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这个正在不断崛起的大国,注意力过分集中在经济上,教育的问题在如今显现的越来越明显,究竟哪些是产生教育问题的原因一直都没有一个定论。我们应该怎样发展教育也逐渐成为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教育,道德良知,国情,本质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不断强大,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教育对于我们来说究竟有没有必要。数千年来,我们的国家饱受了历史的洗涮,身上既有伤疤又有奖章,可以说,我们中华民族是在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后才一步一步爬起来的。究竟是什么力量帮助我们不断地觉醒,不断地强大?我想说,唯有教育。
所谓教育,古人认为是通过学生对老师言行的模仿,去发自内心地做有意义的事情。我们的古人理解教育的含义,不是因为他们比我们现代人有多聪明,恰恰相反,他们和比起我们反而显得比较朴实。众所周知,古代的中国处在一个农业社会,走入仕途对于老百姓来说只能是少数人的专利,因此他们多半会选择很安逸的田园生活,也就是在这个阶段产生了许多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从他们的思想和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到一个信息——与世无争。然而到了现代,我们国家为了赶超大国经济,提升国际地位,把经济放在了第一位,教育却被轻视了起来,这对于我们这个刚刚崛起的国家无疑是一次冒险,这种现象的发生不是没有原因的,从外化的表现上来讲,教育没有经济表现的效果明显,并且中国在经济发展达到很高的程度后,人们的生活也开始变的忙碌。甚至有些急功近利,他们希望看到效果明显,直接能够感受到的东西。所以,教育作为这样一项不容易看到成果的事业常常被人们轻视。我们的国家人口众多,在全世界总人数中的比重也是很大的,究竟如何来开展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问题。
一、教师道德良知的认知
目前中国的教师人数是与日俱增,但是教师的素质在每况愈下,多半教师正在做着与教育毫无关系的事情。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re。它的意思也就是“引出”或“导出”,深入解释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他们的这种教育思想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他们很明确教育对国家的重要性,并且也有许多为了教育而不断钻研,不断进取的优秀教师。我们都承认,西方国家的教育是依托在强大的政府职能上,政府的大部分投资也都会选择在教育事业上,这个对于教育来讲确实是个很关键的问题。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处在社会转型的社会,每个人的生活都比较辛苦,这样往往会让许多人放弃教育科研,尤其是基层里工作的教师。他们面对每天的柴米油盐,不得不去选择一个让自己不用过分劳累的方式去完成每天的生活。这一切形成了中国教育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的道德良知在不断地退化。若想改变现状,提高教师的道德良知是很有必要的。
二、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行径
中国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原始教育,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这当中都延续了一个发展方向,什么发展方向呢?
(一)古代教育。
我们知道原始社会,“教育”这个词还没有出现,人人都是很单纯可爱的,每个人往往都会从自己的情感出发,去关爱周围的人。到了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逐渐和农业分离出来,人们开始懂得交易,经济的雏形开始显现,这个时候的人们出现了攀比的心理,竞争的心理。但是总体来讲在当时这样的心理还没有成熟起来。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经济意识开始在每个人的头脑中萌芽,战争也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发生。这个时候,秦国的诞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开端,这个时候出现了主流文化,也就是儒家文化。虽然儒家文化宣扬的是以礼治天下、以人治天下、以德治天下,代表了一种在帝王统治下禁锢和控制民众思想的政治机器。但是在生活中,儒家思想体现一种培养教育人们礼、德的观念,这一部分内容为我们留下了一笔无比宝贵的财富,儒家思想所宣扬的道德观如今也一直被延续了下来。
(二)近代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认为,人们在社会上生活不同,因而所受的教育也不同,“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过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陶行知所说的“教育”是指终生教育,它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他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对于我国的教育来讲,目前缺少的恰恰就是把教育和生活联系起来。当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魏书生为我们指出了一条通往学生的心灵的道口,她的汗水也换回了同学的爱戴。从时间脉络上来看:中国的教育一直秉行着一个中心,那就是生活。
(三)现代教育。
但是现在的教育反而不重视和生活的联系了,教师期望的只有学生的升学率。中国教育的发展不光要横向地沿着时间线索发展,同时也要把教育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帮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用感性想像,用理性去研究,这样才是教育应有的发展方向。
教育是个很大的话题,如果说几行字就能够把解决好它的方法依依写出来是不可能的,我们只有在明确教育是国之本的基础上,对学生能够尽可能的做到因材施教才是最有意义的,孩子需要教师的培养,家庭的培养,在筑造国家堡垒的事业中,这个砖砖块块必须要被我们重视,祖国的未来就靠我们的下一代去撑起,为什么不把这件事情做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