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绍了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内涵,通过对跟踪审计的研究,对现阶段高校跟踪审计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分析,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以达到促进基建审计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法制化,从而提高审计的质量的目的。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高校合理控制工程造价,节约基建投资,完善高校跟踪审计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校新建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问题及解决
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的基本建设投入随之加大,特别是最近的几年来,投资额度占整个学校预算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大,是我国高校办学历史上基本建设规模最大、成果最显著的时期。为了有效地控制基本建设投资,使有限的基建资金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许多高校采取了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通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在规范建设行为、控制工程造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跟踪审计在工作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解决。
1.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内涵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审计单位对工程造价从项目决策到项目竣工结算及项目后评估阶段进行的全过程的跟踪过程。
传统的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审计方式存在着时效性差、时间滞后、诉讼增多、风险加大的弊端,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能准确地反映工程的实际造价。全过程跟综审计是工程项目审计由事后向事前、事中审计的一种延伸,是传统审计的发展与完善,是现代管理学在工程项目管理应用上的新突破,更是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客观需要。
现阶段高校进行工程项目审计出于内部控制的考虑或是应上级部门的监管需要,要求自己的内审部门对工程进行跟踪审计。但由于审计力量不足,单纯依靠其自身力量根本无法完成审计任务,许多高校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或工程造价咨询公司等社会中介机构代为执行,并通过签订审计业务合同来明确双方的责任。
2.高校新建工程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高校建设项目审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审计实践中不可避免的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简要分析如下:
(1)跟踪审计深度难以把握,目标偏离。
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在项目建设全过程中介入并进行审计,提出的审计建议。高校的基建审计工作往往受高校管理体制的制约,常常造成内部审计部门在意识上凌驾于基建部门之上,变监督为管理,随时要求建设或施工单位纠正和改进,很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监督咨询的目标,过多干涉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使双方产生利益冲突,如果审计意见发表不当,就容易产生矛盾,造成审计风险。
(2)跟踪审计时间介入点模糊,审计效果不明显。
工程建设项目一般要经历投资决策、设计文件、招标投标、施工、竣工结算等阶段。跟踪审计介入的时间不同,审计效果就有所不同,理论上讲是越早越好,但在一些高校,由于种种原因,前期决策阶段审计人员很难介入,所以在跟踪审计实践中,绝大多数都是在施工和竣工结算阶段才开始介入的,那么在前期决策、设计文件和招标阶段所影响的造价就无法控制,跟踪审计的效果就不充分、不明显。
(3)跟踪审计相关的制度不够完善。
虽然跟踪审计在一些高校实行已经几年了,实践中也制定了一些操作规定,但还未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完善的,适合高校的规章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法制化。跟踪审计是在建设全过程中进行的一种动态审计,审计人员承担着非常大的责任和风险,这就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不仅为建设单位制定建设项目管理制度提供遵循的依据,也为跟踪审计部门提供衡量的标准。但是目前这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却相对滞后。这些都需要高校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来支撑。
(4)跟踪审计力量有限,审计风险增大。
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审计,涉及的单位多、范围广、内容繁杂、建设周期长、审计任务重,审计风险增大。对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过程的跟踪审计要求跟踪审计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较宽的业务知识面,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了解掌握最新的方法技术手段。因此,能否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提升审计能力,是影响跟踪审计效果,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高校专业审计人才缺乏,审计人员素质有限,这就要借助社会审计的力量,来提高审计质量。而社会中介机构良莠不齐,选择不好就会造成失误,增大审计风险。
(5)跟踪审计收费不规范,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目前,高校跟踪审计工作往往需要社会中介机构的协审。作为中介机构而言,其取费考虑的仅是两个因素:劳动投入和审减金额,并根据基本审核费加审减额比例提成的方式计费。于是就会造成矛盾,即跟踪审计工作做得越好,过程问题解决的越多,最后竣工结(决)算时审减收费就越少。一些跟踪审计中介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很容易产生记录问题而不指出问题的现象,使问题不能在过程中得到解决,达不到跟踪审计的目的,跟踪审计质量也就难以保证。此外就是至今还未形成一套跟踪审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跟踪审计取得的一些效益无法衡量,而且很难量化,这样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就降低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会从一定程度上遏制跟踪审计的发展。
(6)审计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由于高校审计属于内部审计,仅具有独立性,需要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如果跟踪审计没有完善的法规和制度保证。相关部门不理解,不配合,跟踪审计就不能很好地实施,许多高校的情况不容乐观。
3.解决的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之进行完善:
(1)合理定位跟踪审计介入深度。
审计是以堵塞项目建设漏洞、完善项目管理机制为目的,其作为第三者参与项目建设的过程,而不是建设项目负责人。审计机构不是从事建设管理、施工、监理方面的具体工作,而是履行对上述工作的监督职能,实现促进这些工作规范、有效运行的目标。跟踪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与项目建设单位取得联系并以书面形式反映,而不应直接干涉相关建设单位的工作。在跟踪审计工作中,应把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努力做到到位而不越位,不偏离定位成为管理者,同时,强调依法独立开展监督。
(2)准确把握审计介入的时间。
跟踪审计主要表现在其审计过程的经常性,同时跟踪审计作为绩效审计的一种模式,应综合考虑被审计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建没要求、审计资源和审计成本等多方面要素后研究确定审计介入的时间。也就是说跟踪审计选择何时介入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及重要性原则,视建设项目情况而定。准确把握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确保跟踪审计依法实施。
跟踪审计使传统审计的程序、内容、方法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使跟踪审计能健康运行,确保跟踪审计依法实施,应建立一整套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制定跟踪审计实施办法,健全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以及与此相衔接的项目管理制度、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工作到位不越位,相互配合,协调运转,使跟踪审计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中。
(4)把握跟踪审计的重点关键环节。
跟踪审计实际上就是跟踪建设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工作,沿着项目的建设周期这条主轴展开全程审计。目前在审计力量不足,审计成本有限的情况下,要把全天候的跟踪变为“重点关键环节”的跟踪,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设项目重点关键环节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前期决策、设计、招标投标、隐蔽工程验收、材料与设备的采购、重大变更等。
(5)规范跟踪审计收费,优化跟踪审计人员配备。
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机关因自身的审计力量有限,往往借助中介来进行协审,而跟踪审计又具有工作量大、任务繁重的特性,对于讲求经济效益的社会中介机构来说,规范跟踪审计的收费,就显得尤为重要。规范了跟踪审计的收费,审计机关才能更好的整合审计资源,利用自身熟悉专业业务,易沟通等优势,并结合社会中介机构专业人才储备较好,专业相对力量较强的优点,相互协作,更好地开展跟踪项目审计工作。
(6)针对跟踪审计力量有限,全力引入竞争考核机制。
针对目前协审人员积极性不高,审计风险较大的现状,我们在正视短期内无法大量增加审计机关投资审计人员的情况下,积极利用社会审计力量,并全力引入竞争考核机制。对跟踪审计的审计事务所通过不定期综合检查促使其提高审计质量。在提高跟踪审计人员积极性的同时,确保审计质量的提高和审计深度的稳步推进。
4.结束语
跟踪审计作为高校新建项目的一种审计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为了使跟踪审计在实践中更好地为基本建设服务,必须健全和完善跟踪审计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总结完善好的做法和经验,纠正存在的问题,探索新的理论和方法,使跟踪审计真正起到监督作用,更好促进高校的基本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