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4-24 07:04:21
文稿要求
1.1 在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与应用上具有创新性和学术性,主要阐述研究及试验的目的、过程和方法、结果及结论。
1.2 主题突出,概念明确,逻辑严密,数据真实和准确,论证充分,过程清楚,结论明确。
1.3 文稿必须包括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全称、摘要、关键词 (以上内容必须中、英文一一对应)、所在省市及邮编、中图分类号、正文 (5 宋)、参考文献、第一作者简介。对有科研项目支持的论文,在项目说明中应写明:该科研项目的来源渠道(例如“国家‘八六三’计划项目”) 及该科研项目的编号。
1.4 文稿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在内,一般不超过10 000字,而且语言通顺,文字精炼、字迹及图表清楚,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角标等须注明文种、大小写、正斜体、黑体等,正文 (含公式、图表) 中的物理量和计量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1.5 用符号表示概念时,不同的概念要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使用规范或常用符号,全文统一并在正文中予以说明。
1.6 文稿章节编号采用三级标题顶格排序。一级标题按1,2,3,…排序;二级标题按1.1,l.2,…;2.1,2.2,…排序,三级标题按1.1.1,1.1.2,…;2.1.1,2.1.2…排序,引言不排序。
1.7 对已被大众熟悉的缩写词,可以直接使用;对仅被同行熟悉的缩略语,应在题目、摘要或正文中至少出现1次全称。
1.8 文摘应写成报道性文摘,且具有自明性;必须包括所研究的问题、过程和方法、结果 3部分 (字数控制在 300~400字),能具体而准确地概括出正文的关键内容和创新点;应采用第3人称的写法,不重复题目,不写过去的研究细节和未来计划,尽量少写或不写研究背景,尽可能不用特殊字符、数学表达式。
1.9 关键词应使用反映文章主题和核心内容的规范词语,以3~5个为宜,最重要关键词放在第一位。
1.10 正文后必须列出主要参考文献,并按正文引用的先后顺序编排序号;正文内用右上角标标注参考文献序号。各类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1) 图书类:[序号] 作者.书名 [M].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首页码-止页码.
(2) 期刊类:[序号] 作者.题名 [J].刊名,出版年,卷 (期):引文首页码-止页码.
(3) 论文集、会议录类:[序号] 作者.析出论文题名 [C]//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首页码-止页码.
(4) 学位论文类:[序号] 作者.题名 [D].学位授予地点:学位授予单位,发表年:引文首页码-止页码.
(5) 科技报告类:[序号] 作者.题名 [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首页码-止页码.
(6) 专利文献类:[序号] 专利申请者.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 [P].公告日期.
(7) 标准文献类:[序号] 责任者.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S].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8) 电子文献类:[序号] 作者.题名 [数据库DB、程序CP、电子公告EB、联机网络OL、光盘C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更新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著录参考文献作者时,作者3人及以下时全部著录, 3人以上时只著录前3人,后加“ ,等 ”,外文用“,et al ”。 作者之间用“,”分隔。
作者中文姓名的著录一律采用姓前名后的格式,对应的汉语拼音,姓必须大写全拼,名的首字母大写,不能缩写;外国作者的姓名拼写应符合其本国的习惯,或与原文文献一致。
对于中文参考文献,还须将原文献中著录的作者英文名、英文题名、载体 (期刊或论文集等) 英文名、出版地英文名、出版者英文名等另起一行按照同样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书写并用圆括号括起。
1.11 在第一作者的简介 (必著录项) 及通信作者的简介中须写明:作者的出生年、性别、出生地或籍贯 (具体到市县)、技术职称和最高学位以及电子信箱地址等信息。通讯作者必须是第一作者的指导老师或基金项目负责人,且技术职称应不低于第一作者。
1.12 关于支持论文的基金项目,须写明基金名称和基金项目的编号。
第七编 工业技术核心期刊推荐
copyright © www.sofab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