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研究

所属栏目:政治法律期刊 热度: 时间:

国际政治研究

国际政治研究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4782/D
国际标准刊号:1671-4709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主管单位:北京大学
查看国际政治研究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理论参考综合性理论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国际关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学术期刊

   《国际政治研究》系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暨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编辑出版的国际政治类学术刊物。

  自1980年创刊(内部发行)以来,《国际政治研究》刊发了学院内外大量高水平、高质量的国际问题研究成果,其思想和学术影响日渐扩大,成为国内从事国际政治、国际关系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学术园地。2002年起,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2004年,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确认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阅读推荐:国际展望

  《国际展望》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国际政治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德国对华政策欧洲化及其对中欧关系的建构效应————作者:黄颖;

摘要:21世纪以来,欧盟对华政策逐渐由接触与合作转为合作、竞争与防范,这一转变是德国与欧盟政策相互作用的结果。外交政策欧洲化是一个多向度的动态过程,有纵向和横向关联,也有正向和反向作用,适用于系统阐释德国与欧盟对华政策的互动机制。无论是调整本国政策偏好适应欧盟的制度规范,还是向欧盟层面投射其政策偏好,德国皆表现出较强的适应和塑造能力。德国对华政策主要遵循嵌入型、投射型、交互型三种欧洲化路径,蕴含着规范强...

全球经济治理的未来:半球治理、元治理与全球南方的角色————作者:陈伟光;王一仟;

摘要:当前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严重割裂,展现出空前复杂性。与美苏争霸时期不同,美国对华战略博弈使得世界重回两个平行体系的“半球治理”模式的可能性较低,全球经济治理的未来更可能是一种“准平行体系”。在此发展趋势下,全球经济治理陷入困境,不仅治理赤字和治理失灵问题严重,治理机制本身的治理改革问题也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归结为全球经济元治理问题。究其根源,便在于元治理的价值、目标、主体、制度和结果之间缺乏有效协...

跨界民族与地区安全:中东库尔德问题的生成与嬗变————作者:李睿恒;

摘要:肇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库尔德问题,长期以来并未表现出整体性的地区安全内涵,而是演化为“各国库尔德问题”。受大民族主义叙事和集体性惩罚措施的激化,库尔德社会生成“他者化”的集体创伤记忆,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四国政府成为库尔德人“自我”整合时共同的“他者”。在现代通信技术进步与2011年中东变局的诱发下,集体创伤记忆转化为共同的对外政治行为,库尔德人在时间、空间、行动和理念四个维度跨界联动...

美国对华战略竞争视阈下的日欧全面战略合作解析————作者:张伯玉;郭葛;

摘要:2018年,日本和欧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与《日本—欧盟及欧盟成员国战略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标志着日欧关系发展达到一个全新的战略水平。在此框架下,日欧就可持续互联互通与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绿色领域的气候变化、碳排放,数字领域的数据跨境自由流动,以及安全防务等重点领域进行多方位的深入合作。日欧合作的背后不仅有经济利益与战略利益需求的内在驱动,还有“中国因素”“美国因素”及乌克兰危机等外部因素推动。日...

冷战时期美台同盟的沟通机制——以蒋介石和美国总统之间的函电往来为例————作者:陈长伟;

摘要:1954—1972年间,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与美国总统之间通过大量函电往来保持密切的政策互动。这些函电不仅是领导者个人之间通信,更是同盟框架下盟友对话的工具,承载着许多决策信息和政治考量,反映出冷战时期美台同盟的沟通机制及其特点。蒋介石频繁对美发起函电,旨在拉近与美国领导人的关系、游说美国政府支持台湾“反攻大陆”以及索取经济与军事援助等。然而,蒋介石对美函电的政策效果受制限于函电的传递方式、双方领导...

新书讯

摘要:<正>变动中的区域国别研究:战略、政策与学理唐士其韩方明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11月出版定价:148元本书是“第十六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的优秀论文合集,聚焦区域国别研究的各种新问题,结合比较政治学领域及其他学科的方法、工具和流派思想,探讨在传统的经验实证方法和新的学科理论方面结合的可能性,从而更好地激发博士生群体和年轻学人的学术想象空间,为其学术研究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服...

抗议性选举与特朗普变局——2024年美国大选观察及后续分析————作者:朱文莉;

摘要:在2024年美国大选中,全球化退潮带来的经济结构变化,网络平台压制传统媒体带来的文化传播结构变化,算法操控带来的政治动员组织方式变化,共同构成了政治不满爆发的理想环境。面对全球体系的混乱,拜登—哈里斯代表的稳健改良路线未能获得足够的认可,特朗普肆意果断的破坏性姿态占据上风。特朗普和共和党取得了速胜、全胜,但只是小胜。特朗普上台首月的颠覆性施政有彻底改变美国分权制衡体制和多元化政治生态的趋势。美国的...

国际交流机制的建立和功能——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与成蹊大学法学部的学术交流为例————作者:孔凡君;崔晓旭;

摘要:中外关系、国际关系说到底还是人和人的关系,作为根基的民众关系尤为重要。因此,沟通与交流,特别是民间的沟通与交流是中外关系、国际关系正常、向好的基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成蹊大学法学部之间的学术交流长达30余年,人员互访近150人(次),举行学术研讨会和报告会超过40次,互相发表学术论文51篇。这种长度、厚度和宽度都很突出的学术交流,超越了中日关系中时起时伏的波折,在维护和加固中日之间的友好桥梁、...

中国外交与中国式现代化————作者:张清敏;罗列;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对现代化的探索,经历了从最初的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从中国式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个进程中,中国外交始终围绕并服务于现代化建设这一任务。在新中国成立后30年,中国外交的目标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安全来保卫国内的现代化建设,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受制于外部局势的影响,服务于对外战略,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布局上集中于“三线”地区。改革开放后,中国相继提出了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

美国非法移民问题的由来与治理困境————作者:蔡鸿;

摘要:美国的非法移民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期,自其出现伊始就具有强烈的政治和社会含义。历史上,美国政府长期采取限制性移民政策处理非法移民问题,但是因为法律程序、人道主义考量、政治博弈,特别是近年来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关于该问题的矛盾加剧等多种原因,治理效果一直不佳。随着非法移民对美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边境安全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在非法移民问题上的博弈愈加激烈。特朗普在其第二任期...

区域国别研究的跨学科探索:冷战国际史与东南亚研究的交叉与融合————作者:张云;

摘要:冷战国际史研究和东南亚研究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有着具有竞争关系的相互不同的学术范式,二者对话有其独特的国际史和区域研究背景,展现了一种交叉、融合和开放的学术平台对于学术研究自身的价值。冷战国际史研究和东南亚研究的对话产生“东南亚冷战”这一研究领域,“冷战—学术”的共生性是东南亚知识生产的起点。“东南亚冷战”研究注重冷战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双重逻辑”,从原本边缘或外围视角审视冷战对世界图景的塑造...

中心视角与边缘地带——英国学派的非殖民化研究————作者:孙启龙;

摘要:英国学派将非殖民化置于国际社会理论体系中考察,认为非殖民化是帝国正当性丧失和主权国家规范确立的过程,标志着西方殖民式国际社会向全球性国际社会的转型,推动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同时,英国学派强调非殖民促进了全球国际社会的文化多元化,削弱了欧洲国际社会,使全球国际社会的根基较为薄弱。因而,英国学派的非殖民化研究体现出一种强烈的中心—边缘倾向。一方面,英国学派尝试从国际社会视角对边缘国家的非殖民化进程展...

后考底利耶时代印度国际关系思想的延承与嬗变——卡曼达格国际关系思想探究————作者:张婷;

摘要:考底利耶《利论》被奉为古代印度治国方略之经典,其国际关系思想被卡曼达格、月天等古代印度政治思想家延承并发展起来。作为后考底利耶时代下的代表,卡曼达格国际关系思想延承了古代印度国际关系的思想理论逻辑框架,即曼陀罗圈—六重外交原则—四策略模型结构。在此基础上,卡曼达格结合自身所处时代面临的问题,对国家间关系的处理进行了新的诠释和发展,即阐发了威胁制衡体系的卡曼达格曼陀罗圈,慎战的六重外交原则,作为政策...

第十七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获奖名单

摘要:<正>2024年11月23—24日,第十七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国际关系研究的对象和方法”。本届博士生学术论坛共收到来自国内外45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博士生所提交的论文120余篇。经论坛学术委员会匿名评阅,最终共有来自国内外21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6篇论文入选。经论坛学术委员会最终投票,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2名

本刊2024年匿名审稿人名单

摘要:<正>以下学者在2024年为本刊进行了匿名审稿。本刊编辑部谨对他们的支持与帮助表示诚挚的谢意,对他们严谨而认真的学风表示敬佩

2024年《国际政治研究》总目录

摘要:<正>~

新书讯

摘要:<正>国关十人谈(第四辑)唐士其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25年1月出版定价:98元本书是基于《国际政治研究》栏目“专访: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政治研究的发展”基础上汇编而成的系列出版物,旨在通过采访学界代表性学者,总结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政治研究在不同领域的进展、成果和面临的任务。本书为第四辑,访谈对象包括游国龙、陈玉聃、董青岭等十位学者,涉及心理文化学、艺术与国际关系、南极北极研究、大数据与国际关系...

拉美国家应对中美战略性关键矿产竞争的行为逻辑————作者:董青青;

摘要:战略性关键矿产的供需失衡加剧了中美资源竞争烈度,拉美国家借助与中美的非对称资源依赖关系,展现出更强的能动性,其行为深刻影响全球资源格局。面对中美竞争战略性关键矿产带来的安全隐忧与发展机遇,拉美国家的应对逻辑在于将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发展的自主性,而中美拉三方资源博弈态势能够影响其转化限度,进而使得拉美国家的战略应对在不同矿种中呈现显著差异性。借助中美对巴西铌产品高度依赖关系,巴西争取并暂时占据...

中国核战略思想起源初探(1945—1955)————作者:牛军;

摘要: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做出了研制核武器的重大决定。此前,他们对核武器问题的思考始于1945年8月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后不久,持续长达十年。这期间他们的思考和论述内容既独特也很丰富,包括了核武器在不同类型的战争中的作用、核武器在世界政治中尤其是对当下重大国际问题的影响、核武器与中国国家安全和军队现代化的关系,以及与中国的世界地位的关系等。其中,诸多部分有明显的连续性,这对...

“批判种族理论”与“父母权利”运动:政治极化背景下美国社会围绕教育问题的争论————作者:王瑞芳;

摘要:随着政治极化的溢出效应不断向教育领域渗透,美国民主党、共和党在教育改革理念和政策上的分歧日益加剧,主要聚焦在两点:一是“批判种族理论”在历史教学中的争议,民主党拥抱多元文化主义,而共和党则坚守基于“美国例外论”的爱国主义教育;二是关于父母与政府在学校教育中的权力边界之争,共和党提倡扩大“父母权利”,民主党则视教育为超越个人权利的公共利益和社会福利。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教育问题上的博弈,联邦与州、地...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