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前广场建设浅析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2-08-09 09:00 热度:

  【摘要】:高校校园中,广场以空间的形式与周围的建筑物和其它各种空间组合,成为有机的统一整体;是供师生日常生活、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它以不同的姿态、功能或形式存在于校园中,例如入口广场、中心广场、休闲广场等等,是高校校园的重点景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校园前广场,建筑
  前言:
  “广场”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相传随着西欧中世纪社会变迁以及城市化发展,人们大量拥入城市,由于人口越来越多,行业划分也越来越细,因此,就需要成立协会之类的组织争取权利,维护权益,调解民众与各方利益纷争与冲突。于是,一个能够容纳民众、协商议事、收集民意、表达民众意愿的场所——广场就应运而生了。
  随着广场的出现,城市广场、大学广场应运而生。如果说城市广场是“城市的客厅”,那么,大学校园的前广场就是“大学的客厅”,大学校前广场,作为广场的一种形态,是大学校门入口处到校前区主体建筑之间的开敞空间,广场的围合体多为教学楼群。由于国内多数大学的主校门紧邻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当人们从校外经过校门进入学校,经过校前广场,避开城市的喧嚣,才能放松心情,感受些许宁静。
  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其必然性,校园前广场也不例外。从中国城市发展史来看,大学校园继承了我国古代建筑群院落风格,同时也迎合了人们生活的需要,校园前广场的出现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
  一、大学校前广场的特点
  1、人文性
  大学校前广场作为学校对外的“客厅”,必然有其个性的一面,必然蕴含着深层的意义。它一定不是孤立存在着的,它的人文性特征相当明显。纵观国内大学,有人文性的校前广场比比皆是。像著名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等校前广场都有深刻的含义,都有其人文性,某种意义上说校前广场已经成为大学的一张重要名片,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
  2、功能性
  大学校前广场作为校园的开放性空间,为师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室外空间,为校园各种健康的活动创造场所,形成师生们的交往空间,提高物质景观和体现校园文化的活动中心。因而,大多数的大学校前广场都有文化活动、体育集会、体闲娱乐等功能。
  (1)文化活动功能:校前广场提供了一个较大的开敞空间,可容纳大量的人流,因此广场可成为学校日常校园文化活动的场所。
  (2)体育集会功能:在举行大型体育活动、庆典活动,校园前广场理所当然的具备体育集会所需要的空间特质。
  (3)休闲娱乐功能:在多数时间,广场更应具备的功能是休闲,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公共交往空间、以及露天的娱乐场所。
  3、独立性
  大学校前广场不同于城市广场,往往城市广场是一个完全开放的、没有界域限制的空间,而校前广场空间形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首先表现在大学校前广场是校园的一部分,归属于大学校园,而校园本身与城市相对独立,因此,大学校前广场比城市广场具有更强界域性与独立性,大学校前广场的周围的建筑物与道路相对于城市级的建筑与道路更安静,所以,大学校前广场比城市级广场更具备场所的归属感,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影响广场的几种因素
  1、色彩元素
  校园前广场的色彩主调往往折射出一种校园文化的因素,表现出校园文化的色彩肌理。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含义,红色象征热情、性感、权威、自信,是个能量充沛的色彩;绿色象征自由和平、新鲜舒适;黄绿色给人清新、有活力、快乐的感受;明度较低的草绿、墨绿、橄榄绿则给人沉稳、知性的印象;白色象征纯洁、神圣、善良、信任与开放。色彩处理得当可使广场空间获得和谐、统一的效果,校园前广场的色彩选择一定要和整体校园的基调相一致和协调,同时还要根据广场的具体功能有所侧重,否则会给人不伦不类的印象。
  2、水元素
  水是文化的灵魂,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水为邻,择水而居”,“有水则灵”,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气,就有活力。在水资源丰富和长江流域城市在广场中增加水元素具有较多优势:
  (1)可调节广场小气候,尤其在南方炎热的夏天,动感水体与静态水体的有机结合有利于该是空气质量;
  (2)提供活跃的英冠元素;
  (3)可以循环利用,节约资源。
  3、灯光元素
  校园前广场的灯不仅在白天,在夜晚也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是为师生夜间活动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优美宜人的光照环境;另一方面用灯光塑造广场形象,装饰文化广场夜景,体现“白天是景、晚上是灯”的艺术造型。在景观照明上也应注意突出广场的文化明视效应,增加广场的景观性、文化性、趣味性,揭示夜间空间灯光文化的特色和艺术创造风格,把富有深层灯光文化内涵的创意设计思想融入到艺术创造之中,达到灯光文化与广场主题、休闲娱乐与人文历史的相互交融。
  4、雕塑、建筑小品元素
  在广场的明显位置,统筹考虑设置校园雕塑、小品,在设计风格上注重与整体环境相协调,增进广场的整体效果,渲染气氛,除了组景、观赏作用外,把桌凳、地坪、踏步、标志牌、灯具等标志比较明显的小品赋予艺术化、景致化,一组休息的桌凳,或一块指示牌,如果设计新颖,处理得当,做成富有一定艺术情趣的形式,就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文化元素
  每个大学有着不同的历史、特色、文化背景,所以在广场设计中需要具备文化主题,而主题的表达是广场特征的关键,如今,我们呼唤更多的文化内涵的景观视觉焦点。让我们营造的不仅仅是物质环境,还要让物质文化的享受升华到精神的享受。
  三.案例
  华中农业大学校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南湖狮子山,三面环湖,风景秀丽。
  华中农业大学狮子山广场为校园中心广场,处于整个校园南北轴线的中心位置。占地面积约4公顷,长约530米,宽约80米。现在正处于改建过程中。改建前广场布局过于简单,大面积的硬质铺装,和几块大片的草地,就是全部。过大的尺度,过于开阔的视野,使得操场仅在迎新这种大型活动时被大面积利用,其实也只用到一半的场地外,很少被师生主动使用。使用也仅仅是作为联系两条东西向道路的交通空间。另外由于广场绿化以草皮为主,缺少高大树木及灌木,因此到了夏天,在武汉这样一个被称之为“火炉”的城市里,火辣辣的太阳晒得人们难以忍受,诺大的广场从早到晚空无一人。即使需要穿越广场的人也会选择绕行。学校决定以修建人文楼与第二图书馆为契机重新打造学校中心广场。
  (改造前华中农业大学狮子山广场)
  此次改建遵循“简洁流畅、自然朴素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按照建设绿色生态校园的目标进行,使中心广场能够体现学校百年历史文化和办学特色,并适宜交通、集会、展示等功能需求。由上海市园林设计院设计的方案规划总面积为30075平米,其中硬地广场面积18783平米,绿地面积12712平米,常绿树覆盖面积10328平米达广场的32%。整个广场绿化覆盖面积20979平米,绿化率65%。整个广场的规划充分考虑了学生学校百年历史传承,并具有时代感,由北向南依次分为大量人群集会的硬地广场、密集树阵的绿化广场、多方向人流交互活动的交通广场、开阔大草坪的自然绿化空间及强化交通联系的立体绿化空间。另外狮子山大道两侧的部分设计为水池。整个广场的规划还充分考虑了中心广场位于中心教学区的特点,充分考虑了合理安排上下课时人流量大的特点,设计多条道路。
  将一整片广场不仅在平面,而且在空间上分为三个层次,有效地减小了广场的空旷给人带来的距离感,使广场具有人性化的尺度。同时中部密集树阵营造的荫凉处设计有精致的小品和长条坐凳,在现在尚未完工的情况下,已吸引不少学生在此看书交流。
  四、目前校前广场建设的误区
  目前校前广场建设存在的误区可以概括为16个字:盲目贪大,过于奢华,互相攀比,缺乏新意。一些学校为了迎合学校扩建、扩招需要,盲目扩大校前广场建设,形成攀比之风,校前广场越建越大,越建越奢华,而且存在抄袭现象,千篇一律,典型的“八股文”现象。
  五.广场应采取的解决措施分析
  广场设计在城市设计三个层次中,属微观设计的内容,它要求我们在做设计研究时,要考虑得具体和能够落到实处,广场设计是可以包含多种功能:节庆交往休憩观赏游乐健身文化教育等,他可以成为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多种信息的物质载体,是人们室外生活的舞台
  六.校园文化广场的营造
  其实用性表现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和来客参观、游览、休闲、娱乐、集会等各项活动。
  人需要挑战;人爱走平坦的道路,有时却爱涉水、踏丁步、穿障碍、过桥梁;同时人性充分发挥。另外,“夜生活”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注意到为文化广场创造出更多的、大学生节假日夜间活动的文化内容和五彩缤纷的校园灯光夜景,也是创造人们交往的场所空间的一种方式。
  结语:
  大学校园广场是校园规划中的核心空间,是体现校园地域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它反映了校园的总体布局、环境质量及特色。现代化的大学校园广场设计应建立为师生服务的设计理念,从布局形式、空间尺度、环境氛围等多方面为师生营造出有归属感、安全感、舒适感的人性化户外活动空间,体现大学校园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南方建筑》2004年第2、3、4期
  2、《华中建筑》2004年第6、7期
  3李小云,杨坤.大学校园广场人性化设计探讨.安徽建筑2007.2
  4.吴雅萍.合宜的人文尺度——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谈.华中建筑2003.6

文章标题:大学校园前广场建设浅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gaodeng/1293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