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所属栏目:政治法律期刊 热度: 时间: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43-1319/C
国际标准刊号:1009-2293
主办单位: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
主管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
上一本期杂志: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CSCD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上海人大月刊思政期刊发表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是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主办的、以刊登统一战线理论以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理论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创刊于2000年,向海内外公开发行,创刊时为季刊,2004年改为双月刊。我院学报自创刊以来,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党的中心工作和党的统一战线事业服务,为社会主义学院的教学科研和建设服务;在推动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引导学术研究方向,宣传统一战线的新形势、新局面,促进我省社会主义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肯定。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自创刊以来,社会影响不断扩大,被确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是我院教学科研工作乃至学院总体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反映我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成果、宣传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也是统一战线工作者、社会科学工作者、各级社会主义学院和各级党校教师以及党政干部了解统一战线及相关学科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窗口。

  阅读推荐: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的前身《山西社会主义学院院刊》创办于1990年4月,是具有学院机关刊物性质的综合性内部刊物。1998年11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从1999年开始转为公开刊物,更名为《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中国特色数字文化产业的理论基础、政策逻辑和实践路向————作者:张起铭;王瑞光;

摘要: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提质升级,是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部署中,要求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属于文化事业的新业态,数字文化产业建设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呼应,通过理论基础的构建、政策逻辑的梳理和实践路向的探索,为中国特色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打下坚...

非公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双促双融难题及破解——基于实证研究————作者:孙晓晖;苏沛钰;

摘要:非公党建与生产经营双促双融是非公经济领域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的应有之义。当前该领域存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教育培训供需不平衡、非公党建主体权责不明晰、企业淘汰考核机制不对称以及非公企业工会发挥桥梁作用不足等难题。展望未来,须创新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机制、明确非公党建职责主体与工作标准、建立非公党建权责运行评估体系以及构建非公党建与工会建设联动机制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溯源、核心特征及着力方向————作者:罗志佳;芦雨欣;

摘要:改革开放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与实践检验,现已迈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点,追溯其历史脉络尤为重要。通过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的梳理,将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表明改革开放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展现出的历史纵深与连续性;同时,以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三个更加注重”,阐明全面深化改革在方法论上的鲜明特征。此外,...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研究————作者:史苏;李小宁;

摘要:做好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是统一战线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担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在认识上正本清源、方向上匡正纠偏、理论上科学原创、政策上重大突破,不断开创了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新局面。应对民营经济统战工作面临的困难挑战,必须牢牢把握“两个健康”的工作主题,坚持守正创新、多措并举,凝聚民营经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

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下推进共同富裕建设————作者:胡荣涛;

摘要: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诠释了人类社会演进的内在规律,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鲜明的实践要求,为中国共产党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百年来党始终将社会有机体发展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目标诉求,其演进的历史逻辑呈现为前提维度从“民族独立”到“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结构维度从“经济幸福”到“五个文明”协调发展、价值维度从“群众路线”到“以人民为中心”、过程维度从“更长远的时间”到“长期目标”。在实践路...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基本原则、重要关系、战略举措————作者:吴传毅;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服务发展大局原则,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原则,创新体制机制原则;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培养与引进的关系,激励与约束的关系,创新与稳定的关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须在创新人才管理体制、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健全人才顺畅流动机制、强化人才激励保障机制等方面着力

红色文化涵养新时代好青年的逻辑理路与实现路径————作者:周彬钰;唐琳;

摘要: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蕴含着崇高的革命精神和胸怀天下、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其核心内涵与新时代好青年的标准“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是当代青年学习和实践的鲜活教材。用红色文化涵养新时代好青年,可以从理想信念教育、理论学习、实践教育、日常生活四个方面进行全面融汇贯通

论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正义理念及其实践意义————作者:韦顺国;王博;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篇章,其光辉不仅映照出真理的深邃,更辉映了正义的崇高。这一思想体系中的正义理念,深植于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正义观的坚实理论基础之上,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公平正义思想的丰富滋养,并在中国共产党人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中得以实践和深化。它以人民为中心,凸显了文化主体正义的鲜明立场,倡导文化创新引领制度创新,探索了文化领域内的制度正义新路径,同时,...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维度————作者:沈绍卿;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突破是新时代伟大变革的重要体现。新时代以来,党在认识上不断深化,进一步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拥有了指导现代化的科学理论,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党在战略上不断完善,树立战略思维,提出“两步走”战略安排,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党在实践上不断丰富,巩固了中国式现代化在制度、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历史基础。理解新时代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鲜经验,对完成新时代新征程中...

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的现代性”的重构————作者:黄锡富;卢书婷;

摘要:在西方现代国家建立与发展过程中,“人成为主体”成为了现代性的主题,“自由”构成了现代性的根本价值。在资本逻辑下,人的现代性以单向度的主体性为基础,人沦为资本的附庸,物成为人的主宰,凸显了西方现代社会中人的现实生存困境。马克思从批判与重构的视角审视了西方现代性,在深刻批判资本逻辑的基础上重塑了人的主体地位,强调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的理解与中国的现实场域,中国式现代化继承了...

着力增进社会团结:统一战线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作者:雷明贵;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内置了社会团结要素,是统一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点,也是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的契机。要找准统一战线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联动轴,即基于“大团结”的理念联动,基于“大统战”的制度联动,基于“重协商”的方法联动。把握统一战线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着力点,即持续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化解统战领域风险隐患,不断增进社会团结,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统一战线作用

“把一部分优秀人才留在党外”政策的优化路径探析————作者:王锋;

摘要:“把一部分优秀人才留在党外”政策是做好党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当前,在政策落实中还存在认识之困、机制之困和实践之困。要从“谁来留人”“留什么人”和“怎样留人”等方面破解该项政策的落实困境,使其最大化发挥出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引流蓄水”的独特作用

破解重点难点问题 推动新时代基层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作者:王振波;

摘要:推动新时代基层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需要准确把握统战各领域重点难点问题,辩证分析,有力破解,从而更好地发挥统一战线的强大法宝作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立足不同层面把握统一战线各领域重点难点问题的主要特征和主要表现,重点从四个方面进行破解:讲方法,分门别类促化解;强宣传,营造氛围提认识;优抓手,助力发展强成效;强机制,深化改革压责任

中国政治尚贤传统及其对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启示————作者:江梓豪;李建华;

摘要:政治尚贤是中华文明伦理底蕴的深刻体现。“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尚贤思想被视为治国理政的基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党的选人用人策略始终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政治立场和道德品质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是前置要求,这构成了当代党和国家在选人用人上“忠诚、干净、担当”的伦理要求。要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和“忠诚、...

全面推进乡村社会治理法治化的现实意义、面临困境和基本对策————作者:李永芳;陈琦东;

摘要:全面推进乡村社会治理法治化的理论指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良法善治理论。全面推进乡村社会治理法治化是对近现代社会乡村管治方式的超越和深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诉求,是维护乡村居民合法权益的坚强基石,是实现乡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切实保障。全面推进乡村社会治理法治化面临着乡村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淡薄、村民财产权利被侵害的现象不少、村民对于村庄事务的治理权利被削弱、农村公共法律...

改革新征程上提高民主党派政治把握能力的目标与路径————作者:王凯;

摘要:在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新征程上,民主党派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把握能力,从制度自信、理想信念、责任担当三个层面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民主党派应积极学习和借鉴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经验,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学院这一联合党校作为统一战线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为思想政治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纪律保障。民主党派成员应持续接受中国共产党创新理论的教育和引导,形成改革共识,并确保思想和行动与中共中央的决策部署同步,在推进中...

党组织引领乡村社会治理的转型:从刚性治理到韧性治理————作者:孟庆莲;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农村社会结构逐渐解构,原来刚性的、封闭性的、单一性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农村新情况和新要求,必须探索出一条促进实现乡村振兴、推动乡村三治融合的治理模式。乡村由刚性治理走向具有更多柔性空间的韧性治理,是适应当前农村新阶段新变化的必然选择。乡村韧性治理与传统强调管控的刚性治理相比,更加注重引导、协商、自治等柔性因素的作用,强调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多元主体间的合作共治,形成协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论述的理论品格————作者:喻金伦;

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乃人类文明史上一个亘古不变的永恒课题,也是无数马克思主义者为之上下求索的终生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论述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拥有鲜明的理论品格,在理论立场上具有致力于生态民生福祉的坚定人民性、在理论特质上具有攸关文明存续发展的鲜明战略性、在理论意涵上具有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严密系统性、在理论逻辑上具有彰显主体与尊重客体的深邃辩证性、在理论视野上具有共建...

新时代传承工匠精神与文化软实力发展————作者:田湘波;刘卫华;

摘要:工匠精神在我国传承发展中形成的普遍价值观念,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石。通过工匠精神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厘清工匠精神与文化软实力之间的实践联系、理论联系、历史联系,阐释传承工匠精神与文化软实力提升之间的内在关联,并从国家、社会、个人、国际等四个方面探索传承工匠精神对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政德教育智慧研究————作者:邱君帝;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干部政德教育,中共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都对其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政以德是中华民族的鲜明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充满政德教育智慧,其内容、方法、保障等都对当代干部政德教育富有启示,可为以德治国、以德治党、以德治吏提供多方面借鉴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