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论文发表之文化背景知识导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研究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3-08-26 09:09 热度:

  高等教育论文发表期刊推荐省级期刊《大学教育》,《大学教育》杂志是由广西教育学院主管、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学术期刊,是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文件(新出审字[2011]980号)由《哲 理》杂志更名而来。《大学教育》杂志旨在为高校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教育理念和方法提供传播和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本刊全文同时收 录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  

  【摘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离不开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本文结合《新标准大学英语》教材,积极探讨文化背景知识导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策略,改善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语言与文化,文化背景,知识策略

  0引言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传统英语教学片面强调语言知识的输入却忽略了语言最基本的功用——交流,而事实上文化的多元性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相互交流的真正障碍。因此笔者结合《新标准大学英语》第一册,挖掘潜在的文化信息,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文化教学的可行性

  1.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为文化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一种辩证关系,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一方面,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具有文化的特点,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一面镜子,反应特定民族文化的底蕴与内涵。反过来,文化离不开语言,只有借助语言才能传达特定的文化讯息。另一方面,语言与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首先,语言创造了文化,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的产生,语言是文化产生的前提与条件,而反过来,文化又促成了语言的完善发展。因此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密不可分,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有助于语言教学的顺利进行以及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

  1.2《新标准大学英语》教材为文化教学的开展提供广阔空间

  《新标准大学英语》突出信息性与实用性,充分体现了新教学大纲的要求,符合大学英语教学实际。在选材上注重信息性与时代感,满足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渴望。内容丰富,选材广泛,涵盖语言、文化、宗教、文艺等各个方面,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教学素材,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进行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

  2文化背景知识导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策略

高等教育论文发表

  2.1结合词汇教学导入文化背景知识

  英语语言中包含许多文化内容丰富的词汇,文化因素决定着词汇的语用意义及社会涵义,同时也制约着词汇具体运用的得体性。教师应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积极发现并讲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们传达其语用价值。例如,在第五单元出现了单词“hearth”(壁炉边)。由于壁炉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教师可以结合图片讲解壁炉“fireplace”在西方文化的特殊意义。在西方,壁炉不仅用于取暖,更是家人交流情感的地方,它是友情、亲情、温暖的象征。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曾经坐在壁炉旁通过收音机对全国公众讲话,成为了最为著名的“FireplaceTalk”(炉边谈话),给人以友好亲近的感觉,从而拉近了与民众间的距离。第一单元Diaryofafresher中,gapyear(空当年)的出现让学生一头雾水。按字面理解,高中和大学中间空缺的一年,在中国那应该是辍学,可又与文章内容不符。这时老师有必要对gapyear的文化知识进行讲解。在大多数西方国家,学生高中毕业到上大学之间,可以休假一年用于旅游或者工作,这样学生在大学之前能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更懂得自己需要学些什么,这样在大学就不至于虚度光阴。

  2.2结合句子讲解导入文化背景知识

  特定的句子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特定种族、特定人群的民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如在第二单元chocolate中,学生对于句子“mostofthemwouldagreetheyhaveasweettooth”的翻译,可谓五花八门,让人啼笑皆非。有人说“虫牙”,有人说“甜牙”,其实在西方文化中,如果说一个人有“sweettooth”,是说这个人爱吃甜食。类似的表达如haveaspicytooth(爱吃辣的东西),haveasaltytooth(爱吃咸的东西)等。再如第七单元relativevalues中的“VenusandIweren’tbornwithsilverspoonsinourmouths”,如果不知道文化背景,学生只能肤浅的解读字面含义。教师可以通过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差异对其深层含义进行讲解。中国人用筷子吃饭,西方人则用刀叉和匙子,而质地的使用也很有考究。富贵人家多用银制的东西,如银刀、银叉和银匙子,贫贱人家则用木制的器具。如果一个人生来时,嘴巴里面就有一把银匙子,那么他无疑出身富贵了,出身富贵就叫做bornwithasilverspooninone'smouth。而出身贫苦,则可以用bornwithawoodenspooninone'smouth。

  2.3结合语篇分析导入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的学习,应该从整体上对所学材料进行梳理掌握。只有从宏观上把握材料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文化、地理、人文等信息,才能了解作者的观点立场,了解材料的写作主旨,从而更深层的理解语言的运用。例如第四单元“persontoperson”的单元主题就是文化差异与文化撞击。这其中包括言语性差异以及非言语差异,教师应结合这一课的语篇主题,多方搜集资料,并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展示,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并理解文化差异。言语性差异,如“Thankyou”,这一在英国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礼貌用语,在西班牙人看来很是奇怪,有时甚至是不必要的。又如“haveaniceday”,这句问候语听起来太美国化了,对英国人听起来很不舒服。非言语差异,如肢体语言和手势,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意义不同。在英国和法国,张开手挥动通常表示欢迎,可在希腊,却被认为是极大的侮辱。又如,在中国人们“竖大拇指”表示“真棒”,可在孟加拉国这是极大的侮辱。只有掌握此类的文化差异,学生才能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际。

  2.4结合影音资料导入文化背景知识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影音资料进行文化背景知识导入的辅助教学,使得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第五单元是小说《呼啸山庄》的节选。由于大多数学生对于小说的写作背景、作者及故事梗概等都不甚了解,如果只单纯地学习小说片段,学生只会断章取义,不明所以。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们展示小说的故事梗概及作者简介等,并布置任务让学生课后观看电影版《呼啸山庄》(英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习得语言及相关文化知识。又如第十单元GreenFatigue的单元主题是保护环境,教师可以展示环境污染的相关图片,并组织学生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成因及解决方案的讨论,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并针对文章中提到的“LiveEarthconcertsin2007”(2007年拯救地球全球演唱会),下载现场演唱会片段,让学生真切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3结语

  总之,大学英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为目标,在语言教学的同时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帮助学生不断扩大文化知识的储备量,提高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最终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钟乐平.大学英语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J].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

  [2]李琼华,皮晓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渗透[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3).

  [3]钟伟.试论英语教学与文化导入[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3(2).

  [4]文秋芳.新标准大学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文章标题:高等教育论文发表之文化背景知识导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gaodeng/1844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