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与初高中教育具有显著的不同之处。其中之一表现为大学课程较多,课外活动相对丰富,是学生踏入社会中的一个过渡或实验的阶段。特别对于如管理专业的文科类学生,仅是书本上的理论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
[摘 要]PBL模式和案例教学法在近年我国高校教学改革中经常出现,两者目的均为提高学生专业和非专业的综合素质。两者最早均用于医学教育,逐渐发展到其它学科。案例教学法相对情景具体化,着重在加强学生专业处理问题的能力。PBL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主导,着重在培养学生未来的综合能力,但执行难度较大。将 PBL模式的思路引入案例分析法,通过具象化降低其难度达到提高综合能力的目标,正是笔者试图尝试结合的目的。
[关键词]教师职称论文,PBL模式,案例分析法,结合
同时,大学教育教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注重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也正因如此,原本用于医学类的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模式等也越来越多地用于其它文科类专业。在高校中随着对教学质量要求的提高,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也不断被采用、推广。
一、结合应用理论研究
(一)PBL模式概述
PBL即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也称作问题式学习,于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区别于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此方法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PBL作为一种问题取向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而不只是纯粹的探索和发现,同时它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强调外部支持与引导在探索学习中的作用等。
(二)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形成和运用,是在1910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医学院和法学院。20世纪初,案例教学开始被广泛运用于商业与企业管理学,其内容、方法和经验日趋完善与丰富,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前在国内,案例教学方式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被列入了各高校的教学改革计划。
一般来说案例式教学法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启发式。2.情景化。3.参与性。
两种教学方法的成功在于其各自的优点,如果能够将两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到公共经济学等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中,对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必定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应用研究
(一)前期准备
1.将学生分组,十到三十人左右一组为宜,可利于案例中不同角色,方便提出不同见解。
本次学生为管理学院文科类本科学生。
2.对学生提出前期内容的学习要求或是已在课堂中进行过基本知识的教授。
3.案例准备: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其内容与本次授课内容基本相符。例:针对公共物品的相关理论,本次列举案例为《北京六大景点门票该不该涨价》。
4.问题准备:前期根据解决此问题的思路框架,列出以下三个大方向问题:北京六处世界遗产属性是什么?它们该不该收费?如果要收,收多少?
5.教师辅导准备:对内容的熟悉,模拟解决问题的思路准备若干小问题以引导同学思考的方向。可以参考该案例在实际中的解决方法。
(二)课堂运用
教师陈情案例同时给予三个大方向问题,并按序参加一组的讨论。
此案例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北京六大景点门票该不该涨价”。研究对象是包含故宫、颐和园、八达岭长城、天坛、十三定陵和长陵的六处景点的调价方案。
三、结合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前期框架的构建及全面的准备
案例分析法对教师要求较高。在PBL模式下,针对所分析案例,教师不需要全部的专业知识,但需提前设想到其中涉及的各方面知识或各种角色,以便做好准备在应用时正确引导学生或辅助学生在行进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次案例中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为“北京六大景点门票该不该涨价”,以此为基础,笔者设计了三个引导问题:1.北京六大景点的属性?引导学生思考从哪里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打开缺口,往下深入。2.该不该收费?沿着已找到的切入点深入分析。3.如何收费?在深入分析的过程中去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在分析过程中学生角色的渐次分配
在单纯的案例分析法中,一般教师常常提前将学生进行角色分配。结合PBL模式的案例分析法,对学生的引导属于发散性思维。以解决核心问题为中心,尽可能地想到其相关的各方面以贴近实际模拟。随着问题的深入分析,所涉及的对象人物也越来越多。
在本次案例中,以属性为切入点。学生根据公共物品的特点分为两派,A认为是公共物品,不应收费;B认为是部分公共物品,应该收费。由此一组一分为二。在认为是公共物品的A组中引导学生思考,收费的原因是为了解决什么?如不收费或增加收费,应该如何解决?A组同学中部分认为应该政府支出,一部分认为应该能通过调整假期来解决高峰期的问题。
在认为是部分公共物品的B组中引入第三个问题:如何收?一部分同学认为通过召开听证会较公平,而一部分提出通过量化模型,如成本核算等进行计算。笔者选择参与听证会为主展开下一层次分析引导,而持有其它观点的同学在此过程中从其持有观点出发提出反驳或建议。
在听证会分析对学生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了模拟。从不同身份出发提出不同见解。进行了不同的角色扮演,如:申请人、老人、学生、北京人、外地人、专家学者。以不同角色为出发点各方维护自身利益提出意见并找到对方方案的不足之处。
(三)以问题引导,全面分析的过程为重心 PBL模式是直接从实际问题入手来组织教学,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断寻找知识与方法,让学科知识的学习隐含在问题的解决与团队合作过程中。在分析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及思维障碍,而另一方面可以展示出学生的独特个性与才智、创新成果。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发现并分析问题、查阅资料,和其他同学、老师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能够获取知识,并通过运用于问题,活学活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同时在分析过程中,由问题去学知识,学生掌握的是一种学习的能力而不是如以前填鸭般的接受。学生的查阅资料能力、科研能力、表达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均能同时得到锻炼,实现了大学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过渡。
在此过程中,对每个问题学生亦得出结论或答案。但教师需把握答案并不是重心,或者说无标准答案一说。当学生在进行过程中思维出现偏差,纠结于结果时,教师应及时引导。
(四)以解决问题为核心,汇报总结的唯一性
在分析进行过程中,同组成员可以有不同意见,分任不同角色或是提出不同方案。但教师需对学生提出,最后上交汇报总结必须是唯一的。不管是PBL模式还是案例分析法均是为了在提高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加强与社会的契合度。作为一个工作团队,不管在分析执行过程中有如何的不同或是冲突,但最后需要只是一个解决方案。报告的唯一性也会增加学生在分析过程中的冲突与难度,进一步提高其综合运用能力的锻炼,特别是团队合作的能力。
笔者通过一学期公共经济学授课,进行了将PBL模式与案例教学法的结合实验运用,同学反映相对较好,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较高。但介于各方面的不成熟和限制,未能有具体的评价体系进行效果的展示。仅对在学期过程中将两者结合运用的心得体会集结成上文。希望以此文与大家进行教学的交流和讨论。
[ 参 考 文 献 ]
[1] 赖亚曼,蒋学武.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比较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
[2] 王欣萍.PBL教学法在国外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5).
[3] 李龙,刘雍潜.论“学与教”方式的建模[J].现代教育技术,2010,(10).
[4] 唐国华.减轻认知负荷:理论解读及对策探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