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历史

所属栏目:政治法律期刊 热度:

军事历史

军事历史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11-1633/E
国际标准刊号:1002-4883
主办单位: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
主管单位: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
上一本期杂志:政府法制省级法制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淮海论坛社科期刊

   《军事历史》(双月刊)创刊于1986年,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主办。 军事历史学术性刊物。主要发表军事研究的成果,报道军史研究的动态与信息。

  军事历史栏目设置专题研究、海上封锁作战、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军事思想史研究、国防与军队建设史研究、战争史研究、学术信息

  军事历史收录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阅读推荐:军事文摘

  《军事文摘》Military Digest(半月刊)1993年创刊,是国内最早创刊的军事刊物之一。主要面向广大青少年和部队、武警等各界读者。介绍各种军事知识、新技术、新装备、新动向、新发展,为国防建设服务,为提高全国人民的国防观念服务。自创刊以来,一直以“呼唤和平,捍卫正义,启迪智慧,感动心灵”为办刊宗旨,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军事历史最新期刊目录

近年来东京审判的史料建设与研究动向——赵玉蕙访谈录

摘要:赵玉蕙,北京大学理学博士,现为上海交通大学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战后对日本战犯审判研究以及相关档案整理编纂。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东京审判史料研究”、一般项目“东京审判国际检察对日本侵略战争的认知与追诉研究”,同时系“日本战犯审判文献征集、整理与数据库建设”“东京国际军事审判”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主要成员。本次访谈主要围绕近年来国内东京审判史料建设与研究相关问题展开

北朝后期的军需运输——侧重于军事交通地理的考察————作者:黄明哲;

摘要:河东、河南地区为北朝后期北齐、北周的军事对峙前沿和主战场,沟通各自政治、经济中心地区与主战场的道路,是军需运输的主干线。北齐军需运输的主要线路为京畿至河南、京畿至并州、并州至河东、并州至河南等几条线路;北周则有关中至河南(又分南、北线)、关中至河东、巴蜀至关中再至前线等几条线路,其政治中心关中地区与军事前沿距离较短。北齐的运输干线多经太行山、上党高地、黄河等自然险阻,运输难度较大。宇文泰、宇文邕较...

红军士兵委员会取消问题考论——以共产国际、中共中央与主力红军三方互动为视角的考察————作者:冯其海;

摘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各部队先后建立了士兵委员会,但共产国际、中共中央与主力红军对其态度迥异。在共产国际作出彻底撤销士兵会的指示后,中共中央的态度也从支持转而变为原则上、非命令式取消士兵会,主力红军尤其朱毛红军则表现出保留士兵会的坚定决心。最终,大部分苏区红军士兵会被取消,一些地区和红军部队的士兵会仍继续存在。考论这一问题不难发现,苏俄经验与中国本土化经验必然有一个碰撞、磨合与调适的曲折过程,从不...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药材工作研究————作者:王江林;

摘要:解放战争伊始,人民解放军的药材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大规模作战加上艰苦恶劣的作战环境,致使作战伤亡人数与疾疫感染人数激增,药材需求量也随之增大。与此同时,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经济秩序的破坏与解放军药材生产技术落后的局面,也从外部与内部加大了药材筹措与生产的难度。解放军卫生部门根据战场形势的发展,建立起健全统一的军队药材工作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多渠道开拓药材生产与筹措途径、研发新药材,采取灵活适宜的药...

1949年蒋介石远东联盟倡议新探————作者:苏岩;黄俊凌;

摘要:1949年,国民党政府在内战中溃败,美国酝酿联合国托管台湾,蒋介石赴菲律宾碧瑶会晤菲律宾总统季里诺,提出组建远东联盟的倡议。远东联盟是以国民党政权、菲律宾、韩国为核心的反共军事联盟,起于菲律宾总统季里诺呼吁的“太平洋公约”。在国民党政权沉重的军事与外交压力下,蒋介石扮演了远东联盟发起者与倡导者的角色。远东联盟公布后,旋即遭到菲律宾内部的否定,改为组建东南亚联盟的“菲律宾计划”。远东联盟的提出缘于季...

“隐匿的推手”:日本海军与全面侵华战争的发动————作者:江月;

摘要:日本海军是近代日本一支不容忽视的侵华势力。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海军走向侵华战争的台前,积极参与对华决策,先于陆军形成了对华全面战争观,并制定全面对华作战计划。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驻华海军在所谓“不扩大”方针的烟雾下,迅速完成了适应战争全面化的各项准备,并制造“虹桥机场事件”,点燃了上海方向的战火。日本海军上下就开战迅速达成一致,是战事急剧扩大,在实质上演变为全面侵华战争的重要推手。日本海军精锐力量的...

一天的历史——评《抗战胜利日:一天的断代史与反思》————作者:潘德昌;

摘要:<正>中国学术界对于抗战史的研究,目前已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并在许多专题性研究方向上不断推进深入。在此学术氛围下,2024年初再版并入选中国出版集团好书榜的《抗战胜利日:一天的断代史与反思》一书(1),以“抗战胜利日”为研究主体,在展现胜利者的欢庆、失败者的疯狂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提出了“抗战胜利日的反思”,即那些还未达成共识的历史认识,以及目前还未能解决的历史问题。正是因为...

日本馆藏涉八路军档案评介————作者:彭程;周李行;

摘要:侵华战争期间,华北日军各级作战单位撰写有大量关于八路军的资料。这些资料的主要内容有八路军军事作战、八路军敌后破坏、八路军自身情况、日军自身情况,主要类型有工作月报、特别报告、作战报告、培训教育相关报告、资料情报相关报告、宣传与反宣传相关报告,为八路军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和新视角,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其不足之处,主要是部分日文档案内容雷同,个别档案有弄虚作假,试图掩盖日军自身过失与错误的倾向...

《英军在华作战记》所见“铜鼓”地名考————作者:谭嘉伟;

摘要:《英军在华作战记》由英国海军军官宾汉,以其1840至1841年的亲身见闻为核心,辅以同时期的相关军事档案及报刊材料而撰成,是学界研究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必备参考书。然而较为可惜的是,过往利用此书进行鸦片战争研究的成果虽多,但关注书中地名者甚少。事实上,地名研究是战争研究的根基。若书中地名无法厘请,则众多鸦片战争战事无法落到实处,影响对相关史实的进一步探讨。故本文以《英军在华作战记》中广泛出现的“铜鼓”...

印度当代战争史的学术书写————作者:曹升生;李林露;

摘要:当代印度独立后,与周边国家冲突不断,战争史学成为印度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世纪之后,印度本土学者兴起了战争史的撰写,主要分为通史著作、个例研究两种类型。印度的战争史书写起步较晚,加之书写主体大多为军官,因而具有明显的主体和类型偏好,存在歪曲历史事实,以迎合印度政府重塑战争记忆诉求的倾向。这种政治化的学术书写会扭曲固化印度民众的战争认知,激化民族主义情绪,同时对印度周边外交起到一定阻碍作用。...

《南京条约》谈判中的中方翻译与英军人员——基于中英双方参与人员日记与回忆录的研究————作者:彭靖;

摘要: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是在侵华英军旗舰“皋华丽”号战舰甲板上完成的。目前,国内外研究鸦片战争的学者普遍认为,参与《南京条约》谈判和签署《南京条约》时,中方都没有派遣通事(翻译)出席,英军参与谈判人员的数量与人名也语焉不详。本文通过中英双方参与人员的日记与回忆录,以及最新出版研究著作对比分析,提出耆英基于对于外界避嫌,安排梁进德以秘书的公开身份,兼任翻译工作,并对签...

论雍正时期绿营公费名粮的规范化————作者:屈嘉文;

摘要:绿营作为清廷主要的军事力量,营中却长期没有用以公务的经费。为满足这部分支出,各地大多预留部分兵丁空额作为营中公用的补充,造成营中实额缺少及将领贪腐的弊端。面对这一问题,清廷不断加强对营中空额数量的控制,至雍正朝最终完成了公费名粮的规范化。这一举措减少了营中将领的贪墨,缓解了营中公费匮乏等问题。然而,在“原额主义”限制下,绿营并无专门公用经费的拨给,难以维持营伍的正常运转与兵丁武备的维护,这也是导致...

近三十年来国内长城研究的新趋势————作者:崔健健;

摘要:近三十年来,国内长城研究在视角、方法、资料层面都发生了深刻、有效、积极的转型,也相应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果,初步反映出打造中国学术规范、弘扬中国文化特质、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新动向,是在学界逐渐走向“学术自主创新道路”的基础上对中国标准、中国情怀、中国声音的有力表达,不仅对构建中国特色的“长城学”大有裨益,更对明确今后长城研究的努力方向有着巨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明嘉靖《军政事例》述论————作者:李新伟;

摘要:明嘉靖《军政事例》,作为一部专项的应时军事法规,顺应时代需求,由法理知识雄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主责修订;作为一部重要的军政法律文献,按照严格的立法程序,汇集前代之作、补充完善新的条款,塑造了军政法律文献编修新式样;作为明代军政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以破解清勾难题为中心,编织了一套严密法律网络,完善了当时军政法律体系,还对后世军政法律制度产生较大影响,对于中国古代军事立法、军事法制、军事...

聚集与流动:秦汉“葆”类聚落形态研究————作者:朱雨薇;

摘要:“葆”是出于军事需求,利用行政手段并依据自然地形人为围筑而成的聚落。秦代的“葆”散存于关隘险塞处,依托大型城邑而建,外围修筑城防设施,内部建有屋舍,其分散式布局是规划时的刻意为之,“散居不散管”。汉代,加强边防的现实需求促推边境、关隘之地大量军事聚落的建成,这些军事聚落零散却有序地分布在边塞防御线上,“内设屋舍,外设围墙”的方式与中原地区的一些城邑类似,但远离中心行政区,呈现出与周边地理环境及社会...

从“空汉中”政策看曹操蜀道战略的重构————作者:于天宇;

摘要:据有汉中后,曹军并未乘胜南攻益州,相反却多次实施迁出汉中及周边之民以实关陇的“空汉中”政策。有记载表明,在此政策实施过程中还施以“绥怀开导”“前至者厚其宠赏”等奖励措施。这种迁出新占领地居民,用以充实后方基地的反向移民方式,在秦汉时期的战争中并不多见,表明曹操在攻取汉中后,对其蜀道战略进行了重构,即放弃主动进攻巴蜀,收缩兵力在蜀道北向出口,据险构筑战略防线,根据蜀道特殊的地理环境扬长避短,以守代攻...

从剿倭幕府再看嘉隆万时期卫所与省镇营兵关系————作者:朱永涛;

摘要:嘉隆万时期,明廷逐步确立以募兵为核心的营兵、卫所并行的军事格局。这也为幕府出现提供制度空间和现实需要,有部分幕僚从幕府步入武将仕途。他们的履历表明营兵、卫所之间是一种相互嵌入和整合的关系,是明代继承元代军事遗产、“法祖”政治信仰以及现实军事需求多维合力促成的结果

中日军事史学界的“治安战”研究————作者:李越;

摘要:日本军事史学界的“治安战”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一个是关注侵华日军早期对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和根据地认识不足、对中共情报收集困难以及游击战战术思想和战术训练缺乏等因素,来分析日军对中共游击战失败的原因;另一个则从军队与民众关系的角度,研究民众的支持在中共抗日武装反“治安战”中所起作用问题。充分利用侵华日军“治安战”相关史料,将日方研究成果置于敌后战场军事史的框架下进行“比较军事史”的研究尝试,可以...

国民政府审判日本战犯的全景式深描——评《大审判——国民政府处置日本战犯实录》————作者:严海建;

摘要: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分别在沈阳、北平、太原、济南、徐州、南京、上海、武汉、台北和广州设立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了历时三年有余的大规模审判。刘统的《大审判——国民政府处置日本战犯实录》一书于2021年初出版,对于国民政府审判日本战犯研究有筚路蓝缕之功。该书广泛利用海内外史料收藏机构所藏大量一手档案文献,全面重建了国民政府审判日本战犯的历史过程。该书基本探明了国民政府审判日本战犯相关资料收藏的情况,...

在海外跨国学术组织档案中发现中国抗战——以太平洋国际学会档案为中心————作者:赵耀虹;胡德坤;

摘要:太平洋国际学会是一个成立于美国、以亚洲和太平洋为研究对象的跨国学术组织,也是抗战时期中国对外宣传的重要平台。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学者通过学会进行民间外交,利用演讲、调查、研究等途径影响美国对华舆论。学会的美国成员也关注中国抗战问题,其研究批评日本侵略,认为中国抗战必胜,尤其肯定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学会中、美分会还以非官方外交的形式,推动两国政府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合作与协调。太平洋国际学会所藏中国抗...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军事历史历史学术期刊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zf/9448.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