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学》公选课程的教与学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12 08:11 热度:

  摘要:作为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程在财经类高校开得比较普遍。目前,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越来越多的非金融类的学生也对这门课程非常兴趣,并且选修该课程。相对于专业核心课程而言,因为学生专业的差异性、知识结构的差异性、学习动机的差异性等造成教师讲授难、学生接受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并根据教学实践,提出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建议。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公选课;教学;创新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重实践操作,轻理论学习
  传统教学中,财经院校都比较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然而该门选修课的学生普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感觉枯燥,特别是涉及到一些数理计算、公式推导等知识时,学习热情更是大减。他们关注的是如何直接就学会炒股,以实现较高的投资收益,却不知实践操作是要靠理论来指导的。
  (二)教师讲授难、学生接受难的“双难”现象比较普遍
  《证券投资学》是将证券投资基础理论和操作实践相结合起来的一门课程,由于该课程不是一门纯粹的基础知识课程,所以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专业性。相对于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部分基础知识对选修学生来说概念生僻、专业术语多,教师在讲授时既要遵循习惯称谓,又要将学生不熟悉的,甚至有些是书上没有的但现实操作中又经常提到的专业术语解释清楚,造成“双难”现象比较普遍。
  (三)教材的选择不适宜
  资本市场变幻莫测,特别是我国的资本市场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比较强,造成了课堂上讲的理论和现实资本市场的运行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做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时,常常由于政策的影响导致资本市场的实际运行与理论分析结果相背离。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分析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要充分考虑其他因素对资本市场运行的影响,这对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都是一个高要求。另外,选修课学生用的教材和金融类专业学生用的教材几乎相同,教材的选择没有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特征,不符合因材施教这个基本的教育规律。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同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选修这门课的目的就是为了会炒股,希望通过学会炒股挣钱,把《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程简单地看成炒股学,急功近利的思想比较严重;还有一些学生是因为该门课有电脑教学,上课时间有机会上网,并且期末课程考试比较好过,容易拿到学分。因此,上课时他们对与我国证券市场相关的趣闻轶事、一些经典的操盘获利方法等非常感兴趣,而一旦讲到基础理论知识有些学生就感觉索然无味,忽略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分析,导致对运用原理不会或者一知半解。
  (二)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同
  作为财经类院校公选课,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几乎来自全校各个不同的专业和年级,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同,而这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比较紧密,因此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该课程所需的基础知识不足,没有达到该课程学习前要掌握的其他相关课程知识的要求,导致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额外补充,从而造成一种众口难调的局面。
  (三)与该课程相配套的其他课程相对较少
  公选课的开课的目的旨在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完善课程设置体系,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而有些学校在教学中安排相应的关联课程较少,对学生来说新的知识点较多。如果学生平时较少关注证券市场,就会对一些专业术语不容易理解,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难和教师授课难的“双难”局面。
  三、创新教学方式的建议
  由于证券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并且影响证券价格的因素繁多,使得证券投资分析的不确定性增加。这种不确定性要求证券投资者要灵活地运用各种理论和技术分析,来判断和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因此,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认为应该立足实际,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低级的、盲目的感性认识阶段上升到高级的、有计划的理性操作阶段,提高教学质量。
  (一)创新课程考核方式
  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动机,可以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形成一套有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考核办法,即以实训考核、过程考核取代期末考试。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以反映学生学习态度为主的平时考核,包括考勤、上课提问以及小组讨论等;以利用证券交易所的实时行情开展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模拟证券投资收益考核,包括投资调研报告的撰写、模拟大赛的收益等;以学生归纳、总结能力为主的模拟投资总结考核,包括投资大赛结束后的心得体会以及做实盘操作时要注意的问题等。根据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当课程教学工作完成之时,各项考核成绩汇总形成按等级确定的学生考试成绩。
  (二)强化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技术是把声、文、图像和计算机集成在一起的技术,利用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媒体进行视听教学。由于现代高科技的应用已延伸到各个领域,它的发展和应用渗透到了各个行业之中,对证券行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计算机强大的分析、计算能力加上因特网的运用使得证券分析的含义已不仅仅是以往那些简单的比率和图表分析。针对本课程技术分析中的形态理论、道氏理论、波浪理论、K线理论、移动平均线等,若仅凭书本讲述,使学生难以理解,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完全可以将以上理论结合市场的实际材料,用立体的图表编写出讲义。这一教学方法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证券投资的感性认识,同时通过增加股市风云、证券市场热点问题的讨论,每节课前对财经网站相关新闻的点评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学能力。
  (三)充分利用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另一种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增加适当的案例,可以对书本上的理论进行实证分析,将抽象的理论学习具体化,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分析证券市场发生的典型事件,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使其了解实践中会出现哪些问题,提高其对重大事件和信息的敏感性和特定市场环境的分析能力。如在讲到影响股市波动的政策因素时,把2007年的“5.30”事件与2008年的“4.24”事件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对影响股市的因素有一个更深的体会。
  (四)模拟证券投资技能比赛教学
  技能比赛方式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重要方式,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还可以培养学生职场竞争的意识。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在向学生介绍了证券投资工具的基本常识以及证券交易市场的运行机制之后,笔者举办了模拟证券投资技能比赛。该比赛包括两套软件,一套是社会上的证券投资大赛,该比赛每十个交易日为一个赛季,举办者对每赛季前三名以及跑赢大盘者设立奖金;另一套是学校内学生之间的比赛,首先根据学生学号建立一个虚拟的证券账户并提供虚拟资金,然后在根据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实时行情进行模拟证券买卖,在该学期本课程快结束根据学生模拟投资的总收益,确定学生的该项成绩,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这种对外对内都有奖励机制的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五)合理选择和安排教材
  作为一门选修课程,而且选修该课程的学生数量非常多,那么教材的选择就不能象要求金融类的学生那样高难度,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公选课的教材和金融类专业学生用的是同一种教材,没有体现公选课的学生群体特征。另外市场上《证券投资学》的教材比较多,但有些教材拼凑的现象比较严重,主要体现在教材的结构不尽合理,内容重复、资料陈旧甚至错误的地方比较多。这就要求我们在公选课教材的合理选择和安排上就显得非常重要,甚至很有必要由任课教师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编著《证券投资学》选修教材,突出满足公选课学生需求的特点,这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较高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1]王建喜:《证券投资学》[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
  [2]程永文:《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与实践内容合理选择的探讨》[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3-24。
  [3]杨建平:《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7):120-121。
  [4]焦霖、焦萍:《关于模拟股市教学法在<证券投资学>课程中运用的几点思考》[J],《管理观察》,2009,(1):117-118。

文章标题:《证券投资学》公选课程的教与学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gaodeng/21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