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所属栏目:政治法律期刊 热度: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31-1107
国际标准刊号:1009-2226
主办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杂志社
主管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杂志社
上一本期杂志:创新综合性社科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当代贵州制度与路径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高层次、综合性学术刊物,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高等院校教师、研究生和中高级党政领导干部为主要对象。创刊于1985年1月,发行量创刊时为2000册,最高达到3000册。创刊至今总发行量约3万册,其中1987年总发行量约1万册。海外订户近百家。美国、西欧、日本和香港等地的不少重点大学,均主动来函要求订购。该刊未设具体栏目,以划块形式,向读者展示主办单位,上海市以至全国经、政、法、社、文、史、哲等学校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具有下述特点:(一)有一定的学术深度。实行独特的编审制度,除设编辑部各学科编辑之外,聘请各研究所副研究员以上的学者、专家担任兼职编辑,主编、专家、编辑三结合,严格把好稿件的质量关。(二)强调实用价值。联系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扎实的探讨,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三)倡导新兴学派。往意发扬学术民主,扶植理论新秀,鼓励学术争鸣,为新兴学派提供论坛。(四)重视比较研究。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栏目设置主要版块栏目: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世界经济与政治、法学研究与探索、社会问题综合探讨、文化发展研究、历史借鉴与研究。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收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阅读推荐:知与行

  《知与行》Cognition and Practice(月刊)2015年创刊,中文,16开,出版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最新期刊目录

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作者:石良平,高菁

摘要:文章从理论上探讨了技术创新的机理及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与功能。并对我国目前技术创新进行了实证分析 ,设计了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战略架构以及运作机制 ,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体系建设与整合的政策建议

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几个问题————作者:陈宪

摘要:本文从服务的价值与服务的可贸易性两个视角 ,探讨现代经济条件下的服务产品 ,认为服务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是服务贸易的价值基础 ,服务具有可贸易性是服务贸易发生的前提条件。文章将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服务业 ,置于国民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演变中 ,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增长分别进行了系统分析。论文还就国际服务贸易及其发展概况、服务贸易与经济全球化、中国服务贸易的基本状况和入世后中国发展服务贸易...

扩大开放中的股市震荡与金融稳定————作者:杜恂诚

摘要:这是一篇对中国股市发展战略的商榷文章。本文认为 ,像中国这样的转型社会 ,若过分追求股市的高速扩张 ,必然会造成股市的反复震荡。这种反复震荡除具有不利于企业创新进取、不利于信用制度发育健全、不利于银行提升资产质量、不利于投资者追求中长期预期的负面影响外 ,在入世后 ,随着外资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的权重放大及股指期货等金融新品种的开辟 ,股市震荡的强度将大大增加 ,当强度达到一定限度时将危及金融稳定。本...

WTO会改变中国,中国是否应改变WTO?————作者:徐明棋

摘要:文章认为 ,中国加入WTO之后 ,在WTO改变中国的同时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有责任去改变WTO的规则 ,去影响WTO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此文章提出中国在WTO中应采取的立场和对策

资本主义是怎样调整生产关系 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者:龚维敬

摘要:资本主义是怎样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文章认为 ,应该从微观上予以分析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 ,资产阶级运用不断改变股份公司形式 ,以扬弃已经陈旧了的资本组织形式 ,来达到调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制度设计的前在预设————作者:秦德君

摘要:对于一个社会来说 ,政治规则为什么有必要 ?或者简单地说 ,我们为什么需要制度 ?这是一个既是“已然”(经验性命题 )又是“未然”(思辨性命题 )的问题。需要从理论上追问和解析。本文通过“无赖原则”等八个方面的归纳与探讨 ,从多种视角透视了制度创制、制度设计的理论前提和客观价值意义 ,揭示了人类规则体系所特有的既基于人性又超越人性的文明特征 ,为政治规则与规则政治的内在关系的确立 ,寻求一种理论支...

试论从“部门行政”向“公共行政”的转型————作者:宋世明

摘要:中国政府管理处于一个从“部门行政”转向“公共行政”的转型期。政府行政改革的基本任务就是尽一切努力弱化“部门行政” ,基本目标就是建立“公共行政”。“部门行政”与“公共行政”是分别以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两种类型的政府管理制度 ,而部门利益是部门行政延续的根源。推动“部门行政”向“公共行政”转型的制度设计思路是 :提高部门“三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 ,力争作到“职权法定” ,杜绝“职权自定”...

国家刑事责任的国际法批判————作者:王虎华

摘要:在国际法上 ,虽然 ,国家及其代表国家的个人 ,在实施了国际犯罪的场合 ,该国家及其代表国家的个人均可成为国际犯罪的主体 ,但是 ,代表国家的个人对其国际犯罪行为直接承担其个人的国际刑事责任 ,具体表现为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和罚金等刑罚处罚 ;同时 ,该个人的国际犯罪行为还可以归过于国家 ,而被视为是国家的行为 ,使国家承担国家责任 ,具体表现为限制主权、恢复原状、赔偿损失和道歉等责任形式。简...

网络环境下的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问题————作者:吕晓东

摘要:驰名商标一直是跨国公司关注的问题 ,巴黎公约和TRIPS协议对驰名商标的保护都有明确的规定。加入世贸组织后 ,中国有不少行业会有一个逐渐开放的过渡阶段 ,然而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却无过渡可言。对驰名商标的保护 ,不仅关乎一国的投资环境和国际声誉 ,而且对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的发展也至关重要。网络环境突破了地域界限 ,这为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问题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现行驰名商标保护的有关条...

国际金融立法的新趋势与中国金融法的完善————作者:贺小勇

摘要:加入WTO意味着我们要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金融的合作与分工。中国政府已经自觉地把金融工作放在更突出的重要位置上 ,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来看待金融问题 ,使金融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中发挥更大作用。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融入金融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深 ,以法律手段加强金融监管、深化金融改革、防范金融风险、改善金融服务 ,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成为人...

婚姻质量:婚姻稳定的主要预测指标————作者:徐安琪,叶文振

摘要:本文提出一个综合的理论框架来解释国人婚姻稳定性的影响机制。路径分析结果表明 ,婚姻质量是婚姻稳定性最主要、直接的预测指标 ,高质量的婚姻是夫妻关系持续稳定的前提和保障。但外在的限制离婚的社会文化环境会弱化婚姻质量与离婚意向间的相关关系。婚前感情基础好、双方一致性强的夫妻更容易协调适应和强化凝聚力 ;子女越多或婚姻延续时间越长 ,离婚的成本越高 ,夫妻分手的概率也越小 ;社会阶层较高者的婚姻质量相对...

“诚信”的理由:公共伦理的立场————作者:詹世友

摘要:以往伦理学家们都把诚信看作是个人德性 ,在中国古代 ,“信”被看作是“五主德”(即仁、义、礼、智、信 )之一而得到特别强调。本文认为 ,经济时代 (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时代 )是一个普遍主义伦理时代 ,诚信是一个能不断扩展秩序的社会合作体系的必然要求 ,是人们的社会伦理义务。诚信应该从个人伦理向公共伦理过渡 ,从私德向公德过渡

论辩证逻辑————作者:刘诚

摘要:本文重新定义了辩证逻辑的概念 ,并阐述了逻辑的三大基本规则以及辩证逻辑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则 ,还对辩证逻辑规律在数学和物理学中的表述、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的区别、悖论问题等进行了论述

试论领导角色定位的哲理认知————作者:蔡伯元

摘要:领导角色定位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规定 :领导者的职权职责定位 ,是主仆一体 ;实践分工定位 ,是重在运筹 ;工作要领定位 ,是普特结合 ;组织结构定位 ,是链条之环。全面理解这个定位 ,可以更好地深化角色认知 ,培养角色自觉 ,树立公仆意识 ,铸造领导品格

文化的分流与现实的作为————作者:徐清泉

摘要: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演进、各文明间努力寻求对话沟通的形势下 ,文化的主体地位正越来越凸显 ,文化因素在国家、政府及民众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正越来越突出。与之相应的是 ,文化整体构成也在开放时代呈现出了较以往更为鲜明的多样化、分流化状态。有鉴于此 ,尽可能以科学的态度来认识和理解文化发展中客观存在的分流现象 ,并在此基础上辩证灵活地处理现实中的文化问题 ,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

上海传媒市场与受众意识————作者:汪幼海

摘要:世纪之交 ,上海新闻媒体跨入产业化发展之路 ,传媒市场形成其独特个性和发展模式 ,构筑起报业广电业集团 ,组建多种新闻业经济实体 ,形成规模经济和资本市场。为适应上海国际性大都市地位 ,传媒业开始了国际化进程与开辟海外市场的尝试。媒体产业的特殊性在于 ,拥有一个庞大的受众网络 ,由此衍生的无形资产往往比有形资产要更具价值。为适应和服从市场 ,上海传媒密切注视受众欣赏情趣和消费观念的最新动向 ,树立...

略论旧中国外资企业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作者:张仲礼

摘要:文章就旧中国外资大企业是不是跨国公司、企业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集资融资、优化高层人才策略等进行了论述

略论战后南京政府国有企业的国有股份减持————作者:张忠民

摘要:在近代中国企业史的研究中 ,关于 194 5年抗战胜利以后 ,南京政府一度实行的国有企业的国有股份减持 ,还极少得到研究者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从国有股份减持问题的由来、减持政策的反复 ,以及减持的实施及其实际效果三方面入手 ,对该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认为 ,由于减持时机及环境选择、减持目的转移 ,以及减持本身的制度问题等三大缺陷 ,导致了战后南京政府国有股份减持的失败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羞耻感问题————作者:路文彬

摘要:从伦理哲学的角度来看 ,羞耻感之于人类是一种具有本能自我保护作用的心理现象 ,亦是显示人类优越于动物的高贵生命意识 ,其中潜藏着深刻的文化价值观念。然而时至今日 ,羞耻感在人们的心目当中却已经格外淡漠 ,甚至遭到了人们的蓄意敌视。这种情状的发生 ,固然是由多种原因促成 ,但文学所起的作用尤其不可低估。本论文的旨意就是试图明确文学在这一问题上应该负有的责任 ,通过对 2 0世纪以降中国文学事实的剖析...

历史的“创作”与创作的“历史”——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历史小说的一种解析————作者:杨经建

摘要:20世纪 90年代的历史小说在叙述方式上呈现出传统历史小说、“红色经典叙事”、新历史小说等不同的形态和格式。传统历史小说和“红色经典叙事“由“正史视角“出发 ,富有明显的“春秋笔法”意味 ,强调创作的忧患意识和文学的史诗风貌 ;新历史小说从“野史视角”切入 ,在一种整合或多元化的视界中试图实现向历史的“本然性”的回归。传统历史小说和“红色经典叙事”对“历史”的艺术转载方式是将历史演绎化 ,并凭借着...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zf/8841.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