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计算机期刊入选论文范文参考及下载

所属栏目:计算机应用论文 发布日期:2013-09-29 15:46 热度:

  [摘要]信息高速化和网络普及化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网络社会及网络人,他们特殊的存在、活动方式日益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和社会意识,研究网络传播的 特点和网络社会、网络人的活动机制,对利用网络传播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面对网络社会、网络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发展

  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的高速传播、信息的瞬间分享和信息的互动交流,产生并存在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应相 伴随的网络社会.进而塑造出与网络社会相适应的网络人。网络社会和网络人有着特殊的存在方式、活动规律及运作机制,产生了特殊的社会心理、社会文化和个性 特征,它们对现实社会及现实社会中生存的人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实 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

  一、开展和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及实践根据

  第一,信息高速化和网络普及化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社会以往存在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工作方式,建立在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之上的社会心理 及社会意识形态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社会心理的主体、客体及内容.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过程、表现形式及对社会反作用等都出现了新的特征、新的趋势。在经济 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中,在加入WTO后文化、心理、社会意识形态渗透日益频繁、日益加剧的情况下.研究网络传播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 影响.研究网络条件下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态特殊的形成机制、表现方式、渗透渠道等就成为人类社会及各国人们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第二,信息高速化和网络普及化极大地改变了个体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体与群体之间的联系、交往方式,产生并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富有特色、富有吸引 力的交往方式。这种崭新的、日益普及化并日渐重要的交往方式,使其产生了一个与现实社会、现实人相对应、相伴随的网络社会、网络人。网络社会、网络人除了 受现实社会、现实人的影响外,还有着自己独特的存在方式和发展变化规律。网络社会和网络人的存在方式、心理特征、活动规律和发展趋势,对现实社会和现实人 发挥着巨大而广泛的影响作用。防止、减少网络社会对现实社会的消极影响.使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相互促进、良性循环,是我们社会所面临的既迫切又具有战略 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

  第三.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社会个体素质及自我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增强,闲暇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不断增加,人们生活于网络社会的 时间将相应增加,网络人将成为社会个体日益重要的社会角色。不同角色间的相互冲突、相互影响变得日益频繁、日益重要。这种冲突和影响对社会个体的健康成长 既有促进作用.又有负面影响。如何使不同角色之间相互促进,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不得不解决的时代课题。

  第四,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人类的文化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文化对人类生存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并成为人类生存发展意义及价值的标志性 体现。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普及化,网络社会和网络人的存在及发展,网络文化日益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领域、重要内容和重要表现形式.并日益成为人类多种 文化交流、沟通、展现、融合的重要渠道和方式,同时在这一特殊领域内也不断地产生和形成新的文化观念、文化形态、文化功能。如何使网络文化成为真正面向世 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真正具有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先进文化特性,就成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实践“三个代表”过程中必须研究并加 以解决的重大课题。

  第五,网络社会的发展,因其自身的特点,其潜在的副作用在现实社会中已经显露出来,并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社会后果: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迷恋和沉 溺于网络世界中.甚至逃学,撒谎,几天几夜不回家;越来越多的人为了逃避现实,把网络世界作为自己的生活空间,逐步放弃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使社会发展出现 障碍;越来越多的人使自己在网络世界的活动能力不断提高,却慢慢丧失了现实社会的生存能力,出现了严重的人际交往困难和亲情障碍,手弑父母的惨剧屡见报 端;越来越多的人受到网络世界的信息污染.意志衰退,道德沦丧.失去民族骨气和国家尊严: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世界中有意无意地强化了自己人格中的虚伪成分 和虚假倾向。这些问题如果不深人研究,认真解决,人的素质将严重下降,社会文明的发展将受到直接影响。克服网络世界的弊端,防止网络世界潜在副作用的影 响,促进人格的健康塑造和个体的健康成长,就成为摆在人们面前必须加以及时科学解决的世纪新课题。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点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既有联系,又有显著区别。指导思想和根本目的是相同的.都是用科学的理论、先进的文化、正确的舆论教育人,影响人,并最终提高人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区别有:

  第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主体上的融合性。网络社会中每一个主体在浏览网页、了解信息、获取知识中都是受影响者、受教育者,同时,由于每个主体 都可以通过网络把自己的思想、观点、看法及了解到的信息、知识及时传播出去,同时也就变成了教育者。这种主体的双重性既对主体的知识素质、心理素质和能力 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为主体间的有效交流沟通提供了心理基础,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性、平等性、有效性和及时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教育过程的互动性。网络传播为网络社会主体间的双向交流沟通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主体间可以平等、自主、自由、及时地把自己的感 受、想法、体验和看法向其他主体倾诉,也能及时地得到其他主体的及时回应。主体的不良情绪由于有了倾诉的对象而得到了排遣,主体的快乐情绪由于有了分享对 象而得到了强化,主体间的互动,使感情得到了交流,心灵得到了沟通,知识得到了传播。这种平等的及时的互动能够大大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效果。

  第三.施教范围的超时空性。通过网络,人类的知识可以瞬间传播,世界的信息可以瞬间传递,人们之间失去了时间隔阂;信息高速传播技术跨越国界, 使空间距离缩短了,空间概念消失了,网络社会中的每个主体仿佛生活在一起,它消除了主体间的国家、民族、性别、年龄等界限,也拉近了主体间的心理距离这种 超时空性,使人们能够及时了解各地的情况和主体的感受,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时效性和覆盖性。

  第四.教育情景的虚拟性和隐匿性。网络社会相对于现实社会而言.带有很大的虚拟性和隐匿性,主体的国别、民族、年龄、性别、籍贯,甚至学历、职 称、职务等带有很大的虚假性,由于主体身份的虚假性,相互交流沟通中所表达出的感受、看法也带有一定的虚假性。也可能由于网络社会中主体们撕掉了现实社会 中的假面具,从而增加了其思想观点的真实性、可信性。这种虚拟性、隐匿性所带来的虚假性和真实性的并存及渗透.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和困难,教育 者和受教育者的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内的能力就变的格外重要。

  第五,教育手段、教育语言的多媒性和生动性。网络传播集文字、图画、色彩、声音、动画及操作等多种媒体于一身,它充分调动了主体的各种感觉器官 和思维的积极性,对主体能产生不可拒绝的吸引力,使主体于娱乐享受中,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和教育。网络传播的生动性、参与性和吸引性,也不可避免地使一些 缺乏控制力的主体产生精神依赖性,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其现实角色的履行。网络社会的这种特点,既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又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提出了提高主体自我控制力,增强现实社会责任感的繁重任务。

  第六,教育对象的不固定性、多层次性和身份的隐匿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肯定是网络受众,而网络受众是不固定的,他们往往根据自己时间、心 情、兴趣,手段、物质基础等来安排自己的网络生活,从而造成这一人群的高度流动性;由于网络受众的目的不同,有的是享受纯粹的网络游戏,有的是进行网络人 际沟通,有的是浏览网络信息,还有的是在网络上进行创造,所以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可以在网络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空间.从而造成网络受众的年龄、职业的多层次 性;由于网络社会的虚拟性,网络受众的基本情况不必经过严格的验证.加上利用网络的目的动机不同,网络受众的真实身份难以确定,甚至有许多虚假成分。以上 种种,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特殊的难度,又使它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新实践给我们提出的新课题,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全新的领域,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研究内容。为 了早日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新的学科,首先应下大力气研究其中一些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赡性的课题,以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新学科的基本框架结 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以网络传播技术发展为切入点.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从中揭示出传播技术的发展 变化对人类文明、人类思想的产生及发展,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开展并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 教育这一学科的主体、客体、内容、方法、过程及语言等的影响作用,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语言、原则和实现方式、方法、手段上能 够随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而不断完善。

  第二,通过网络传播特点的分析,揭示出网络社会存在、发展的基本特征.深入研究网络社会中群体心理和个体心理的发展变化趋势.网络社会对社会个 体发挥作用的心理机制,网络社会中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特殊方式、特殊语言、特殊感受、特殊影响和特殊过程;深入研究社会个体进入网络社会的社会 原因和心理动机及网络环境对网络受众的心理影响;深入研究网络社会如何把网络受众塑造成网络人,深入研究网络人生活方式、心理特征、情感变化及现实角色的 影响通过对网络社会、网络人的社会学、心理学的研究、揭示出它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课题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如何 开辟新的领域并进行创造性的发展。

  第三,深入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体、教育对象、教育原则、教育过程、教育方法、教育语言、心理特点、基本特征、操作模式、发展规律、环 境要求、文化保证、社会管理及法律保障。在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个构成要素的深入研究中,既要科学地把握每个构成要素的特殊性,又要准确理解各构成要 素之间的必然联系,使之形成一个富有特色的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上的重大突破及发展。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就是随着网络实践的不断发展,专门研究上述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问题,以及对网络实践发展中出现的或提出的重大现 实问题从理论上进行科学地探讨、揭示和回答,使其不断站在思想文化的最前沿、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最终构建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新的学科.从而丰富和 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并从实践上有效地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使先进的文化始终占领网络社会、网络人这一日益 广阔的领域,大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文章标题:省级计算机期刊入选论文范文参考及下载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dianxin/yingyong/18899.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