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4-24 09:04:39
文稿内容。一般应包括中文题名、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英文题名、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英文Abstract和Key words—中文摘要和关键词—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谢辞—参考文献。综述、专论、学术讨论等的正文内容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书写。
题名。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句反映论文、报告中的特定内容,一般不用副题或二级标题。题名应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语、字符、代号和公式等。一般不超过20字。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吻合。英文题名除5个字母以下的连词、介词及冠词外,词的首字母大写。
作者。论文署名应限于参加本文工作并能对论文内容负责者。多作者时,中文作者名间空一字分开;外文作者名间用逗号隔开。外文部分中国人姓名采用汉语拼音拼写,姓氏字母全大写,复姓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外国人姓名,名的缩写可不加缩写点。
工作单位。在圆括号内书写作者的工作单位、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若为外国的工作单位,则加国名。英文部分均加国名。多个作者不同工作单位时,在姓名的右上角分别加注1, 2……等,再按上角注分别写出各自的地址。作者地址变更时,加写“现在地址……”。如有共同第一作者时,在其姓名右上角加注“#”号,再在工作单位中加注“#共同第一作者(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有通信联系人时,在其姓名右上角加注“*”号,再在工作单位的最后加注“通信联系人(Corresponding author)”,并写出电子信箱。
基金项目。获得基金资助产生的文章以“基金项目”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编号,放在首页下方。多项基金项目时依次罗列,以“;”隔开。
摘要(Abstract)。摘要是对所研究的问题、方法和结果的准确概括的简短陈述,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不出现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也不宜引用文中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具体格式可参照最近出版的《中国水稻科学》。
关键词(Key words)。系反映文章的主题内容的词汇和术语。一般每篇3~8个,附在中英文摘要下方。尽量从《农业科学叙词表》和最新的农业及有关专业的权威词典上查找,采用比较规范的术语。中英文关键词要对应。
引言。扼要地概述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最后引出研究的目的及试验设计等。“引言”两字可省略。
材料与方法。清楚地交代试验设计、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等。研究对象的名称,如水稻品种、肥料、农药、土壤、病虫害等名称应交代清楚;还应交代试验的范围、重复次数及样本大小。多重比较之前,请增加方差分析结果。显著性检验的方法也应说明。对一般的研究方法注明出处即可,如采用×××等方法[n](n为在参考文献表中的序号)。对于有所改进或新的方法要详细叙述,以便他人重复。
结果与分析。利用图、表及文字进行合乎逻辑的分析,务求精练通顺。不需在文字上重复图或表中的数据,只需强调或阐述其重要发现及趋势。
讨论。着重于研究中新的发现和重要方面,以及从中得出的结论。不需重复在结果中已评述过的资料,也不要用模棱两可的语言,随意扩大范围,讨论与文稿无多大关联的内容。
文内标题。文内标题力求简短,一般不超过30字,标题内尽量不用标点符号。标题左顶格书写。文内标题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为3~4级,分别以如1、1.1、1.1.1、1.1.1.1的方式表示。
图和表(Figures and Tables)。图表力求精练,凡用文字能较简单地说明的问题,尽量不用图和表。如用图和表,则正文中不需重复其数据,仅需强调其主要结果。图与表的设计应正确、合理、易懂,使每个图和表均能“自明”,即单看图和表,就可大致了解主要的实验结果和内容。每个图及表均需单独成页,放在文中出现处的后一页。图题及表题均左顶格书写,且在其下写出英文题名。中文稿中表和图的主要部分(栏目)名称及附注须标出英译名。文中表格以表1(Table 1)、表2(Table 2)……进行编号。采用三线表,表注用1), 2),……等阿拉伯数字上角标标示。文中图片一律以图1(Fig. 1)、图2(Fig. 2)……编号。图宽一般不超过17 cm。照片要求图像清晰并可适当放大。
计量单位。采用法定计量单位的名称和符号,不要采用国家已废除了的单位。单位名称和符号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的规定,采用符号表示。
数字。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各种计数和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1989年不能写成89年,文中避免出现“去年”、“今年”等写法。小于1的小数点前的零不能省略,如0.1234不能写成.1234。5位以上的数字,每3位留一空隙隔开,4位数一般不留。尾数有多个“0”的(5位以上)整数和小数点后有多个“0”的小数,宜采用×10n为正负整数)的写法。数字应正确地写出有效数字,任何一个数字,只允许最后一位存在误差。
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按照国家标准GB/T 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执行。外文中的标点按照外语的规范和习惯,英文句子逗点后空1 space,句点后空2 spaces。
外文缩略语。采用国际上惯用的缩略语。对于文中有些需要临时写成缩写的词(如表及图中由于篇幅关系以及文中经常出现的词而写起来又很长时),则可取各主要词首字母写成缩写词,但需在第一次出现处写出全称,表及图中则用注解形式在下方注明,以便读者理解。
品种名称。外国品种名的外文名称,一般可照搬原文,不必译写成汉字形式(已有通用名者除外),日本及朝鲜的品种应尽量写出其汉字原名。外国品种名译成英文时,宜用其原名,不要想当然另译。中国品种名一律采用汉语拼音进行罗马字母转写。如二九青写成Erjiuqing,桂朝2号写成Guichao 2,南京11写成Nanjing 11。我国台湾品种暂沿用其原来的转译名。
人名及地名。外国人名一般照搬原文,日本、朝鲜、越南人名用罗马字母转写时可写出其汉字原名,中国人名采用汉语拼音进行罗马字母转写,姓前名后。外国地名应译成汉字,但小地名可以原文表示。翻译时,请查阅有关最新的各国人名、地名译名手册。
外文字母。分清外文字母的大小写和正斜体。生物学名中的属以下分类单元名的有关部分,如Oryza sativa L. subsp. indica Kato;基因名如sd-1、wbph、Bph等。
谢辞。仅对那些对研究有实质性贡献(如审阅稿件以及其他方面)的组织和个人致谢。放在正文文末,参考文献前。对指导或审阅者的谢辞,应有被谢人的签字认可。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仅列实际引用者。所有中文参考文献均需有相应的英文翻译。个人通信放在正文中注出。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进行参考文献标注。正文中参考文献引用处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上角标出。文末参考文献表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参照最近的《中国水稻科学》的著录格式罗列。
第六编 农业科学核心期刊推荐
copyright © www.sofab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