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投稿格式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4-24 22:04:16

  1 题名

  题名是论文的总纲,是反映论文中重要特定内容的恰当、简明的同语的逻辑蛆合。

  题名中的词语应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所需的实用信息,应使用标准术语 、学名全称、药物和化学品通用名称,不应使用广义术语、夸张词语 等 。

  为便于交流和利用,题名应简明.一般 不 宜 超 过 25字 。为利于国际交流,论文宜有外文(多用英文)题名。

  下列情况允许有副题名:题名语义未尽•用副题名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研究成果分几篇报道 ,或 是 分 阶 段 的 研 究 结 果 ,各用不同副题名以区别其特定内容;其他右必要用副题名作为引申或说明者。

  题名在论文中不同地方出现时应保持一致。

  2 作者信息

  论文应有作者信息。作者信息具有以下意义:拥有著作权的声明:文贵自负的承诺;联系作者的渠道 。作者信息的内容,一般包括作者姓名、「作单位及通信方式 等 。为利于国际交流.论文宜有与中文对应的外文(多用英文)作者信息。

  对论文有实际贡献的责任者应列为作者.包括参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 要 部 分 研 究 「.作并作出相应贡献,以及参加论文撰写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个人或单 位 。个人的研究成果 .标注个人作者信息:集体的研究成果.标注集体作者信息.即列出全部作者的姓名,不宜只列出课题组名称。标注集体作者信息时,应按对研究工作贡献的大小排列名次。

  如需标注中国作者的汉语拼音姓名.应执行 GB/T 28039的规定,即姓在前名在后,双名连写,其间不加短横线.名不准许缩 写 。国外作者的姓名,应尊重其各自的姓名拼写规则。

  作者信息的位置宜置于题名之下论文可标注通信作者的有关信息。此项目也可标注在文末。

  3 摘要

  论文应有摘要。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即不阅读全文就可以获得必要的信息。为 利 于 国 际 交 流 ,宜 有 外 文 (多 用 英 文 )摘 要 。摘 要 的 撰 写 应 符 合G B/T 6447的规定。

  摘要的内容通常包括研究的目的、方 法 、结果和结论。宜采用报道性摘要.也可采用报道/指示性摘要 、指示性摘要。报道性摘要可采用结构式。

  摘要中可以有数学式、化学 式 、插 图 、表格等,但不应含有数学式、化学式、插 图 、表 格 、参考文献等的编 号 ,不宜使川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对摘要中泞次出现非公知公用的简称、外文缩略语和缩写词 ,应给出全称、中文翻译或解释。

  中文摘要的字数,原则上应与论文中的成果多少相适应,在一般情况下,报道性摘要以400字左右、报道 指示性摘要以300字左右、指 示 性 摘 要 以 150字左右为宜。中文摘要、外文摘要内容宜对应,为利于国际交流,外文摘要可以比中文摘要包含更多信息。

  摘要宜置于作者信息之后。外文摘要可置于中文摘要之后,也可置于正文部分之后。

  4 关键词

  论文应右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便于文献检索从题名、摘要或正文部分选取出来用以表示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关键词要有检索意义,不应使用太泛指的词,例如“方法"“理论”“分析”等 。关键同的撰 写 应 符 合 C Y /T 173的规定。

  关键同宜从《汉语主题词表》或专业词表中选取.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以及地 区 、人 物 、产品等,可选作关键词。

  为利于国际交流.宜标注与中文对应的外文(多用英文)关键词。

  每篇论文以选取3 个 ? 8 个关键词为宜。

  关键词宜置于摘要之后。

  5 其他项目

  论文前置部分要求、建议或允许标注的其他项目。

  a) 基金资助项目产出的论文,应标注该基金名称及项目编号。

  b ) 宜标注收稿日期,可同时标注修回日期。此项目也可标注在文末。

  c) 可标注引用木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

  d) 可标注论文增强出版的元素以及相关声明,如 二 维 码 、网址链接、作者声明等。此类元素也可标注在论文其他部分的适当处。

  6 正文部分

  1 一般要求

  正文部分通常包括引言、主体、结论和参考文献等。正文的表述应科学合理、客 观真实、准 确 完 整 、层次清晰、逻辑严密、文字顺畅。

  2 引言

  学术论文一般有引言。引言内容通常包含研究的背景、目的、理由,预期结果及其意义和价值。

  引言的编写宜做到:切合主题.言简意赅.突出重点、创新点,客观评介前人的研究.如实介绍作者自己的成果。

  3 主体

  主体部分是论文的核心,占论文的主要篇幅,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均在此部分阐述或展示。

  主体部分应完整描述研究工作的理论、方 法 、假 设 、技 术 、工 艺 、程 序 、参 数 选 择 等 ,清晰说明使用的关键设备装置、仪器仪表、材料原料,或者涉及的研究对象等.以便于本专业领域的读者可依据这些描述重复研究过程;应详细陈述研究工作的过程、步骤及结果,提供必要的插图、表 格 、计算公式、数据资料等信 息 ,并对其进行适当的说明和讨论O

  主体部分的结构,一般由具有逻辑关系的多章构成,如理论分析、材料与方法、结果和讨论等内容,均宜独立成章。

  4 结论

  结论是对 f究结果和论点的提炼与概括,不是摘要或主体部分中各章、节小结的简单重复.宜做到客 观 、准 确 、精 练 、完整。结论应编章编号。

  如果推导不出结论,也可没有“结论"而写作“结束语”,进行必要的讨论,在讨论中提出建议或待研究解决的问题等。

  5 致谢

  致谢是作者对论文的生成作过贡献的组织或个人予以感谢的文字记录•内容应客观、真实•语言宜诚 恳 、真挚、恰 当 。

  致谢内容可用与正文部分相区别的字体.排在结论或结束语之后,一般不编章编号。

  6 参考文献

  论文中应引用与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著录符号、著录格式以及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法,应 符 合 G B / T 7711的规定。

  参监文献表既可采用顺序编码制,也可采用著者-出版年制,但全文应统一。采用顺序编码制组织的参考文献表应置于文末,也可用脚注方式将参考文献置于当页地脚处。

  列于文末的参考文献表可以编章编号。

  7 附录部分

  附录部分是以附录的形式对正文部分的有关内容进行补充说明。

  论文一般不设附录;但那些编入正文部分会影响编排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有碍论文结构的紧凑性、对突出主题有较大价值的材料.以及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 序 、设 备 、技术等的洋细描述 ,可作为附录编排于论文的末尾。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