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手机媒体为代表的移动通信设备在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教育领域,研究者致力于探索如何将移动终端应用于教育中来辅助教学,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众多学者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1]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或远程教育相比,移动学习真正打破了地域、时间限制,让学习活动延伸到校园外,学生不必在同一时间集中在同一地点进行学习,而是在移动终端的帮助下,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2]
摘 要:手机媒体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交际与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体,研究如何发挥手机媒体的泛在优势,促进大学生利用手机媒体进行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问卷面向在校大学生就基于手机媒体的移动学习需求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调查:(1)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的基本情况;(2)大学生对基于手机媒体的移动学习课程资源的需求;(3)大学生对基于手机媒体的移动学习行为的需求;(4)大学生对基于手机媒体的移动学习环境的需求。基于调查结果,就大学生基于手机媒体的移动学习需求进行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论文发表科技信息,手机媒体,大学生,移动学习
一、研究背景
随着技术的发展,可用于学习的移动终端也越来越多。其中,手机媒体作为最普及的移动互联设备,成为人们学习、生活最必不可少的物品之一。用手机浏览新闻、查看信息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据统计,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 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促进了手机端各类应用的发展,成为2013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大亮点。[3] 随着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手机上网。可以预计,在未来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还会持续上涨,这为基于手机媒体的移动学习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4]
大学是国家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基地,大学生是我国重要的人才资源。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信息大爆炸的背景下,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为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创新能力服务,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正逐渐成为变革教育教学、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基于手机媒体的移动学习既有必要性又具有现实意义。然而,通过资料调研发现,现阶段针对大学生的移动学习研究大都集中在移动学习理论的探讨及移动学习平台的开发方面,对大学生在基于手机媒体的移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分析研究较少,针对这一状况,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基于手机媒体的移动学习需求进行分析,以期为移动学习活动的开展、移动学习平台的开发提供借鉴。
二、调查内容与实施方法
(一)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的基本情况;(2)大学生对基于手机媒体的移动学习课程资源的需求;(3)大学生对基于手机媒体的移动学习行为的需求;(4)大学生对基于手机媒体的移动学习环境的需求。
(二)实施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研法。依据调研内容及相关规范设计调查问卷。调研的对象为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发放调查问卷270份,回收有效问卷256份。调查结果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统计表采用EXCEL软件进行制作与处理。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的基本情况
1.大学生手机持有情况
在调查大学生手机持有情况时,主要从手机类型、上网情况、使用时间、携带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大学生都拥有手机,其中,约有71.7%的学生使用手机时间达到3年以上,74.8%的大学生习惯于一直随身携带手机。
2.手机上网情况
在大学生手机上网功能的调查中,98.8%的被调查者表示手机已开通了上网功能,能够利用手机浏览网络。说明几乎所有学生的手机已经具备了进行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进一步对近年来流行的微博的使用状况进行调查发现,81.9%的学生开通了微博,近50%的学生经常使用微博,无疑,微博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普遍的一种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的平台。
3.大学生对手机各种功能的使用频度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经常使用的功能按频度高低依次为:网络浏览,QQ,时间管理,电话,短信,微博,听音乐,用字典等。其中,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经常使用网络浏览、QQ及时间管理功能,49.4%的学生经常使用微博。收发电子邮件及广播是学生最不常用的手机功能,分别有48.6%、30.4%的学生表示从来没用过。进行网络浏览、使用QQ交流等功能表明学生已经基本具备进行移动学习的技术条件。
(二)大学生对基于手机媒体的移动学习课程资源的需求
1.课程资源类型
广义上讲,课程资源即一切与教学有关的资源。狭义上讲,课程资源就是教学过程中承载的教学信息,教师或学生可以直接利用的教学或学习内容。本研究中所探讨的是狭义上的课程资源。在基于手机媒体的移动学习过程中,课程资源作为辅助教学的信息,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通过手机传递给学习者,将传统模式下“教师―课程资源―学生”的信息交互方式转变为“课程资源―学生”之间的交互。可以看出,在移动环境下,缺少教师“二次加工”的课程资源将直接作用于学习者,与学生产生更为紧密的联系。因此,移动学习环境中必须要考虑学生对课程资源的需求。反过来,从课程资源角度来分析学习者对移动学习的需求也是对“以学生为主体”现代教育理念的践行。本研究对学生期望的学习资源作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大学生期望的课程资源类型
[课程资源类型&百分比&专业课程的辅助学习资源&71.5%&外语学习资源&59.0%&技术类学习资源&39.8%&其它公共课学习资源&38.7%&自己感兴趣但学校没有的课程学习资源&69.1%&热门教育资讯&53.9%&其它&6.3%&]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最期望获得的课程资源依次为专业课程的辅助学习资源(71.5%)、自己感兴趣但学校没有的课程学习资源(69.1%)、外语学习资源(59.0%)、热门教育资讯(53.9%)。
2.专业课程的辅助学习资源
在对大学生期望的课程资源类型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本研究对专业课程的辅助学习资源需求作了进一步的调查。调查发现,学生对专业课程相关的移动学习资源基本持欢迎态度,其中,对复习材料表示“非常期待”的学生比例达到了77.7%,其次是答疑信息、前沿资讯两种资源,分别有60.0%、59.1%的人表示 “非常期待”。
3.外语等级考试相关资源
在现阶段高等教育制度下,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是衡量大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尺,也因此受到了大学生的重点关注。在研究大学生对外语学习资源的需求中,笔者重点关注学生对外语等级考试相关资源的需求。问卷结合现阶段英语等级考试中的题目类型以及备考过程中的信息资源内容,将基于手机媒体的外语学习资源划分为10个类别,针对各种资源学生的期待度进行调查(如表2)。
表2 大学生对外语等级考试相关资源的期待度
[资源类型&非常反感&不期待&一般&期待&非常期待&词汇学习资源&0.1%&2.3%&16.4%&24.6%&56.6%&语法学习资源&0.4%&3.5%&21.1%&32.0%&43.0%&视音频学习资源&0.0%&4.3%&16.8%&28.1%&50.8%&听力练习&0.0%&1.6%&8.7%&21.4%&68.3%&模拟测试&0.8%&6.3%&13.3%&24.7%&54.9%&答疑信息&0.4%&3.6%&13.8%&31.2%&51.0%&拓展资源
(风俗文化等)&0.4%&6.7%&23.6%&29.9%&39.4%&外语小游戏&1.5%&14.5%&25.0%&30.5%&28.5%&学习小技巧&0.0%&5.5%&9.1%&29.1%&56.3%&考试资讯&0.0%&2.3%&10.9%&18.8%&68.0%&]
从表2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对外语等级考试的各项信息资源表示期待或“非常期待”。其中,对英语听力练习资源表示“非常期待”的人数比例达到了68.3%,表明绝大多数学生期望通过获取这类资源来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这一结果也与英语考试中听力部分难度大、需要长期练习才能获得提高有直接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外语小游戏的期待值是10个备选项中最低的,有约40%的人表示期待度“一般”或“不期待”。近几年,随着教育游戏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提倡“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学习新知,但通过调查数据发现,基于手机媒体的外语学习中教育游戏的“用武之地”还很有限,开发英语类学习资源时,应多关注听力练习、词汇学习、考试咨询等资源的设计。
(三)大学生对基于手机媒体的移动学习行为的需求
在移动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主要通过学生与课程资源的交互,学生与教师及学习同伴的交互来完成。在对大学生移动学习行为的探讨中,由于学习资源通过手机媒体进行传播的形式多种多样,也因此产生了不同的学习行为。本研究将基于手机媒体的学习行为划分为六个类型:通过手机获得课程的相关通知信息;下载、观看教师的授课视频;通过手机听教师讲课的音频(不需要视频);通过手机向教师提问并得到教师的答疑回复;通过手机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达到共享信息、协作学习的效果;通过手机获得与课程相关的辅助学习资源(比如教师推荐一些拓展资源)。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大学生期望的学习行为
[期望的学习行为&百分比&通过手机获得课程的相关通知信息&82.0%&下载、观看教师的授课视频&68.0%&通过手机听教师讲课的音频(不需要视频)&42.6%&通过手机向教师提问并得到教师的答疑回复&72.7%&通过手机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达到共享信息、协作学习的效果&55.1%&通过手机获得与课程相关的辅助学习资源(比如教师推荐一些拓展资源)&77.0%&]
在表3“期望的学习行为”调查中,高达82.0%的学生希望通过手机获得课程的相关通知信息,而希望通过手机获得教师讲课视频和音频的学生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68.0%、42.6%,说明学生更希望通过视频进行学习。有72.7%的学生希望能够“通过手机向教师提问并得到教师的答疑回复”,表明学生对移动学习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有较高的需求与期望。77.0%的学生希望能够用手机获得与课程相关的辅助学习资源,结合前文中关于学生期望获得的基于手机媒体的学习资源类型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生更希望获得的是一些课程的辅助信息而不是完全照搬的授课内容。
(四)大学生对基于手机媒体的移动学习环境的需求
1.硬件环境
学习的开展离不开环境的支持。尤其对于移动学习活动来说,利用便携的移动设备来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是其区别于传统网络学习的特征之一,可以说,移动设备是移动学习活动开展的决定性条件。而在大学生基于手机媒体的移动学习系统中,手机媒体构成了主要的硬件环境。在“您希望用于学习的手机具有哪些功能”的调查中,手机速度快、能够支持多种学习软件、能够上网成为学生最期待的功能。期望值最高的是“速度快”,达到了92.9%,表明学生对手机的运行速度要求较高。其次,有近90%的学生期望手机 “能够支持多种学习软件”,因为,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活动不仅要达到传递信息资源的作用,还要实现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等更复杂多样的活动。 2.物理环境
本研究中探讨的“物理环境”特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处的自然环境,包括建筑物、树木、光、噪音等因素。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学活动多发生在课堂,因此,对物理环境并没有特殊要求。而对于移动学习活动而言,绝大部分学习行为的发生不是在课堂上,而可能是在学习者生活中的任意时间与地点,例如:回家的公交车上、游玩的公园里等。那么,这些物理环境会对学习者移动学习的开展产生怎样的影响?本研究对此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发现,仅有32.5%的人认为影响移动学习顺利开展的主要因素是移动学习中“对物理环境的要求高,注意力难以集中”。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移动学习过程中物理环境的需求不高。
四、总结
(1)通过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生已经基本具备开展移动学习的硬件基础及技术条件,并且有较强烈的进行移动学习的愿望及需求。因此,移动学习的开展具有可行性。但同时,对大学生手机持有情况的调查表明,由于学生手机型号、系统不一致,无疑限制了移动学习系统中资源的格式和传输方式,在现阶段,要满足绝大多数学习者的需求,使用最多的仍然是短信传输信息的方式。然而,这种限制必将在不久的将来被彻底打破,随着各种兼容应用的开发,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组织方式、信息传输途径必将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完善。
(2)大学生期望在移动学习活动中获得专业课相关的复习材料帮助自己学习,以及对利用移动学习资源提高听力水平抱有较大期望。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于与考试相关的学习资源期望度最高,希望通过移动学习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
(3)大学生更倾向于形象化、生动化、互动性强的学习行为,包括利用手机媒体下载、观看教师的授课视频,利用手机媒体的即时通信功能实现与教师、与学习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动。
(4)绝大多数大学生期望应用于移动学习的手机能够实现高速运行、软件兼容。学习资源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手机的内存、存储空间有限,要怎样在不影响运行速度的前提下保证资源的丰富性、软件的多样性将是未来移动学习系统开发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豫钧,鬲淑芳.移动学习――国外研究现状之综述[J].现代教育
技术,2004,14(3):12-16.
[2] 何向阳,彭凤.移动学习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8).
[3] 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3/t2014
0305_46240.htm,2014-3-5.
[4] 中国手机网民上网行为研究报告[EB/OL]. http://www.cn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