备和资料开支节节上升,特别是针对学生的学术讲座成本耗费最大。比如学生处要开一次全校性的关于学生安全教育的讲座,不得不从一个校区到另一个校区循环开讲,这样不仅大大耗费开讲者的时间,也大大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本。
  3、各校区间师生、生生交流欠缺,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开展
  由于高校多校区的形成,各个校区在空间上又不相连,各个校区又不似原来的一个校区时拥有多年级学生、多个院系,由此使得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的交流甚至少,不同院系间的学生交流也甚少,部门教师上完课后基本上乘班车回到居住地,学生管理工作者也是如此,师生间的交流自然也减少,学生思想的波动和情绪变化情况学生管理工作者不能及时掌握。如学生入学前有轻度的心理抑郁症,入学后,由于以述原因,学生管理工作者没有及时与之沟通、交流、开导,也没有高年级学长对其宽慰,同级学生对他也缺乏关注心,那么随着时间的增长,他可能会由轻度抑郁症转变为重度抑郁症,甚至做出不可思议的事情,这就会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运行,成为校区不稳定的因素。
  二、对策思考
  (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多校区高校在思想磨合过程中,一定要本着原则问题要坚定,方法问题要灵活的精神,处理一切问题。一定要思想领先,人合先合心,心合才好办事。若绕开敏感问题,怕碰硬,总是和稀泥,搞平衡,这将给学校的深度融合留下后患,影响发展。②
  面对各校区学生管理工作风格的差异、各种利益的冲突等种种矛盾,领导班子不能说不利于融合的话,也决不能做不利于融合的事,一方面要在公开会议上或私下言语中,要经常强调“总校”和“分校”或“本部”和“分部”或“总校区”和“分校区”只是一个称谓而已,两者是都是学校的一部分,在领导们心中是占有同样比重的,另一方面要从实际行动中消除广大师生认为“总校”、“本部”、“总校区”是正规的、正统的,“分校”、“分部”、“分校区”是非正规的、非正统的,就连师资力量、硬软件设施都比不上“总校”、“本部”、“总校区”的看法,公平、公正的合理化的分配资源,即使某一校区暂时资源比较弱,也要想方设法尽快填补这个缺口,不能让师生心理有想法,公平、公正合法化地处理各个校区内各种大小事务,使领导班子在群众中树立起好的形象和好的威信让广大学生工作者真真正正认为到哪个校区工作都一样,人合心合地保质保量的完成分内的工作。
  在面对的机构设置和干部的选拔任用的问题上,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按需设岗,一人一岗,公平、公正的任人唯贤,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并结合民意测评,全方位的考察,最终选出适合的干部,决不能搞平衡,搞照顾,因菩萨设庙。
  从学生管理工作层面上看,更应该有一个团结有力的学生管理领导班子,要有远见卓识,善于驾御全局,平衡各层次关系的能力,这样才能推进多校区学生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同样,也要紧抓学生管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平时多进行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在思想上要达到高度统一,在言行上,也不能因为学生管理的范围不是在“总校”、“本部”、“总校区”就有所偏见或岐视。领导班子间不能因为领导是来自几个学校,相互之间互不服气,互不买帐,相互拆台,只有齐心合力才能顺利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二)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我国高校多校区的管理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条式管理”型。即在总部的统一管理下,分校区作为其下属学院所在地,教学组织及其管理也由总部统一安排。二是“块式管理”型。即在总部的统一协调下,各校区作为一个或多个学院相对独立,有各自独立的体系每个校区有各自的一整套管理体系。三是“条块结合管理”型。其中又分为“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管理型和“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管理型两种。③
  显然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也存在着这样三种模式。笔者认为对于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来说,条式管理型虽然责权明确,命令统一,可使全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高度统一,但由于多校区地域分散,信息传递不畅,易造成工作效率不高现象;块式管理型虽然各校区拥有独立的自主权,对于处理紧急或突发事件十分便利,但会形成重复机构多,成本增大,各校区学生管理工作信息交流相对闭塞现象;条块结合管理型中“以条为主、条块结合”型则往往会出现总部学生管理工作机构过于强化,而校区学生管理机构的过于削弱的现象;“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型则往往会出现总部学生管理工作机构过于削弱,而校区的学生管理机构过于独立的现象。笔者认为各高校应认请自身,认清自已高校的历史进程,现实情况,未来发展定位,灵活机动,选则好属于自已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三)高度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好网络大校园,做好多校区学生管理工作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因特网的日益普及,现代社会逐渐进入信息网络时代。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校园互联网的畅通工程,要把此项工程摆在工作的首位,加大资金、人力的投入,建设好校园互联网。
  多校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在管理手段上也要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而不能墨守成规仍仅靠电话、手机、公文等方式进行上下联络,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校区与校区间、学校与校区间、校区内部各部门间等一套完整的、多层面的学生管理工作网络信息系统,实现资源优化、共享,以便能及时处理和传递管理信息,大幅度降低学生管理工作所需的成本,从而促进学生管理工作进入新的台阶。在办公管理中,利用网络各种工具进行学生工作各种信息的交换,如转达文件、办理各种电子手续和业务(学生注册、学籍管理、毕业证管理)、召开电子会议等;接收校内外电子邮件信息并进行处理,如行政命令、公函;将学生管理各种制度、规则上网,方便师生查询,真正实现办公管理的自动化,达到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的目的。
  对于改善师生、生生交流欠缺的几点建议
  1、规范学生工作者的管理行为。学生管理工作办公室每天应有学生管理工作者值班,不论节假日与否,另外学生管理工作者应主动到学生学习、生活场所调研,以随时与学生沟通,及时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和烦恼。2、加大学生正式群体组织的工作力度。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积极创造条件经常保持正式群体组织的活动,使正式群体组织开展的活动既适合学生特点又丰富多彩,内容更深化,形式更新颖,气象更和谐,学生参与机会更多,思想教育更贴近学生,让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更加广泛。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要在各个校区设立心理咨询室,多增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常开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定期让学生主动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教育;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时常不定期的深入学生宿舍、教室,与学生交心倾谈,解决学生遇到的烦恼,平时要多留意心理不正常的学生言行,及时防患于未然;最重要的一方面是要借助计算机网络工具,在校园网上开辟心理咨询和师生交流的阵地,通过网上交流可以很好的缓解学生的困难、无助和烦恼,从而减少心理不正常的学生人数。
  
  参考文献:
  [1]、吴远,秦启轩.多校区大学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3,(12).
  [2]、刘智运.推进合并高校深度融合的对策研究[J].交通高教研究,2004,(2).
  [3]、钟连超.关于高校多校区管理模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33).

文章标题:初探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gaodeng/229.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