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社会科学》(双月刊)创刊于1981年,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主管。本刊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服务。立足云南,面向全国。关注当代社会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探索,倡导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选用具有真知灼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论证周密,讲究章辞,符合语法的学术理论文章。
《云南社会科学》为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刊登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学术论文、学术资料、学术综述等,注重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宗教、文学等方面的研究。读者对象为社会科学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
《云南社会科学》被北大1992版核心期刊、北大1996版核心期刊、北大2000版核心期刊、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收录。
云南社会科学栏目设置民族学与人类学、政治学、哲学、历史学、宗教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学与文化学
云南社会科学收录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阅读推荐: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China Social Welfare(月刊)曾用刊名:民政论坛,1992年创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云南社会科学最新期刊目录
《云南社会科学》2025年重点选题
摘要:<正>《云南社会科学》是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双月刊,持续入选三大核心期刊名录,设有政治、南亚东南亚区域国别研究、哲学、法学、经济、边疆治理现代化、社会、历史、传播、文学等栏目,2025年重点选题如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全过程人民民主及其制度体系的巩固与发展超大特大城市治理新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周边命运共同体...
国家利益:界定、特性与判断————作者:仇朝兵;
摘要:国家利益是一个被政治家和战略家广泛使用的概念,但也是一个经常引起争议的概念。它一方面被决策者用作其行动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被用来论证国家政策和行动的合法性。国家利益既具有客观性,也具有主观性;既具有历史性,也具有时代性;既具有阶级性,也具有民族性。更深刻地理解国家利益,需要把握国家利益的要素与分类、不同国家对界定国家利益发挥决定性影响的力量以及影响国家利益之界定和判断的各种因素
国家利益:界定、特性与判断————作者:仇朝兵;
摘要:国家利益是一个被政治家和战略家广泛使用的概念,但也是一个经常引起争议的概念。它一方面被决策者用作其行动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被用来论证国家政策和行动的合法性。国家利益既具有客观性,也具有主观性;既具有历史性,也具有时代性;既具有阶级性,也具有民族性。更深刻地理解国家利益,需要把握国家利益的要素与分类、不同国家对界定国家利益发挥决定性影响的力量以及影响国家利益之界定和判断的各种因素
兴边何以留民:沿边口岸的空间生产效应研究————作者:程中兴;朱星羽;
摘要:陆地沿边口岸是“兴边富民行动”的重要支点,在边民守边固边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样本选择的52个国家级沿边口岸中,过境物流增长对缓解边民流失作用有限,边民互市和边地加工则能有效“留住边民”。由于口岸内在存在异质性,是否开发旅游资源、是否邻近城镇、是否存在跨境合作,是影响边民“用脚投票”的调节因素。此外,大量外籍劳工涌入产生的“挤出”效应亦是影响边民流失的重要因素。总之,兴边未必留民,口岸的网络属性既可...
国际传播的文明范式:基于“全球南方”的理论想象————作者:姬德强;闫伯维;
摘要:“民族国家”范式由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奠定,构成当代国际关系和国际传播的主导叙事。然而,全球化进程的波浪式推进,非国家行为体的影响力增强,以及“全球南方”的群体性崛起,导致单一“民族国家”范式及其零和博弈逻辑,特别是西方单一现代性叙事及其内含的文明等级秩序日渐式微。立足中国历史与社会语境的“文明范式”,兼具动态性、静态性以及竞合性等多重特征,推动国际传播研究实现范式转型。该范式超越传统二元对立和等级结...
“全球南方”的历史传播:“南方元话语”与阐释共同体的建构————作者:马立明;
摘要:在国际局势发生深刻调整的当下,“全球南方”被认为将强力挑战“全球西方”主导的既有秩序。然而,目前“全球南方”更多的仍是一个想象,并未真正成为具有共同话语体系与行动纲领的实体,很多南方国家依然处于游离状态,“全球南方”降临的历史时刻仍未到来。在国际传播视域中,要呼唤“全球南方”,需要激活三大洲运动留下的思想遗产,打造系统性的“南方元话语”及促进南方国家阐释共同体的建构。作为南方国家重要一员的中国,推...
蓝色金融的制度逻辑、最优边界和发展路径————作者:陈向阳;
摘要:蓝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资金融通约束问题,是构建蓝色金融的基本逻辑和出发点。政策性金融是一种市场和政府相结合、金融和财政相兼容的有效缓解蓝色产业融资约束的有效机制。坚持政策性金融属性、海洋可持续发展原则、蓝色行业性“蓝色标准”和专业第三方“蓝色标准”评价的最优边界。蓝色金融发展路径有:一是设立致力于蓝色金融业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国家蓝色经济发展银行;二是创建和促进蓝色经济的金融生态系统——蓝色...
智能社会的未来:多智能主体伦理的演进及伦理共同体涌现————作者:崔中良;
摘要: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猛进步,伦理领域内的人工主体形态正逐渐崭露头角。面对这一发展趋势,深入探索未来多智能主体社会的伦理形态及其演变路径,已成为应用伦理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审视当前的人工智能伦理框架,不难发现其仍受限于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同时,人工智能的复杂性、可接受度及持续成长潜力正催生出新型的人工主体。在这一背景下,未来多智能主体社会的伦理演进或将经历一系列转变,包括融合、共生乃至智能伦理...
智能社会的未来:多智能主体伦理的演进及伦理共同体涌现————作者:崔中良;
摘要: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猛进步,伦理领域内的人工主体形态正逐渐崭露头角。面对这一发展趋势,深入探索未来多智能主体社会的伦理形态及其演变路径,已成为应用伦理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审视当前的人工智能伦理框架,不难发现其仍受限于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同时,人工智能的复杂性、可接受度及持续成长潜力正催生出新型的人工主体。在这一背景下,未来多智能主体社会的伦理演进或将经历一系列转变,包括融合、共生乃至智能伦理...
正义通约与人机关系的法律建构————作者:吴国邦;
摘要:在算法遍布时代,机器结构化地嵌入人类生活,这使得人机关系发生泛化转向,并被不同法律部门分别捕捉和映射。这种结构化累进迫使人类直面机器成为第二主体的理论可能,由此证成人机关系的间性转向。人机关系的两种转向唤起“正义”的两种通约,分别是跨法律部门、学科壁垒的价值融合与跨主体的间性对齐。前一种通约遵循动态性、系统性、实质性的正义标准,后者则要求做好面对主体标准增殖的准备。这些正义通约标准在认识论层面辖制...
“一带一路”与中国内陆城市外交:新精神、新动力、新战略————作者:马千里;
摘要:考察陆海经济新时代“一带一路”与中国内陆城市外交的内在关系,有助于后者在新发展阶段深化对外交往走深走实,并可为世界内陆城市外交提供中国经验。共建“一带一路”为作为城市外交前提基础的城市精神植入了“和谐共生”新理念导向,并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国际化水平提升等中国内陆城市的自我利益、中国内陆城市所代表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国家利益和全球治理国际利益层面,为中国内陆城市外交提供了新动力。中国内陆城市应基于连...
人工智能赋能生态正义的前提反思、现实困囿及纾解策略————作者:李建森;陶莉;
摘要:生态正义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当前,人工智能为协调人类社会中的生态利益、分配生态资源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正义目标提供了新机遇。然而,在利用人工智能推进生态正义的过程中,也需注意避免陷入一些价值认知误区,必须正视技术资本化与“反生态性”逻辑、算法机制与公平分配失衡、技术应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三重矛盾。从坚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筑牢数字安全共同体、构建技术创新共同体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
人工智能赋能生态正义的前提反思、现实困囿及纾解策略————作者:李建森;陶莉;
摘要:生态正义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当前,人工智能为协调人类社会中的生态利益、分配生态资源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正义目标提供了新机遇。然而,在利用人工智能推进生态正义的过程中,也需注意避免陷入一些价值认知误区,必须正视技术资本化与“反生态性”逻辑、算法机制与公平分配失衡、技术应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三重矛盾。从坚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筑牢数字安全共同体、构建技术创新共同体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立法研究————作者:沈寿文;
摘要:拟制定的《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是贯彻实施宪法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重要国策的重要法律。在该法制定中,应当明了“民族团结”在本质上是中国各族公民的团结,应当以体系思维理解这部法律与宪法和其他法律一起,构成了民族团结进步促进的“法律规范集群”,因而立法工作中需要注意符合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宪法精神,并与其他法律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无论是立法思路,还是具体内容,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均应当遵循一般立法...
作为备案审查依据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对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审查实践为例————作者:李俊;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备案审查工作实践中的重要审查依据,但该内容何以、如何作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依据,需要结合备案审查的具体审查标准和实践展开讨论。实践层面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所公布的审查案例中,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规定的审查频率较高,但在审查依据、审查内容以及具体审查事项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宪法、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法律法规中的重要内...
治理语境下的行政约谈及其法治化————作者:石佑启;余相萍;
摘要:行政约谈是政府治理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治理理论能为行政约谈提供科学指引。在治理语境下,行政约谈是一种独立的非强制性行政行为,具有互动性、协商性特征,可以影响行政裁量,但不应直接导致惩罚性后果;行政约谈具有以柔性方式督促被约谈方守法、及时预防和应对风险、以利益沟通促进民主决策、以对话协商促进合作治理等多重功能。在行政约谈实践中,出现将行政约谈形式化或变相为行政处罚、行政约谈由互动协商沦为单方强制、行政...
已公开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解释论:基于风险控制原则的展开————作者:周奕彤;
摘要:已公开信息处理合法性的产生与消灭规则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3条与第27条初步构建,但司法实践仍呈现“同判不同判”,原因在于规则背后的风险控制原则仍未充分厘清,“信息已公开”要件的评价标准与主客观限制要件尚待体系化阐释。已公开信息处理规则的合法性基础是低风险之法律推定与法律拟制的二元结构,即自行公开被推定为个人做出低风险判断,个人可通过后续证明予以推翻(推定模式);处理合法公开的信...
民族团结进步地方立法的实施路径研究————作者:冉艳辉;
摘要:当前学界对民族团结进步地方立法的实施路径存在诸多争议,症结在于对其实施逻辑认识不到位。虽然现有立法已关注到行政主体以外的社会主体参与,但实施主体范围及其“权”的配置尚不明确、实施内容存在照搬相关法律或政策的现象、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实施方式以及法律责任的规定都还有待完善。通过与“司法适用导向”和“行政执法导向”立法的比较,可以明确民族团结进步地方立法作为“社会参与导向”立法的实施逻辑。在立法中确保全社...
韧性治理:人工智能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治理转向及进阶之路————作者:李效东;郑磊;
摘要:人工智能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实践正在形成转向趋势。以韧性治理理论的生成与发展为立论前提,人工智能在内容生产、话语交互以及实践运用等维度上对网络意识形态治理逻辑进行内部重构,驱动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发生韧性转向。在此基础上,理念韧性、制度韧性、技术韧性以及结构韧性等多元治理要素的深度耦合,进一步勾勒了人工智能时代网络意识形态韧性治理的内在机理,使得这一治理转向成为可能。但同时,人工智能时代网络意识形态...
私法视域内政府嵌入小区治理的学理基础、理论完善与制度建构————作者:谢潇;张玉海;
摘要:在小区自治机制失灵的背景下,基于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理论内涵与实践经验,政府嵌入小区治理将有利于克服小区治理的组织化困境与串联机制缺失等困境。不过,在私法视域内,小区治理作为私法自治理念的延伸,存在排斥政府公权介入的理论障碍。从私法与公法关系的动态演进以及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视角来看,一方面,公法与私法在保障私权的根本旨趣上具有目的上的一致性,私法自治的失灵需要国家公权...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 省级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国家级人民周刊杂志
- 省级《社会主义论坛》
- 省级西部人
- 省级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 省级《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 省级战争事典
- 省级楚天法治
- 省级长江论坛
- 省级理论参考
- 省级党史博采
- 省级实践(思想理论版)
- 国家级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 南大核心云南社会科学
- 省级公安学刊
- 省级《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 省级天津人大
- 北大核心《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国家级中国社会导刊
- 省级小兵
- 省级社区
- 省级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省级法治人生
- 省级《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 国家级《现代国际关系》
- 国家级战略与管理
- 北大核心江淮论坛
- 国家级军事记者
- 国家级中国法律
- 国家级小康(中旬刊)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