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设计之高等教育论文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2-03-02 09:26 热度:

  深厚软土地基多层建筑在天然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或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为减小沉降而采用疏布摩擦型桩,由桩和桩间土共同承担荷载(相应的承台面积减小),称此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或沉降控制复合桩基。软土地区的多层单栋建筑,天然地基承载力多能满足设计要求,如果按常规桩基设计,桩数过多;此类建筑对差异控制要求不严格,仅需要对绝对沉降进行控制
  本文在桩基础试验基础上,并且结合理论,研究软土地基减沉控制复合疏桩基础设计方法。
  1减沉复合疏桩基础的设计原则论文
  减沉复合疏桩基础的设计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桩和桩间土在受荷变形过程中始终确保两者共同分担荷载,因此单桩承载力宜控制在较小范围,桩的横截面尺寸一般宜选择①200~①400(或200×200~300×300),桩应穿越上部软土层,桩端支承于相对较硬土层;二是桩Sa>5~6d,以确保桩间土的荷载分担比足够大,即承台效应系数ηr>0.6。
  减沉复合疏桩基础承台型式可采用两种,一种是筏式承台,多用于承载力小于荷载要求和建筑物对差异沉降控制较严或带有地下室的情况;另一种是条形承台,但承台面积系数(与首层面积相比)较大,多用于无地下室的多层住宅。在确定承台型式后按下式计算承台面积A:
  
  按下式计算桩数n:
  
  ζ为承台面积系数,ξ=0.60~1.00。
  由式(5.6.1-2)导得如下复合桩基承载力计算式
  桩数除满足上述承载力要求外,尚应经沉降计算最终确定。
  2减沉复合疏桩基础的沉降计算论文
  对于复合疏桩基础而言,与常规桩基相比其沉降性状有两个特点。一是桩的沉降发生塑性刺入的可能性大,在受荷变形过程中桩、土分担荷载比随土体固结而使其在一定范围变动,随固结变形逐渐完成而趋于稳定。二是桩间土体的压缩固结受承台压力作用为主,受桩、土相互作用影响居次。由于承台底平面桩、土的沉降是相等的,桩基的沉降既可通过计算桩的沉降,也可通过计算桩间土沉降实现。桩的沉降包含桩端平面以下土的压缩和塑性刺入(忽略桩的弹性压缩),同时应考虑承台土反力对桩沉降的影响。桩间土的沉降包含承台底土的压缩和桩对土的影响。为了回避桩端塑性刺入这一难以计算的问题,我们采取计算桩间土沉降的方法。
  基础平面中点最终沉降计算式为
  
  
  (1)承台底地基土的压缩变形沉降。按Bouissinesq解计算土中的附加应力,按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与常规浅基沉降计算模式相同,即式(5.6.2-1)。
  关于承台底附加压力p0,考虑到桩的刺入变形导致承台分担荷载量增大,故在式(5.6.2-2)计算p0时乘以刺入变形影响系数,对于粘性土刀ηp=1.,粉土ηp=1.15,砂土ηp=1.0。
  
  (2)关于桩土相互作用的增沉系数ψsp。桩侧阻力引起桩周土的沉降,按桩侧剪切位移传递法计算,桩侧离桩中心任一点γ的竖向位移为:基础平面中点最终沉降计算式为
  
  (2)关于桩土相互作用的增沉系数ψsp。桩侧阻力引起桩周土的沉降,按桩侧剪切位移传递法计算,桩侧离桩中心任一点γ的竖向位移为:
  减沉桩桩端阻力比例较小,端阻力对承台底地基土位移的影响也较小,予以忽略。
  式(5.6—1)中,为桩侧阻力平均值,取=30kPa;r0为桩半径,取r0=0.15m;Gs为土的剪切模量Gs=E。/2(1+ν),ν为泊松比,取软土ν=0.4;E0为土的变形模量,其理论关系式E0=(1-(2ν×ν)/(1-ν),Es为土的压缩模量;实际测试结果,对于淤泥,淤泥质土β=1.05~2.97,这里取E0=2Es=4MPa,则Gs=1.43MPa;软土桩侧土剪切位移最大半径γm=6d~12d,取一般值γm=9d。将以上数值代入式(5.6-1)可得桩侧任一处r的竖向位移Wr将桩周碟形位移式(5.6-1)进行积分,求得任一基桩桩周碟形位移体积,为:
  
  
  
  将以上参数代入式(5.6-2),求得位移体积Vsp。桩距Sa=5d,6d,7d,8d,9d,10d条件下桩对土的平均增沉量Sm为上述Vsp除以方形面积Sa×Sa,再将Ssp除以假想无桩影响的地基沉降量S0。并设S0=80mm,得到桩一土影响系数αi这里说明两点:一是桩周土受桩侧阻力作用产生的碟形位移受相邻桩影响将出现叠加效应而大,这里通过对单一基桩桩周位移体积除以小于碟形位移圆面积π(γm×γm-γm×γm)的方形面积Sax×Sax、Say×Say得到反映;二是为简化计算,基于承台底和桩侧土层性质相同,将桩一土相互作用增沉量除以无桩影响的地基土压缩变形量,求得桩一土影响系数αi,如表5.6-l。
  将x、y向的平均Sax、Say相应的桩一土影响系数αx、αy叠加,求得桩一土相互作用增沉系数:
  
  
  
  结论与建议论文
  复合疏桩基础有效的利用了桩和天然地基的作用,充分的利用二者的结合,互补的发挥潜力。疏桩通过优化减少桩的数量,减少群桩效应,提高单桩的承载力,发挥桩间土的承载力,桩间土的受荷引起的土的压缩变形对桩的沉降的影响比较大。
  
  参考文献
  [1]孙文怀.基础工程设计与地基处理》[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龚晓南.复合地基理论及工程应用[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陈希哲.土力学地基基础(第二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
  [4]JGJ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JGJ94—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GB/T50123-19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0]王晓谋.基础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11]陈晏松.基础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12]陆兆溱.工程地质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13]卢廷浩.土力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14]杭州市建筑业管理局.深基础-工程实践与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15]史佩栋.实用桩基工程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文章标题: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设计之高等教育论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gaodeng/1136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