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月刊)创刊于1994年,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主办。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研究、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探索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问题;反映社会主义新旧阶段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国外有关研究动态。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栏目设置三个代表思想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政治文明与中国共产党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在国、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研究、和平发展与中国对外战略研究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收录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阅读推荐: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探索》(年刊)2010年创刊,分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管理研究、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等七个部分。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论守正创新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者:张成福;张冉群;
摘要:从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作出顶层设计和重要部署,表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建立完善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并提供了很多重要理论启示。其中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守正创新,守正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今天,我们党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达到了很高水平,但还应充分认...
科技强国的制度优势与精神力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作者:聂文婷;
摘要: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进一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根本遵循。科技自立自强的提出,源于对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精神的继承发扬。科技自立自强既是科技发展目标,也指科技发展态势。在新时代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不是只为追求科技发展单方面之强,而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科技自主创新之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加快实现高...
毛泽东如何讲长征故事————作者:高晓波;巩乃鑫;
摘要:作为中央红军长征的亲历者、亲见者、亲闻者的毛泽东,也是长征故事的讲述者。在不同历史语境下,毛泽东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党的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思想、政治、军事等问题讲述长征故事,以激发革命斗志、传承革命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毛泽东用理论、经验、精神编织了长征故事的三维空间,构成了长征故事的核心内容。其中,坚持党的领导、群众路线是长征故事所传递的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长征...
零工经济背景下西方数字平台劳资矛盾问题研究————作者:徐景一;陈海娟;
摘要:基于恩格斯“工业化生产—劳资关系—劳资矛盾”的理论框架,分析西方数字平台劳资矛盾问题可见:数字资本垄断技术和生产组织权力,重塑了剥削性生产关系和控制劳动过程,使数字零工陷于低收入的生产贫困,加剧了生产领域劳资矛盾。数字资本主导资本积富、劳动积贫的对抗性分配关系,制造加剧数字零工群体内部竞争分化,使其陷于无保障的生存贫困,加剧了分配领域劳资矛盾。数字资本强化劳动、言论自由的新自由主义观念,确立其统治...
守正创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守的重大原则————作者:左鹏;
摘要: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从理论上讲,守正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方法,守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正”,创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机制之“新”。从历史来看,守正创新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之一。从实践来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守守正创新的重大原则,继续守好正确政治方向这个“正”,大力推进理论创新、...
周恩来与遵义会议的召开和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作者:石仲泉;
摘要: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史上的第一次伟大转折,毛泽东进在遵义会议入中央核心领导成为势所毕至。这一切都离不开周恩来在遵义会议及其前后的系列会议上发挥了难以替代的特殊作用。周恩来主持遵义会议前的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遵义会议上,周恩来负责会议组织工作,在会议上的实际主持和发言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周恩来在遵义会议后的“鸡鸣三省”会议、苟坝会议、会理会议上发挥了使毛泽东成为党和...
毛泽东论遵义会议————作者:林绪武;
摘要:遵义会议是具有历史性伟大转折意义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多次论及遵义会议,认为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左”倾严重错误,促进了党内和红军内部的团结,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发展的关键转折。毛泽东对遵义会议的认识和评价,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党的三个历史决议有关遵义会议历史贡献、历史地位等评价提供了重要遵循,毛泽东评价遵义会...
市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有限作用剖析————作者:闫娟;
摘要: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数百年历史长河中,市场与政府之争一直存在,随着时代主题变化,争论焦点话题有所不同。理论和实践均已表明,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有利于释放生产力潜能,要善加利用;但同时,市场的盲目性、自发性尤其是受资本逻辑主导等局限逐渐显现。资本主义国家很重视市场的地位和作用,但并不完全推崇自由市场。从理论维度看,西方主要经济学派基于对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考察并没有完全认同自由市场;从实践...
新中国成立初期卫生健康事业的开拓及其成效————作者:郑士鹏;
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时期,党中央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广泛开展社会动员,推动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健全卫生防疫体系,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举措,这些探索为新时代我国发展卫生健康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实现新发展,需要坚持党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性价值取向,充...
中国共产党领导乡村道德建设的历史成就与经验————作者:张智涛;
摘要:道德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色。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围绕道德的规范性特质、小农意识、社会化大生产对小农意识的改造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中国共产党乡村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资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乡村道德建设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初步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加速发展,新时代以来的全面推进而不断走向深入。...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牢固凝聚:少数民族干部成长叙事————作者:吴越卓;贺大伟;
摘要:少数民族干部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是通过政策实施、教育路径、社会关系网络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而逐步建构的。特别是在重大历史事件和政策背景下,少数民族干部的职业选择和身份认同不断受社会结构和国家政策影响,少数民族干部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建构、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少数民族干部在成长中的关键事件成为他们身份认同的转折点。这些转折点不仅影响了少数民族干部的职业轨迹,还促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深化了对国家的忠诚与...
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精神基础————作者:徐国民;陶富林;
摘要:为更好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这一使命,必须深入挖掘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精神内核。中国共产党正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坚持集体主义这一精神内核,才在守正创新中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契合的价值体系。集体主义始终是这一价值体系中的核心价值观,既承袭了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集体主义精神,又融合了马克思主义从人的社...
西方现代化困境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作者:程美东;
摘要:西方现代化模式在当今世界现代化发展中遇到三方面困境:一是无法解决贫富两极分化问题;二是无法有效解决世界宗教和民族问题;三是无法有效解决人类与自然的矛盾。这些困境目前基本没有很好的应对方案。这些事实是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形态的具体内容就自然具有鲜明特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是在借鉴西方现代化模式经验教训基础上形成的,充分吸收其优点、避免其缺点,从而不...
“人人起来负责”:毛泽东对发挥人民主动性的思考与实践————作者:樊宪雷;
摘要:“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是毛泽东在“窑洞对”中为跳出历史周期率而给出的民主新路。在这条“新路”的逻辑链条中,“人人起来负责”是关键前提。为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延安时期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如加强政治教育,强调人民自己解放自己,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推行“三三制”民主政权建设,并以参议会、人民代表会等方式,让人民参与...
毛泽东重建文化主体性实践及当代价值————作者:王梦可;吴翠丽;
摘要:重建文化主体性,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一个核心议题。近代国人提出诸多重建文化主体性的主张,但均因纯粹在文化范围内寻找出路,割裂了文化的物质生长基础与其意识形态表现而以失败告终。相反,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立足对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和社会阶级的分析,从经济社会的现实变动出发展开重建文化主体性的革新实践,创造了重建文化主体性的社会历史条件、制度保障等坚实基础。毛泽东在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生动实践中,...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4年总目录
摘要:<正>~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发展进路——基于万宁等地的考察————作者:刘海飞;
摘要:自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取得良好成效,既体现于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也体现于乡村治理方面。目前,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在资源禀赋、政策因素、思想认识、方法手段、人才支撑、组织力量等方面仍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新时代新征程,实现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目标需要采取积极有效举措:搞好顶层设计,强化党的领导协调各方作用;做大做强“两支队伍”,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做好宣...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社集体的发展路径探析————作者:梁伟;
摘要:村社集体发挥经营功能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价值。由于治理能力弱化,村社集体的经营功能失去组织基础,容易陷入“制度悬浮”困境。鄂中S村通过社会动员、民主协商和农民组织化等治理手段推行土地“按户连片”,在回应农户诉求的同时,激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实现了村社集体发展。村社集体发展的关键是构建有效的治理机制从而激活集体经营属性:一是通过统合农户需求,强化农户之间、农户与村社集体的利益关联;二是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彰显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作者:李君如;
摘要:将改革进行到底,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坚持不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鲜明特点。彰显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是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十个三中全会的2024年中国的鲜明特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内涵,一是继续推进以“治理”为总目标的改革;二是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推进以“治理”为总目标的改革。从今年一件件、一桩桩实实在在的...
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循环思想论析————作者:黄旭;卢江;
摘要: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循环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独创性理论成果,为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政权提供了科学指导。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循环思想旨在实现社会再生产活动的稳步扩大,强调不仅要畅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环节,还要依靠产业、财政、货币和贸易等政府经济政策协同配合,确保物质资料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和社会关系再生产顺利进行,以畅通社会主义经济循环机制。此外,毛泽...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 省级当代广西杂志
- 学报《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 北大核心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 省级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国家级当代世界
- 国家级华北民兵
- 北大核心世界民族
- 省级头条
- 省级《犯罪研究》
- 省级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省级发展论坛
- 省级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公共行政评论
- 省级 广东省人民政府公报,广东政法刊物
- 省级求实
- 省级学术探索理论研究
- 国家级《法庭内外》
- 学报《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 南大核心俄罗斯研究杂志
- 国家级《群言》
- 省级广西党史
- 北大核心中国人才上半月
- 省级今日四川
- 省级民族研究
- 省级四川省情
- 省级 政协天地
- 省级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 北大核心新疆社会科学
- 北大核心 理论视野
- 北大核心东北亚论坛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