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研究

所属栏目:政治法律期刊 热度:

国际政治研究

国际政治研究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4782/D
国际标准刊号:1671-4709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主管单位:北京大学
查看国际政治研究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理论参考综合性理论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国际关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学术期刊

   《国际政治研究》系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暨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编辑出版的国际政治类学术刊物。

  自1980年创刊(内部发行)以来,《国际政治研究》刊发了学院内外大量高水平、高质量的国际问题研究成果,其思想和学术影响日渐扩大,成为国内从事国际政治、国际关系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学术园地。2002年起,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2004年,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确认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阅读推荐:国际展望

  《国际展望》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国际政治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国际交流机制的建立和功能——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与成蹊大学法学部的学术交流为例————作者:孔凡君;崔晓旭;

摘要:中外关系、国际关系说到底还是人和人的关系,作为根基的民众关系尤为重要。因此,沟通与交流,特别是民间的沟通与交流是中外关系、国际关系正常、向好的基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成蹊大学法学部之间的学术交流长达30余年,人员互访近150人(次),举行学术研讨会和报告会超过40次,互相发表学术论文51篇。这种长度、厚度和宽度都很突出的学术交流,超越了中日关系中时起时伏的波折,在维护和加固中日之间的友好桥梁、...

中国外交与中国式现代化————作者:张清敏;罗列;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对现代化的探索,经历了从最初的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从中国式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个进程中,中国外交始终围绕并服务于现代化建设这一任务。在新中国成立后30年,中国外交的目标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安全来保卫国内的现代化建设,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受制于外部局势的影响,服务于对外战略,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布局上集中于“三线”地区。改革开放后,中国相继提出了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

美国非法移民问题的由来与治理困境————作者:蔡鸿;

摘要:美国的非法移民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期,自其出现伊始就具有强烈的政治和社会含义。历史上,美国政府长期采取限制性移民政策处理非法移民问题,但是因为法律程序、人道主义考量、政治博弈,特别是近年来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关于该问题的矛盾加剧等多种原因,治理效果一直不佳。随着非法移民对美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边境安全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在非法移民问题上的博弈愈加激烈。特朗普在其第二任期...

区域国别研究的跨学科探索:冷战国际史与东南亚研究的交叉与融合————作者:张云;

摘要:冷战国际史研究和东南亚研究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有着具有竞争关系的相互不同的学术范式,二者对话有其独特的国际史和区域研究背景,展现了一种交叉、融合和开放的学术平台对于学术研究自身的价值。冷战国际史研究和东南亚研究的对话产生“东南亚冷战”这一研究领域,“冷战—学术”的共生性是东南亚知识生产的起点。“东南亚冷战”研究注重冷战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双重逻辑”,从原本边缘或外围视角审视冷战对世界图景的塑造...

中心视角与边缘地带——英国学派的非殖民化研究————作者:孙启龙;

摘要:英国学派将非殖民化置于国际社会理论体系中考察,认为非殖民化是帝国正当性丧失和主权国家规范确立的过程,标志着西方殖民式国际社会向全球性国际社会的转型,推动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同时,英国学派强调非殖民促进了全球国际社会的文化多元化,削弱了欧洲国际社会,使全球国际社会的根基较为薄弱。因而,英国学派的非殖民化研究体现出一种强烈的中心—边缘倾向。一方面,英国学派尝试从国际社会视角对边缘国家的非殖民化进程展...

后考底利耶时代印度国际关系思想的延承与嬗变——卡曼达格国际关系思想探究————作者:张婷;

摘要:考底利耶《利论》被奉为古代印度治国方略之经典,其国际关系思想被卡曼达格、月天等古代印度政治思想家延承并发展起来。作为后考底利耶时代下的代表,卡曼达格国际关系思想延承了古代印度国际关系的思想理论逻辑框架,即曼陀罗圈—六重外交原则—四策略模型结构。在此基础上,卡曼达格结合自身所处时代面临的问题,对国家间关系的处理进行了新的诠释和发展,即阐发了威胁制衡体系的卡曼达格曼陀罗圈,慎战的六重外交原则,作为政策...

第十七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获奖名单

摘要:<正>2024年11月23—24日,第十七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国际关系研究的对象和方法”。本届博士生学术论坛共收到来自国内外45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博士生所提交的论文120余篇。经论坛学术委员会匿名评阅,最终共有来自国内外21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6篇论文入选。经论坛学术委员会最终投票,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2名

本刊2024年匿名审稿人名单

摘要:<正>以下学者在2024年为本刊进行了匿名审稿。本刊编辑部谨对他们的支持与帮助表示诚挚的谢意,对他们严谨而认真的学风表示敬佩

2024年《国际政治研究》总目录

摘要:<正>~

新书讯

摘要:<正>国关十人谈(第四辑)唐士其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25年1月出版定价:98元本书是基于《国际政治研究》栏目“专访: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政治研究的发展”基础上汇编而成的系列出版物,旨在通过采访学界代表性学者,总结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政治研究在不同领域的进展、成果和面临的任务。本书为第四辑,访谈对象包括游国龙、陈玉聃、董青岭等十位学者,涉及心理文化学、艺术与国际关系、南极北极研究、大数据与国际关系...

拉美国家应对中美战略性关键矿产竞争的行为逻辑————作者:董青青;

摘要:战略性关键矿产的供需失衡加剧了中美资源竞争烈度,拉美国家借助与中美的非对称资源依赖关系,展现出更强的能动性,其行为深刻影响全球资源格局。面对中美竞争战略性关键矿产带来的安全隐忧与发展机遇,拉美国家的应对逻辑在于将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发展的自主性,而中美拉三方资源博弈态势能够影响其转化限度,进而使得拉美国家的战略应对在不同矿种中呈现显著差异性。借助中美对巴西铌产品高度依赖关系,巴西争取并暂时占据...

中国核战略思想起源初探(1945—1955)————作者:牛军;

摘要: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做出了研制核武器的重大决定。此前,他们对核武器问题的思考始于1945年8月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后不久,持续长达十年。这期间他们的思考和论述内容既独特也很丰富,包括了核武器在不同类型的战争中的作用、核武器在世界政治中尤其是对当下重大国际问题的影响、核武器与中国国家安全和军队现代化的关系,以及与中国的世界地位的关系等。其中,诸多部分有明显的连续性,这对...

“批判种族理论”与“父母权利”运动:政治极化背景下美国社会围绕教育问题的争论————作者:王瑞芳;

摘要:随着政治极化的溢出效应不断向教育领域渗透,美国民主党、共和党在教育改革理念和政策上的分歧日益加剧,主要聚焦在两点:一是“批判种族理论”在历史教学中的争议,民主党拥抱多元文化主义,而共和党则坚守基于“美国例外论”的爱国主义教育;二是关于父母与政府在学校教育中的权力边界之争,共和党提倡扩大“父母权利”,民主党则视教育为超越个人权利的公共利益和社会福利。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教育问题上的博弈,联邦与州、地...

全球生物安全治理中的科学家行为准则探究——兼论《科学家生物安全行为准则天津指南》的全球公共产品属性————作者:薛杨;

摘要:科学家行为准则是倡导和践行负责任的生物科研理念,释放生物技术发展潜力、防止生物技术被误用、滥用或谬用的重要前提,也是提升全球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推动《科学家生物安全行为准则天津指南》凝聚全球生物安全治理的目标共识、价值共识和规范共识,以及该指南所呈现出的全球公共产品属性,有利于破解主权国家之间权力争夺与国际制度弱化的现实困境,也促进平衡各相关方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局部发展利益、国家生物...

国家恐怖主义:概念辨析与理论演进————作者:修光敏;

摘要:冷战以来的国内外学界对国家恐怖主义研究可分为早期研究脉络、概念确立和理论构建、相对沉寂及复兴发展四个阶段。在冷战前期,关于国家政权使用恐怖手段的问题形成了三条早期研究脉络,探讨了所谓“极权主义国家”、西方国家及非洲政权对恐怖手段的使用。在冷战中后期,国家恐怖主义研究迅速推进,国家恐怖主义的概念得到提出及确立。之后学界围绕谁是国家恐怖主义的主要实施者展开三轮论辩。这些讨论推动了国家恐怖主义在关键要素...

全球南方:国际关系研究的新视角和新工具————作者:曾维燊;

摘要:全球南方不仅是国际关系研究的议题,也可以是国际关系研究的新视角和新工具。全球南方根植于世界历史中,其学术概念经历了经济与社会建构、政治与文化批评、国际关系建构三个阶段。世界政治中的全球南方具有多维度性,可以从关系、结构、运动的视角进行理解和比较。全球南方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具有三种工具价值:挖掘“南方”的历史和现实,挑战本体论;考察知识生产背后的权力关系,反思认识论;提供替代性的经验材料,补充方法论。...

新书讯

摘要:<正>全球治理理论:权威、合法性与论争[德]迈克尔·祖恩著董亮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定价:98元本书对后冷战时代国际制度的发展趋势进行系统阐释,探讨了对影响全球治理体系走向的全球治理机构合法化和去合法化问题,并进一步展望未来的全球秩序模式。本书认为,当前,世界政治被嵌入在由等级制和权力不平等主导的规范与制度结构内,因此,全球治理将产生论争、抵制及分配性斗争。除“导论”外,全书包括“...

深切悼念倪世雄教授————作者:本刊编辑部;

摘要:<正>本刊学术顾问、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复旦大学教授、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原院长、国际问题研究院原院长、美国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倪世雄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9月2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4岁

欧盟差异性一体化的边界——基于中东欧国家入盟的案例分析————作者:高歌;

摘要:中东欧国家差异性的入盟进程将差异性一体化的时间边界从入盟后阶段延伸到争取入盟阶段,从而丰富了差异性一体化的研究内容。中东欧国家入盟后,欧盟力图把匈牙利和波兰的价值观差异性限制在差异性一体化的边界内,守住欧盟价值观的底线,从而将对差异性一体化边界的限定和维护付诸实践。在差异性一体化边界的延伸中,中东欧国家“多速”的入盟进程、“菜单式”的过渡规定,以及针对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菜单式”+“双速”的合作...

批判地缘政治视阈下波兰的“海间”战略————作者:姬文刚;刘睿;

摘要:波兰的“海间”战略包含三重文化特征:基于萨尔马提亚文化的东方主义、基于欧洲边缘位置的疑欧主义和基于泛“海间”共同体想象的大波兰主义。这些特征有机地组成波兰“海间”战略的政治使命与政治空间,也是当今波兰区域战略的具体表现。从现实来看,“海间”文化长期蛰伏于波兰的外交思想当中,在特定的环境下将被外化于外交政策。2015年以来,波兰的“海间”战略并非简单由结构层面的因素所决定,而是一个复杂的建构过程。波...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国际政治研究南大核心期刊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zf/9756.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