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警察学院学报》是一份由山东警察学院主办的政治法律类学术期刊。1988年创刊发,1998年获得得全国统一刊号和国际标准刊号。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自创刊以来,按照“弘扬法治精神,促进学术交流,繁荣理论研究”的办刊理念,全面贯彻党的“双百方针”,积极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为繁荣学术研究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本刊依据自身特点,顺应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调整办刊思路,以其实用性、学术性与前瞻性,学术质量和地位不断提高,影响不断扩大。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库收录期刊。本刊2001年5月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认定为侦查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的核心刊物,很多论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和摘登。2002年至2004年3年间,本刊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排名榜中稳居法律类报刊前20名。1999年、2002年、2006年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1年、2003年、2005年连续三次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期刊”,2002年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这得益于广大作者与读者的厚爱和支持,编辑部对此表示衷心感谢。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不断提升刊物质量,努力扩大学报影响,全面加强编辑专业素质培养,力求将学报办成一份在政法理论界与实务界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刊物。为此,学报不断加强高层次、高水平作者队伍建设,与北大、人大、武大、山大以及公安政法类大学的著名专家教授建立了密切联系,为提升学报质量与学术品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报不断强化策划意识,通过选题策划、栏目策划来打造刊物特色。每一期都围绕一个学术前沿热点问题,组织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开辟专题或者笔谈进行研究,在学界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着力加强刑事法学研究等优势栏目建设,在精品栏目上率先突破,带动了学报整体水平的提高。学报积极加强内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名校名师、各专门研究机构以及全国各大数据库保持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推动了优秀稿件的转载与摘录,极大地提高了学报的知名度。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将继续坚持以往的办刊宗旨,着眼刊物质量,推崇学术创新,繁荣学术理论,巩固老作者,联系新学人,力争将刊物办得更好,敬请广大作者与读者继续支持学报编辑部的工作!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栏目设置专论、刑事法专题、法学观点、侦查学研究、犯罪学研究、治安管理研究、公安教育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收录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阅读推荐: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Journal of Sichuan Police College(双月刊)曾用刊名:四川省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8年创刊,是以警学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办刊宗旨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毛泽东、邓小平人民民主专政学说为指针,着重研讨公安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以及相关学科理论,为公安教学、科研和公安工作、公安队伍建设服务。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拒绝提供恐怖主义犯罪、极端主义犯罪证据罪的规范适用和整体考察————作者:罗钢;马振东;
摘要:拒绝提供恐怖主义犯罪、极端主义犯罪证据罪是纯正不作为犯,保护超个人法益,即司法机关对恐怖主义犯罪、极端主义犯罪正常的调查取证活动。本罪行为主体不应包括消极身份;“拒绝提供”应采义务理论,并区别“知情不举”;恐怖极端主义犯罪的认定应恪守罪刑法定原则,有关情况或证据须限缩在刑事犯罪领域且侧重证明实体真实;明知要素属于注意规定,且包含间接故意。本罪的情节严重属于规范性构成要件要素,行为人对其应具有一定的...
被害人危险接受理论的司法困境与破解————作者:王越;李乐源;
摘要:被害人危险接受理论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三大问题:适用频率低、理论内涵和成立条件模糊以及适用重心偏移。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理论本身的模糊性,另一方面也在于其与我国传统刑事司法理论与实践的冲突。被害人危险接受理论关注到被害人对归责的影响,旨在实现对行为人精准合理的归责。有必要在被害人自我答责理论的基础上,秉持先归因后归责的逻辑顺序,在事实因果关系的基础上,以寻找危险惹起者为核心进行结果归属。应以危险惹起...
组织未成年人从事有偿陪侍行为入罪问题探讨————作者:赵旭光;赵龙迪;
摘要:现有司法实践将组织未成年人在娱乐场所进行有偿陪侍行为定性为“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这等同于将“有偿陪侍行为”作为违反“治安管理活动”情形予以处理,却违背《刑法》第262条之二的立法本意,因而有必要对组织未成年人从事有偿陪侍行为入罪问题予以探讨。具体而言,是对将组织未成年人从事有偿陪侍行为能否合法化入罪进行研究,重点是从现有实践争议、《刑法》第262条之二客观行为立法原意及组织未成年...
单位犯罪归责论:从单位主观罪过出发————作者:马卫军;魏同强;
摘要:讨论单位犯罪时,应当认可单位意志这一概念。其内涵为“实施单位行为乃由决策机构依决策程序决定”+“行为目的乃为单位利益”。在注重单位自身过失的同时,也要看到单位监督过失的重要意义。单位对结果不发生的支配可能性乃监督过失的本质,区分监督过失与管理过失并无意义。当以“单位犯罪自然人化型”“单位犯罪单位化型”“脱离传统罪责主义型”对国内单位犯罪归责模式予以梳理。组织体责任论有利于解决单位犯罪中的组织体无责...
监察调查中指定管辖的问题检视及完善路径————作者:卢少锋;秦景琦;
摘要:指定管辖作为我国一项重要制度,已经被广泛运用于我国监察调查中,成为监察调查案件中的一种新常态。监察指定管辖制度在维护被调查人审级利益、整合办案资源、推动案件公正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现行制度在具体适用情形、被指定管辖单位标准、被调查人异议权以及与刑事诉讼级别管辖衔接等方面面临着紧迫的困境。应考虑从立法层面明确细化指定管辖的适用情形、明确被指定单位标准、赋予被调查人管辖异议权以及优化与刑事...
论法官职业道德的创造性转化:穷尽原则————作者:熊德中;刘敏;
摘要:大陆法系德国自由心证制度是以辩论全部内容和证据调查为基础而构成的证据规则体系。根据该制度可以解释出穷尽原则,即法官穷尽程序规则挖掘待证事实真相,体现了法官的审判职业道德、认知的主观能动性。我国新修订的证据规则也以自由心证制度为导向,发展了各种证据的调查规则。其规范作用是,一旦法官履行了穷尽原则,就树立了勤勉尽责、遵循“职业道德”的形象。否则,就是司法消极、懈怠,法律可以给予相应的救济手段
第四次《刑事诉讼法》修法背景下我国无效辩护制度的适度引进————作者:宋远升;卢文平;
摘要:无效辩护是由于辩护律师不尽职而使被告人丧失了获得有利裁判结果的可能。无效辩护是有效辩护的救济机制,其以权力制衡、实质正义及控辩平衡的原理作为支撑,在理论价值方面具有优势。在现实意义上,自无效辩护制度确立以来,其通过对公权力的制衡及对律师的否定性评价,从而提升了律师辩护质量以及真正保障了被追诉人的法益。从无效辩护制度的引进背景及必要性等方面考虑,在我国立法中应当适度改进并确立无效辩护制度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之身体检查规则的完善————作者:邱光耀;
摘要:身体检查是刑事程序启动后较先适用的侦查措施,有助于迅速地确定、记录犯罪嫌疑人的身体特征,采集、检测、鉴定与案件事实相关的生物信息样本。对身体检查规则的研究已有一定积累,但是身体检查规则仍然面临一些新的现实问题,如对犯罪嫌疑人以外的主体进行强制性身体检查的必要性、醉驾案件中的行刑衔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形成对既有理论的发展。在严格限制程序启动的前提下,应当允许对犯罪嫌疑人...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作者:付琳;
摘要: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治理效能有赖于侦查资源的合理投入与有效配置。当前,此类犯罪的侦查资源存在条块分割、资源配置缺乏统筹协调的问题。侦查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应与电信诈骗犯罪的侦查治理现状相适配,并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和技术赋能等基本原则。应坚持“构建侦查中心,实现上下共治”的总体框架,并从组织、技术、法治、专业和制度等多个层面入手,加强组织机构建设、重视大数据技术、在法治轨道上保障资源有效配置、强化专业人...
第三方取证之证据的合法性问题研究——以电子数据为例————作者:王江昕;夏济海;
摘要:随着网络化犯罪的演变,在侦查工作中,对电子数据的合法性审查研究越发重要,尤其是因为电子数据取证需要依赖特殊技术,使取证主体不再限于侦查主体,有关技术公司和个人开始参与其中。如有关网络犯罪中涉及的电子数据,需要网络服务提供商的技术人员协助收集和保存。由于第三方技术人员在调查取证时的非侦查主体身份,致使电子数据的合法性受到质疑。比如,取证主体法律上的不适格、取证规范意识不足、取证法律依据不完善、侵害合...
新精神活性物质监测评估体系实践探讨及完善路径研究————作者:刘艳;
摘要:新精神活性物质威胁着全球安全,及时准确监测并评估新发现的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潜在风险,是制定治理对策的科学依据。然而,当前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内涵及特点并不明晰,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监测评估体系亦存在诸多不足。完善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监测评估体系是预防减少其危害的有效措施。对此,应当统筹多尺度监测评估指标、提升监测数据精度与广度、提升早期识别与检测能力、改进监测评估流程设定、强化国际之间信息共享并提高公众...
结构性分析视角下未成年人犯罪的前端预防————作者:陈晓娟;张行进;
摘要:未成年人犯罪有其生物学基础和社会学因素,犯罪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是前端预防。问题分析三角结构理论提供了一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犯因性要素的结构性框架,在日常活动中未成年人缺乏成年人的监督,找到一个缺乏管理的场所和无人保护的作案目标,犯罪就可能会发生。对此,应当强化对未成年人的社会规范教育,加强对未成年人朋友圈和特定场所的监督,有效鉴别未成年高风险犯罪人并进行干预,从而实现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前端预防
和合文化理念下民转刑案件防控对策探析————作者:李永涛;武建伟;
摘要:和合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倡导宽容礼让、互敬互谅、和谐共生的处事理念,对于防范民间纠纷激化为刑事案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执法司法实践证明,背离和合文化理念的处事方式是导致诸多民转刑案件悲剧发生的深层次诱发因素。宏观社会关系中缺乏宽容礼让美德致使邻里矛盾升级,微观家庭关系中忽视互敬互谅激化日常琐事酿造悲剧,新市民群体“边缘化”暴露社会支持网络不健全,基层调解组织不作为降低了“息讼止争”的...
当前商业贿赂的治理对策研究————作者:张丽;
摘要:在频繁的商业活动中,商业贿赂的手段呈现出隐蔽化、智能化和复杂化的特点。当前商业贿赂治理的难点在于,贿赂的源头和去向难以追踪、监督和管理面临困难、不易收集和固定贿赂证据、商业贿赂的线索不易获得。针对这一新的发展趋势和治理难点,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提升商业贿赂的治理效率。通过加强企业的信息化监控管理、企业合规体系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共享信息平台等措施有效地提高商业贿赂治理的效...
论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中“主观过错”条款的适用————作者:刘雪屏;班宇;
摘要:《行政处罚法》明确了“主观过错”条款,确立了行政处罚的过错推定归责原则。基于《行政处罚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关系以及“主观过错”条款中“另有规定”内涵的理解,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中应当适用“主观过错”条款。这不仅体现实质法治精神,而且有利于提升公安执法公信力和实现个案正义。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中适用“主观过错”条款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准确理解“主观过错”条款,精准把握过错推定归责原则的内涵;...
公安机关防范和处置风险的基本方略与治理体系构建————作者:赵颖;孙靖函;
摘要:国家是构建在风险之上的组织系统。公安机关作为武装性质的刑事司法力量和行政执法力量,在防范和处置风险中承担着关键职责,其在防范和处置风险时的有效应对以及在治理体系中的作用发挥,直接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公安机关必须把握信息化时代的特征,将“专业+机制+大数据”的警务模式和思维,落实到当前的执法活动中,深入分析信息社会中影响风险的复杂因素,把握风险的运行逻辑,创造性制定防范和处置风险的基本方略,构建...
公安机关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治理路径探赜————作者:王晓森;王豆豆;
摘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中国大历史、世界大格局,从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高度确定的重大国家战略,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时代实践篇章。公安机关始终把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但黄河战略的实施有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存在着跨区域治理的“邻避困境”和公共产品服务提供上的“搭便车”难题,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有着新的内涵和要求...
认罪认罚案件中侦诉关系的重塑————作者:兰跃军;蒋雨涵;
摘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全面实施,推动侦查、起诉、审判、辩护关系的重新定位。而侦查和审查起诉是认罪认罚案件的关键阶段,受我国“流水作业式”诉讼构造的影响,认罪认罚案件侦诉关系仍然呈现以侦查为主的诉讼样态,侦诉机关存在权力失范风险。因此,应当重塑认罪认罚案件的侦诉关系,在审前阶段实现侦查和起诉的有机配合,构建侦诉协作的审前“大控方”格局。同时,应完善刑事指控的证据标准体系,激活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实现...
诱惑侦查的合法性认定及其司法裁量——以《昆明会议纪要》为视角————作者:梅传强;刘祈岩;
摘要:诱惑侦查是破获毒品犯罪案件的重要侦查手段之一。从认定标准和法律后果两方面检视,可以发现毒品犯罪中的诱惑侦查情节存在认定界限模糊、司法裁量混乱的问题。面对这些实践难题,应当以《昆明会议纪要》的规定为依据,重构诱惑侦查合法性审查标准:其一,根据犯意强弱程度区分不同犯意情节;其二,根据引诱强弱程度划分不同引诱情形;其三,在前述分类的基础上搭建犯罪意图与引诱手段的函数关系。最后,根据函数关系,明确不同情形...
论精准监管背景下虚拟货币的刑事没收————作者:贾健;武奥然;
摘要:虚拟货币在我国严格监管的政策下,对其进行刑事没收出现了诸多困境,根本缘由在于虚拟货币本身种类繁多,特性错综复杂。“货币说”“虚拟财产说”“支付手段说”等学说对虚拟货币的定性分析,以及其他国家及地区将虚拟货币予以不同定性的监管策略,为我国对虚拟货币的精准监管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在此背景下,应根据性质,将虚拟货币分为“网络虚拟财产”和“证券”,并根据不同的特性分别建构不同的刑事没收制度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国家级国防
- 省级《新长征(党建版)》
- 南大核心重庆社会科学
- 省级法人
- 省级战争事典
- 省级天津市人民政府公报杂志
- 省级《今日浙江》
- 国家级友声
- 国家级战略与管理
- 省级《比较法研究》
- 省级中国减灾
- 省级《犯罪研究》
- 省级系统辩证学学报
- 北大核心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 国家级时事资料手册
- 省级东南亚纵横
- 北大核心法律科学
- 省级福建法学
- 省级政治思想史
- 北大核心党史研究与教学
- 国家级人民调解
- 省级《廉政文化研究》
- 省级《党史博览》
- 省级希望月报
- 省级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省级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杂志
- 省级西部观察
- 省级 广东省人民政府公报,广东政法刊物
- 北大核心开放时代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