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研究集刊

所属栏目:政治法律期刊 热度: 时间:

台湾研究集刊

台湾研究集刊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35-1022/C
国际标准刊号:1002-1590
主办单位: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
主管单位: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
上一本期杂志: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四川省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北京周报(英文版)英文新闻期刊

   《台湾研究集刊》(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是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的台湾问题研究刊物。贯彻党的对台方针和政策,发表研究台湾问题的学术成果,加强海内外学术交流,促进海峡两岸相互了解,为祖国统一事业服务。

  《台湾研究集刊》是祖国大陆最早创办的专门研究台湾问题的学术刊物,集中刊载有关台湾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学、宗教、社会、教育以及两岸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获奖情况:中文核心期刊(1992)。

  台湾研究集刊栏目设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台湾研究集刊收录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阅读推荐:台湾海峡

  《台湾海峡》JournalofOceanographyInTaiwanStrait(季刊)1982年创刊,是全国性海洋科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海洋科学各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侧重于报道有关台湾海峡及其邻区海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其刊载的主要内容包括物理海洋学、海洋气象学、海洋化学、海洋环境学、海洋生物与生态学、海洋地质学、海洋声学与遥感、海洋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以及反映最新学科前沿动态的文章等。

  台湾研究集刊最新期刊目录

台商投资对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作者:盛九元;杨爱爱;

摘要:台商对大陆直接投资是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作用不容忽视。综合测度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水平,有助于分析台商直接投资对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受国际经济低迷、中国大陆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世纪疫情冲击以及中美博弈加剧的影响,两岸经济融合度整体呈现先增后减再趋于平稳的发展态势;台商直接投资对于两岸经济融合度发挥了显著影响作用,而产业关联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是其中的重要传导机制。当前,仍应充分重视...

台湾少数民族姓名制度变迁研究————作者:马腾嶽;向青松;

摘要:标示身份姓名的命名制度是人类的普同文化。姓名是个人身份的代表,更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表征,任何多民族多族群社会中,主流姓名使用方式的选择与形成,折射出特定历史过程与特定政治条件下的现实社会关系。姓氏命名法则不仅涉及被命名者身份识别,亦反映出不同社会习俗、伦理与价值。就社会治理而言,姓名制度与命名偏好直接体现治理与被治理者间的权力关系。明郑之后,台湾少数民族逐步脱离部落社会,纳入国家治理。在不同时期,台...

南岛语族起源的历史书写及国家与民族认同建构————作者:俞健;邓晓华;吕军伟;

摘要:民进党当局“108课纲”指导下的台湾地区高中历史教材以“南岛民族台湾原乡论”向岛内学子灌输“台湾是南岛民族国家”的错误“国家认同”和“泛南岛民族主义”的错误民族认同。通过横向比较5种台湾地区历史教科书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西兰、帕劳、图瓦卢6个南岛国家历史教科书中南岛祖先人群起源历史书写,进而探析南岛起源历史在国家民族认同建构中的作用,发现:“南岛民族台湾原乡论”实为“台独”分裂分子之...

台湾地区“立委”选制变革的政治效应研究————作者:刘国深;蔡宜静;

摘要:台湾地区的“立委”选举制度从“复数选举区单记非让渡投票制”修改为“单一选举区两票制”后,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两党制”。然而,两党制格局的形成既未带来台湾政治稳定也没有提升政治效能。在“为反对而反对”的选举文化下,两党政治格局的进一步固化反而加剧了政治不稳定。台湾政治两极化带来了一系列系统性的负面影响,影响到台湾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蓝绿两党政治恶斗不仅导致台海局势紧张升级,也给外部势...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民进党长期照护政见分析————作者:高和荣;陈丽霞;

摘要:政见是政党态度、行为与价值观的重要体现,通过特定领域的政见可以透视党派的政治主张和政党特性。2000年以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民进党提出不少长期照护政见,对其编码分析提炼出“智能照护”“照护资金”“照护体系”“照护人力”“照护机构”“照护服务”“照护对象”“减轻照护者负担”等八项核心政见。分析这些政见的内容、特点及走向,可以发现民进党的长期照护政见主要用于巩固基本盘和笼络中间选民,表现为“支票式”...

民意分裂与认知强化:民调对岛内“蓝白合”事件的影响——以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为例————作者:艾明江;

摘要:台湾地区民调作为重要的舆论传播工具,深刻影响了岛内政局。分析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的“蓝白合”议题,可以发现民调建构了议题并推动了其发展。岛内民调格局呈现一种“民意分裂”走向,为“蓝白合”奠定了舆论基础,由此导致岛内政党关系出现竞争与合作并存现象。同时,民调分布格局也进一步促成蓝白双方均采取了有利于己的自我强化认知,导致双方在合作中不断增强和巩固自我优势。民调传播角度的研究为分析岛内政党竞...

以“民主”为核心的“台独”话语体系批判————作者:段磊;熊鸿亮;

摘要:“台独”话语体系的发展经历了从以“主权”为核心到以“民主”为核心的嬗变过程,分离主义与“民主”话语在台湾地区政治转型过程中逐步“黏合”。这一变化对大陆方面以主权话语和绩效话语为主导的国家统一话语体系形成挑战。要破解以“民主”为核心的“台独”话语体系,一是要明确理清区域性选举与领土主权变更之间不存在关联性,明确台湾地区的政治转型和台湾同胞选举权的行使均不产生“台湾国家化建构”的法律效果。二是要明确所...

论1950年代台湾当局对中国大陆的“关闭政策”————作者:曹群;贾丁;

摘要:败退台湾的国民党当局于1950年代以关闭港口为名义对中国大陆沿海实施非法“封锁”。对于国民党当局的“关闭政策”,英美等国起初普遍反对或抗议,且多指出“关闭”与“封锁”无异。美国在朝鲜战争期间开始积极帮助台湾当局加强军事力量建设以强化“反共封锁”,并暗中提供驶往中国大陆的苏联等国商船相关情报,以助台实施截捕。台湾当局对中国大陆的“关闭/封锁”影响逐步减弱,1958年后在执行上明显“有心无力”。台湾当...

1970年代海外保钓运动与留美知识文化圈的“左转”————作者:周之涵;

摘要:发生于1970年代初的海外保钓运动既是一场爱国保土的政治抗议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从左派力量介入运动并产生的影响来看,还可以将之视为一场基于爱国主义的左翼文化运动。这场左翼文化运动是特殊历史条件的产物,它汲取了1960年代全球新左翼运动的思想资源,也呼应、发展了保钓运动中开拓出的反殖反霸主题,并最终将保钓运动推向了中国统一运动。正是在它的激发和催化下,这一时期留美知识文化圈呈现出较为明显的“...

台湾地区粮食供应安全问题研究:粮食供应自主性视角————作者:唐永红;段柏旭;

摘要:粮食供应形态是粮食供应安全问题的关键影响因素。台湾地区粮食供应存在的安全问题、成因以及可能的解决路径,可以借助根因分析(RCA)方法从粮食供应自主性视角入手加以分析。研究发现,当前台湾地区的粮食供应面临生产能力萎缩、供应韧性散失、治理能力失灵三大自主性风险,由此可能引发粮食供应自主能力危机。受自然与历史条件、经济与产业发展、需求结构倒逼、功利化的政策举措等因素影响,岛内粮食供应形态固化,粮食供应自...

属地观念与抵抗意识:《循环日报》对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的认知————作者:杨凯;

摘要:《循环日报》时评对日本惩罚“生番”与日本侵占“番地”作了区分,强调“番地”属于中国“疆土”,“生番”则为“化外之民”。不过,时评关于“生番”的属民论述根本上仍是台湾属于王朝中国的属地论述的衍生。时评的属地论述深度涉及台湾融入王朝中国的历史过程。由此,《循环日报》时评提出依靠万国公法、朝贡体系来迫使日本从台撤兵。时评驳斥了殖民主义倾向的社会舆论对囊括了清朝中国、日本等多元中心的东亚朝贡体系的扭曲应用...

1930年代台湾文学转向中的高尔基————作者:郭蒙蒙;董晓;

摘要:1930年代,以高尔基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在世界各地受到关注,在台湾也是如此。当时,台湾文学发展的重心从1920年代对语言形式的探讨转向对创作实践的思考,通过中国大陆、日据台湾和日本左翼人士的交流互动,处于转向中的台湾文坛注意到高尔基。对于身处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作家而言,出身底层、经历艰苦奋斗走上文学之路的高尔基本身就具有榜样的作用。虽然一些台湾知识分子混淆了新写实主义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论两岸人民的公民居民双层身份——兼评台湾地区关于大陆人民地位的法规函释————作者:张自合;

摘要:两岸人民同为中国之民,无国籍之异,有户籍之分,具有中国公民(“国民”)和地区居民的双层身份特征。在台湾地区的规范体系中,“中华民国国民”与“国民”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实质体现了公民与居民的双层身份特征,不应混同。但2023年台湾地区行政机构关于大陆人民非属“中华民国国民”的函释,曲解相关规范条文,刻意模糊“中华民国国民”与“国民”的区别,进而被炮制为所谓两岸“互不隶属”的依据之一,对两岸关系产生...

台湾同胞选举和担任人大代表:回顾与展望————作者:刘文戈;李致远;

摘要: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台湾同胞作为中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选举和担任人大代表是台湾同胞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体现。关于台湾同胞选举和担任各级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相应安排,并通过长期实践积累了经验。当前台湾同胞选举和担任人大代表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两岸关系及台湾现实情况对台湾同胞选举和担任人大代表的相关资格确认产生影响,台湾同胞选举和担任各级人大代表的制度保障仍需不断完善,台湾同胞人大代表...

“向印太倾斜”背景下的英国对台政策————作者:胡杰;

摘要:英国将打“台湾牌”作为落实战略重心“向印太倾斜”的新举措,其对台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区别于美欧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在“向印太倾斜”框架下,英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利益诉求与其关注供应链安全、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和“自由民主价值观”、以印太为重点构建“全球英国”息息相关。同时,台湾问题正在成为英国内部政治博弈的焦点议题,而来自英国的支持对美国“遏华”“挺台”意义重大。在未来可能的台海危机中,英国有能...

法国国民议会“友台小组”的功能、结构与政治立场动因——以第十五届国民议会为例————作者:段哲哲;宋新钰;贾泽民;

摘要:欧洲是美国之外台湾当局最主要的“议会外交”方向。国民议会是法国外交政策的积极参与者,其“友台小组”成为台湾当局撬动“议会外交”的重要杠杆。“友台小组”有两大功能:一是在议会内推动出台“友台”涉华法案,在议会外联署公开声明展现“挺台”立场;二是负责协调双方“议员”、官员接触,提升台当局“国际能见度”。该小组共80人,可分为“友美友华派”“反美友华派”“友美反华派”。有三个动因可以解释小组成员的政治态...

小国视角下立陶宛对台政策的转变:原因、途径与影响————作者:孙云;薛振威;

摘要:近年来,部分中东欧国家对华立场出现倒退,尤其是对台政策发生了转变。立陶宛作为这些国家的典型代表,不仅利用国际舆论诋毁中国,更企图在台湾问题上破坏中国主权,支持台湾当局争取所谓“国际空间”。立陶宛政府一方面以贸易为手段,以攫取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不断加深与台湾当局的实质关系,另一方面,为了提升自身在欧盟内的话语权,博取美国的关注和支持,对中国实施冲突性行为。立陶宛的上述表现与其小国属性有关。鉴于部分...

明治日本侵台与情报活动————作者:刘豫杰;

摘要:通常所说的日本侵台多被聚焦在1874年,但侵台实际上包含三个阶段。早在副岛外务卿时期,日本便积极利用外国人获取情报,副岛在出使中国之际,又组织了数人赴台侦察。明治六年政变前,侵台决议已被政府中枢提上日程。政变后的大久保政权,无论从外交课题还是情报来源看,都继承了副岛外交的遗产,侵台在两次行动未遂的基础上被迅速推进。侵台后,日本不仅在台湾进行军事和情报活动,还通过进一步的情报活动为对华战争作准备,预...

《台湾研究集刊》2024年总目录

摘要:<正>~

日本学术界涉台研究的内容演进与学术图谱——基于日本科学研究费助成事业数据库调研————作者:刘岩;杨玲;吴京霖;

摘要:以日本科学研究费助成事业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分析软件绘制出1966—2019年日本学术界涉台研究系列知识图谱后发现,日本学术界涉台研究持续且深入,重视与海内外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造就了代表性学者与研究机构。从主题历时演变观察,涉台研究初期重视区域国别研究,1990年后聚焦日据时期、民族文化等议题,2000年以后逐渐转向观光旅游、建筑史、文学等领域,20...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