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研究

所属栏目:政治法律期刊 热度:

台海研究

台海研究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31-2086/D
国际标准刊号:2095-6908
主办单位:上海台湾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有限公司
主管单位:上海台湾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有限公司
上一本期杂志:社会治理社会理论研究杂志
下一本期杂志:国际研究参考世界政治研究期刊

   《台海研究》Cross-Taiwan Strait Studies(季刊)中文,大16开,出版地:上海市,2013年创刊,办刊宗旨:将在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提倡学术创新,鼓励政策探讨,深入研究台湾问题的深层次、结构性议题,积极探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理论、路径、方法、举措等,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台海研究》刊物内容:主要发表有关台湾问题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包括: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中央对台方针政策的研究;两岸关系回顾、进展与趋势研究;当代台湾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研究;涉台国际因素研究等,此外,还刊登重大学术活动、学术信息、书评等。本刊欢迎海内外研究台湾问题的各界人士惠赐大作,稿费从优。

  台海研究收录情况/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知网数据库收录

  台海研究栏目设置

  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阅读推荐:跨世纪

  《跨世纪(学术版)》Cross Century,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社科类学术期刊。本刊遵循“严谨、求实、公开、优质”的方针,力求体现“现代”、“实用”、“综合”三大特色,注重传播教育发展新理念,最终教育改革新走向,注重教育改革新热点,探索教育发展新路子,展示教育改革发展新成果。读者对象:社科工作者,大学师生,科研机构人员。

  台海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关于打造“厦金数字生态圈”的构想————作者:朱磊;夏佳慧;

摘要:按照“数字产业链——数字生态链——数字生态系统——数字生态圈”的逻辑顺序建设厦金数字生态圈,是数字经济时代推动厦金融合、闽台融合与两岸融合的试点工程,有助于开辟两岸融合发展的新领域。建设厦金数字生态圈对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促进经济互补和产业升级、推动资源共享与效率提升、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增强两岸融合示范效应具有战略价值和现实意义。建设厦金数字生态圈具有地理位置近、政策支持多、科技实力强、产业互补、社...

两岸文化市场融合发展启示:演化历程、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作者:朱虹;袁佳;

摘要:两岸开放以来,文化交流一直是两岸先行者的角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两岸文化市场融合发展经历从无到有、从间接到直接、从单向到双向的过程,呈现“泛政治化”和“螺旋式前进”的动态特征。为何出现这种现象,需要思考台湾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历史与现实因素共同塑造了两岸文化市场融合发展的独特轨迹。分析两岸文化市场的动态演变过程,探讨其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揭示两岸文化产业融合的最佳路径,对于实现两岸统一具...

台湾地区青年创业政策的特点、成效与启示————作者:马溪璘;尚红娟;

摘要:基于台湾地区青年创业政策发展脉络的梳理,本文分析其演进过程中显现出的内在独特性导向,重点讨论台湾青创政策以创业育成为中心、多个行政部门协力合作、线上一站式、线下一体化服务协同运作等在地化特征;同时,结合台湾历年经济形势及走向,深入探究台湾青创政策对青年创业形势的影响和实际成效,并分析其内在因素,进而为大陆地区优化完善台青创业就业、台胞投资权益等惠台措施提供参考,使相关政策主张更好地增进台湾同胞福祉...

逆全球化与两岸关系:机遇与挑战————作者:左正东;杨颖超;

摘要:本文分析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如何影响两岸关系,并讨论“再全球化”对两岸关系的挑战与机会。本文指出,两岸关系的开展和全球化密不可分。冷战结束后,全球化发展进程让两岸关系快速成长,创造出两岸间的经贸互赖关系;而随着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蔓延,逆全球化现象开始出现,对两岸关系产生不利影响。本文详列相关数据,指出自2022年前后开始,两岸贸易、投资开始出现萎缩,人员往来也已不复往昔;而虽然未来两岸进入“再全球化...

跨越海峡的交流:台湾网红在抖音“走红”现象研究————作者:黄日涵;韩冰;

摘要:台湾网红在大陆社交平台不断涌现,在两岸交流中所扮演的角位色愈发关键。本研究主要聚焦在抖音平台上的台湾网红,研究发现,在大陆的台湾网红身份多样,发布的作品以日常生活、两岸话题等内容为主,粉丝黏性较高。具体来看,这些博主通过差异化、针对性的主题设计开辟新赛道,围绕热点、痛点、情感点进行内容设计,视频表达接地气,互动模式多样。通过构建形象,满足粉丝期望,在网络平台与粉丝的助推下,这些博主不断获得流量和热...

美国战略鹰派的台湾政策主张及其影响评析————作者:汪曙申;

摘要:中美关系进入以战略竞争为主要特点的阶段以来,美国政府对台政策出现加快掏空“一个中国政策”、持续增强对中国大陆的威慑、提升美台实质关系等调整变化。美国“全政府”对华遏制,民主党、共和党在“以台制华”方向上具有高度一致性。共和党战略鹰派的台湾观念、政策主张与行为方式,比民主党建制派更加强硬、更加挑衅,企图利用台湾问题破坏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全面升级对华遏制战略。特朗普再次当选执政,美国战略鹰派重新掌权...

安全焦虑与战略反扑:美国大选后台湾当局对美台关系的危机防控及其影响————作者:钟厚涛;

摘要:特朗普在美国2024年大选胜出后,民进党当局面临多重安全焦虑,如特朗普的“笔尖论”思维将导致台湾工具性价值下滑、特朗普要求对台湾强行征收“保护费”将使台湾出现被掏空榨干的战略透支风险、特朗普现实主义的交易性思维将使台湾在战争边缘危机中遭遇被抛弃的风险。为防控危机,民进党当局通过加大对美军购、扩大对美进口等,积极迎合特朗普制造业回流计划,化解美国战略疑虑。民进党当局加大对美贴靠将面临结构性困局,如特...

赖清德执政以来的美台关系刍议————作者:胡勇;

摘要:赖清德上台以来基本延用蔡英文当局的对美政策班底,以“和平四大支柱行动方案”为幌子,加速对美“一边倒”及倚美谋“独”。台美频繁开展政治交往、加快进行军事勾连、持续强化经贸合作、合谋扩大台“国际空间”以及着力深化“地方”合作。台美互动看似络绎不绝,光鲜亮丽,实则笼罩在“疑赖论”与“疑美论”的双重阴影下,从而限制了美台关系取得更大范围的实质性突破。随着特朗普在2024年11月的美国大选中胜出,美台关系面...

美国对华政策调整及其台海政策走向————作者:王玮;

摘要:近年来,美国放弃对华“接触”政策,转而实施对华竞争战略。台湾因其地缘战略价值、信号传递价值和社会心理价值,成为美国“以台制华”的重要抓手。美台在军事安全领域的互动成为两岸关系的一个重大风险点。在2024年美国大选中,共和党在总统选举和国会选举中取得全胜,形成“府会一致”的执政格局,特朗普强势回归美国政坛。在竞选期间,特朗普团队强烈要求台湾大幅提高军费、逼迫台湾承担更大“安全”责任。如果民进党当局响...

超大规模国家视域下推进国家统一进程的相关思考————作者:陈先才;靳凯淇;

摘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有着超大规模属性的国家。超大规模作为我国的基本国情,它不仅是指人口、土地资源各方面的超大规模,而且也指内部不同区域的发展差异较大、整合重构的难度较高等挑战。当前我们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进程,有必要把台湾问题置身在超大规模国家的基本国情中去思考。我们追求的两岸完全统一并非简单的合二为一,而是更高层面的心灵契合。海峡两岸对立对抗局面形成至今已有七十多年,虽然其原因有很多面向,但就推进...

《台海研究》2024年总目录

摘要:<正>~

论特朗普新政府对台海局势影响的有限性————作者:周文星;黄淑娅;

摘要: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以显著优势再度当选,为中美关系带来不确定性。独特的强人执政风格与交易型思维,将凸显特朗普个人因素形塑美国对华政策的关键作用。尽管特朗普新政府难以改变既定的对台政策框架,但在台湾问题上将逆转拜登政府以“价值理性”为主、“工具理性”为辅的思维,转向遏华和谋利双重目标的“工具理性”。基于此,特朗普新政府将以交易型思维处理台湾问题,既提升与台湾地区在军事防务、核心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又以台湾...

“一体化威慑”战略视域下拜登政府台海政策探析————作者:张建;董昱萱;

摘要:拜登政府上台后,提出了“一体化威慑”战略,并将其作为美国国防战略的核心。“一体化威慑”战略在台海地区的实施涵盖了多个维度,包括强化对台海周边的军事布局及台湾地区所谓的“自主防卫”能力,同时积极拉拢盟友,深化经贸、科技领域的合作,展开涉台认知战,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等。尽管拜登政府在深化对华战略竞争的同时寻求规避直接冲突,但“一体化威慑”战略在台海地区的实施确实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包括中美战略博...

台海研究征稿启事

摘要:<正>《台海研究》(季刊)是由中共上海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主管、上海台湾研究所和上海社科院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台湾问题综合性学术刊物。2013年1月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于2013年9月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迄今已届十年,共出版40期杂志及1期增刊。办刊宗旨:将在习近平对台工作重要论述和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指引下,提倡学术创新,鼓励政策探讨,深入研究台湾问题的深层次、结构性、战略性议题,...

关于重塑两岸经贸关系的若干思考————作者:殷存毅;

摘要:自1980年代末开始的两岸经贸交流与互动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其中重要影响因素犹如“三驾马车”催生和推动了两岸经贸的快速发展,即1.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两岸经贸的互补性得以“兑现”;2.幸逢IT技术产业时代的兴起,形成了两岸以电子技术和产业为主的经贸交流与合作;3.经济全球化,使要素资源得以自由流动和生产分工全球化,其中国际跨国公司的“生产外包”形成一种“订单机制”,极大地推动了两...

政治社会化视角下民进党当局“海洋国家”的想象与建构研究————作者:郭剑峰;何淼;

摘要:地理教育是实现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认同教育的核心,通过传递明确的领土认同意识,激发民众的地理想象,对国家认同概念的形塑作用显著。自2016年重新执政以来,民进党当局刻意加强并突显对“海洋国家”这一政治性地理概念的建构,赖清德的“就职演说”也进一步强调发挥所谓“海洋国家”的优势。民进党当局将“去中国化”的政治操作延伸到台湾中学地理教育层面,改造台湾的地理归属、区域认同和政治定位,对台湾青少...

光复初期台湾省的中国历史教育研究————作者:褚静涛;

摘要: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民众在高压下被迫接受日本文化。陈仪与一些台籍志士在抗日战争中,意识到传播中华文化、废除日本文化的紧迫性。1945年10月25日,日军投降,台湾光复,国民政府恢复对台湾地区行使主权。不顾各种困难与阻力,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决定尽快废除日本文化,不容忍其存在。他聘请大陆专家,编写关于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教材。台湾地区的中小学生接受基础教育,学习中国历史和文化,对其成长十分必要。陈仪的...

台湾青年世代“国家认同”调查与融合之路————作者:卞梁;

摘要:基于问卷调查数据,本文分别对台湾青年“国家认同”中的政治认同、身份认同、经济认同和文化认同开展研究。在政治认同方面,台湾青年政治参与度不断提升,参政议政建制化程度提高,政治观点出现偏移。同时,政治盲从心态较为明显,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一个中国原则及“九二共识”的认同度有待提升。在身份认同方面,台湾青年对“中国”认同度较高,但对“中国人”认同度较低,呈现一定的身份扭曲。在经济认同方面,台湾青年大多认可...

台青参与大陆社会治理研究:基于在沪台青的田野调查————作者:王晓笛;

摘要:台青在祖国大陆的社会治理参与不仅有利其社会融入,更有利于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基于上海的田野调查,笔者研究发现台青参与社会治理形式主要包括:个体性参与、职业性参与以及组织性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存在着适应性问题、分离性问题和接入性问题。影响台青参与社会治理的因素包括生存与发展障碍、政治风险顾虑与制度性阻滞。为了鼓励台青参与大陆社会治理,有关部门可以推动台青参与基层治理活动,开拓参与渠道并设置相应的激励机制...

新时代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总体目标————作者:王鹤亭;

摘要:新时代探索和完善“一国两制”台湾方案需要正确全面的目标指引。新时代探索“两制”台湾方案需要规范更新,“三个充分”是探索“两制”台湾方案的程序性要件,“三个前提”是实体性要求,而“统一后长治久安”为结果性规范。“两制”台湾方案要为台湾开拓更宽、更好、更稳定与安全的发展空间,推进“两制”与“一国”的良性互动,调整涉外事务中的管治权与自治权关系。统一后台湾地区的政治体系将是承载“一国两制”宪制秩序、规范...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台海研究政法刊物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zf/8642.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